同什么什么什么成语共查询到113个同什么什么什么四字成语
同盘而食 [ tóng pán ér shí ]
释义: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。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。
出处:《魏书·杨椿传》:“吾兄弟,若在家,必同盘而食,若有近行,不至,必待其还,亦有过中不食,忍饥相待。”
同气连枝 [ tóng qì lián zhī ]
释义: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。
出处:南朝梁·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孔怀兄弟,同气连枝。”
同日而语 [ tóng rì ér yǔ ]
释义:指相提并论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赵策二》:“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,臣人之与臣于人也,岂可同日而言之哉?”
同心戮力 [ tóng xīn lù lì ]
释义:指齐心合力。
出处:《墨子·尚贤》:“《汤誓》曰:‘聿求元圣,与之戮力同心,以治天下。’”
同文共轨 [ tóng wén gòng guǐ ]
释义:同文: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;共轨:全国车辙阔狭相同。统一文字,统一车辙。比喻国家统一。
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今天下车同轨,书同文,行同伦。”
同室操戈 [ tóng shì sāo gē ]
释义:同室:一家,指自己人;操:拿起;戈:古代的兵器。自家人动刀枪。指兄弟争吵。泛指内部斗争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
同心合力 [ tóng xīn hé lì ]
释义: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
出处:《书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
同堂兄弟 [ tóng táng xiōng dì ]
释义:同祖的兄弟,即堂兄弟。
出处:《北史·公孙表传》:“二公孙,同堂兄弟耳。”
同心同德 [ tóng xīn tóng dé ]
释义:同德:为同一目的而努力。指思想统一,信念一致。
出处:《尚书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乱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
同心协力 [ tóng xīn xié lì ]
释义:心:思想;协:合。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,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,岂勇力智慧不足哉?”《周书·崔谦传》:“然后与宇文行台,同心协力,电讨不庭,则桓文之勋,复兴于兹日矣。”
同舟敌国 [ tóng zhōu dí guó ]
释义: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。
出处: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若君不修德,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。”
同舟共济 [ tóng zhōu gòng jì ]
释义:舟:船;济:渡,过洒。坐一条船,共同渡河。比喻团结互助,同心协力,战胜困难。也比喻利害相同。
出处:《孙子·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,遇风,其相救也如左右手。”
同类相妒 [ tóng lèi xiāng dù ]
释义:形容同类者不易相处。
同类相求 [ tóng lèi xiāng qiú ]
释义:指物之同类者互相聚合。
出处:同明相照,同类相求,云从龙,风从虎。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
同日而论 [ tóng rì ér lùn ]
释义:犹言相提并论。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。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苏秦列传》:“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,臣人之与臣于人也,岂可同日而论哉!”
同力协契 [ tóng lì xié qì ]
释义:犹言同心协力。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
出处:《南史·宋纪·武帝》:“同力协契,所在蜂起。”
同利相死 [ tóng lì xiāng sǐ ]
释义:指有共同利益,就能舍命相助。
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同利相死,同情相成。”
同生共死 [ tóng shēng gòng sǐ ]
释义:生死与共,形容情谊极深。
出处:《隋书·郑译传》:“郑译与朕同生共死,间关危难,兴言急此,何日忘之。”
同恶相党 [ tóng è xiāng dǎng ]
释义:共为恶者相结为党。
出处: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“维彼四国,爰究爰度”唐·孔颖疏:“言其同恶相党,共行虐政也。”
同明相照 [ tóng míng xiāng zhào ]
释义:指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。比喻杰出人物得贤者揄扬而声名更显。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同明相照,同类相求。”
同声共气 [ tóng shēng gòng qì ]
释义:比喻亲密无间,志趣相合。
出处:清·李渔《蜃中楼·耳卜》:“我想世上的人,同声共气的也有,谁似我们两个德性、才华,不争分寸。”
同恶相恤 [ tóng wù xiāng xù ]
释义:指对共同憎恶者,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。同“同恶相助”。
出处: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闵公元年》:“简书,同恶相恤之谓也。”
同年而校 [ tóng nián ér xiào ]
释义:犹言相提并论。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。
出处:章炳麟《文学说例》:“体若骈枝,语反简核;岂与夫苏轼陈亮苟为辞费者同年而校乎?”
同声同气 [ tóng shēng tóng qì ]
释义:比喻亲密无间,志趣相合。同“同声共气”。
出处:清·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四回:“故小弟要进京里寻个知己,代他干营,好来任这海关监督,这时同声同气,才好做事。”
同年而语 [ tóng nián ér yǔ ]
释义:犹言相提并论。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试使山东之国,与陈涉度长絜大,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”
同声相求 [ tóng shēng xiāng qiú ]
释义:指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、聚合。
出处:唐·萧颖士《江有归舟》:“同声相求,尔后我先,安得而不问哉?”
同气相求 [ tóng qì xiāng qiú ]
释义:比喻志趣相同的人自然结合在一起。
出处:《周易·乾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,云从龙,风从虎。圣人作而万物睹。”
同归殊涂 [ tóng guī shū tú ]
释义:原指天下万事初虽异,然终究同归于一。后泛指途径不同而结果相同。
出处:语出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
同然一辞 [ tóng rán yī cí ]
释义:犹异口同声。指大家说得都一样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讳辩》:“听者不察也,和而唱之,同然一辞。”
同类相从 [ tóng lèi xiāng cóng ]
释义:指物之同类者互相依从。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渔父》:“同类相从,同声相应,固天之理也。”
同声一辞 [ tóng shēng yī cí ]
释义:犹言众口一辞。指大家说得都一样。
出处:清·陈确《死节论》:“何至使八百诸侯同声一辞,冠带之伦服膺新命!”
同日而道 [ tóng rì ér dào ]
释义: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。同“同日而论”。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:“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!”
同文共规 [ tóng wén gòng guī ]
释义:比喻国家统一。同“同文共轨”。
出处:南朝·梁·江淹《恨赋》:“削平天下,同文共规。”
同心并力 [ tóng xīn bìng lì ]
释义: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过秦论下》:“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,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。”
同心毕力 [ tóng xīn bì lì ]
释义:指齐心尽力。
出处:《东观汉记·任隗传》:“永元初,外戚秉权,朝臣畏悚,莫敢抗者,惟隗与袁安同心毕力,数犯颜谏。”
同心协德 [ tóng xīn xié dé ]
释义:指思想统一,信念一致。同“同心同德”。
出处:唐·颜真卿《祭伯父豪州刺史文》:“与杲卿同心协德,亦著微诚。”
同心敌忾 [ tóng xīn dí kài ]
释义: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。
出处: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第八卷:“勉以同心敌忾,为长庚雪雠愤。”
同心协济 [ tóng xīn xié jì ]
释义:指齐心协力,克服困难。同“同心共济”。
出处:清·陈忱《续资治通鉴·宋高宗绍兴四年》:“故仁宗皇帝时,虽有西夏元吴之叛,而晏然若无事者,以韩琦、范仲淹同心协济也。”
同心断金 [ tóng xīn duàn jīn ]
释义:形容心齐力量大。
出处:《易·系辞上》:“二人同心,其利断金。”
同忧相救 [ tóng yōu xiāng jiù ]
释义:指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。
出处: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阖闾内传》:“子不闻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
同心叶力 [ tóng xīn yè lì ]
释义: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同“同心协力”。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论乞主张范仲淹富弼等行事札子》:“臣闻自古帝王致治,须待同心叶力之人。”
同心共胆 [ tóng xīn gòng dǎn ]
释义:心志一致。亦作“同心合胆”。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郑太传》:“不肯同心共胆,与齐进退。”
同浴讥裸 [ tóng yù jī luǒ ]
释义:在一起洗澡却讥笑别人赤身露体。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问题,却以此而讥嘲别人。
同心一德 [ tóng xīn yī dé ]
释义:指思想统一,信念一致。同“同心同德”。
出处:明·李东阳《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》:“君臣上下同心一德,则平居有所裨益,缓急有所倚仗。”
同心共济 [ tóng xīn gòng jì ]
释义:指齐心协力,克服困难。亦作“同心协济”。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朋党论》:“以之修身,则同道而相益;以之事国,则同心共济。”
同源共流 [ tóng yuán gòng liú ]
释义:有同一源头、流向。比喻同一,统一。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答宾戏》:“是以六合之内,莫不同源共流,沐浴玄德,禀仰大龢。”
同心一力 [ tóng xīn yī lì ]
释义: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同“同心协力”。
出处:晋·袁宏《后汉纪·光武帝纪》:“近欲徙水北营,合于水南,同心一力,人自为战,何有不克哉?”
同心合胆 [ tóng xīn hé dǎn ]
释义:心志一致。同“同心共胆”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八回:“若丞相肯放回去,就当招安本部人马,同心合胆,方可归顺。’”
同源异流 [ tóng yuán yì liú ]
释义:指起始、发端相同而趋向、终结不同。
出处:明·何景明《寄粹夫》诗之一:“君就河内栖,予从关西役;同源异流止,抚事乘心迹。”
同心一意 [ tóng xīn yī yì ]
释义:指心志一致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鲁肃传》:“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……及说备使抚表众,同心一意,共治曹操。”
同心合德 [ tóng xīn hé dé ]
释义:指思想统一,信念一致。同“同心同德”。
出处:清·李渔《蜃中楼·献寿》:“我有两个同胞兄弟,一个是洞庭君,一个钱塘君。洞庭与俺同心合德。”
同源异派 [ tóng yuán yì pai ]
释义:指起始、发端相同而趋向、终结不同。同“同源异流”。
出处:清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词曲·结构》:“填词非末技,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。”
同心合意 [ tóng xīn hé yì ]
释义:指心志一致。同“同心一意”。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朕嘉与君同心合意,庶几有成。”
同舟共命 [ tóng zhōu gòng mìng ]
释义:比喻命运相同,利害一致。
出处:清·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二回:“占光又催着道:‘我们此刻,统共一十四个人,真正同舟共命,务求大家想个法子,脱了干系才好。’”
同休共戚 [ tóng xiū gòng qī ]
释义:①指同欢乐共忧患。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一致。②偏指共患难。亦作“同休等戚”。
出处:《周书·尉迟迥传》:“吾居将相与国舅甥,同休共戚,义由一体。”
同心竭力 [ tóng xīn jié lì ]
释义:指齐心尽力。同“同心毕力”。
出处:宋·司马光《交趾献奇兽赋》:“陛下诚有意于此,臣等敢不同心竭力,对扬而行之。”
同舟遇风 [ tóng zhōu yù fēng ]
释义:比喻同遭逆境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钟子翼哀辞》引:“同舟遇风,胡越可使为左右手,况吾民乎!”
同业相仇 [ tóng yè xiāng chóu ]
释义:犹言同行是冤家。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。
出处:清·翟灏《通俗编·交际》:“同美相护,同业相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