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鼓什么什么成语共查询到35个什么鼓什么什么四字成语
吹鼓手 [ chuī gǔ shǒu ]
释义: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,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
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2回:“叫班吹鼓手,壮观壮观。”
败鼓之皮 [ bài gǔ zhī pí ]
释义:败:破旧。破鼓皮可作药材。比喻虽微贱,却是有用的东西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“牛溲马勃,败鼓之皮,俱收并蓄,待用无遗者,医师之良也。”
敝鼓丧豚 [ bì gǔ sàng tún ]
释义:敝:破,坏;丧:失去;豚:猪。指击破鼓、烹掉猪以求神治病,病仍未治好。形容费而无益。
出处:《荀子·解蔽》:“故丧于湿而击鼓鼓痹,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,而未有俞疾之福也。”
布鼓雷门 [ bù gǔ léi mén ]
释义:布鼓:布蒙的鼓;雷门: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。在雷门前击布鼓。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。
出处:《汉书·王尊传》:“毋持布鼓过雷门。”
扯鼓夺旗 [ chě gǔ duó qí ]
释义:形容作战勇敢。
出处:元·郑光祖《伊尹耕莘》第三折:“统雄兵劈面相持,驱貔虎扯鼓夺旗。”
烽鼓不息 [ fēng gǔ bù xī ]
释义:烽鼓:烽火与战鼓;息:停止。比喻战乱不止。
出处:南朝·梁·沈约《齐故安陆昭王碑》:“晋宋迄今,有切民患;烽鼓相望,岁时不息。”
击鼓鸣金 [ jī gǔ míng jīn ]
释义: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,击鼓则进,鸣金则退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三回:“张辽可使击鼓鸣金,许褚可使牧羊放马。”
羯鼓催花 [ jié gǔ cuī huā ]
释义:羯鼓:两面蒙皮,腰部较细的一种鼓。敲击羯鼓,使杏花早开。
出处:唐·南卓《羯鼓录》载:唐玄宗喜好羯鼓,曾经在内庭击鼓,并且自己做了一曲《春光好》。当时正赶上庭中杏花开放,唐玄宗笑着说:“此一事,不唤我作天公可乎?”
金鼓齐鸣 [ jīn gǔ qí míng ]
释义:金钟战鼓一齐响起。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不二》:“有金鼓,所以一耳。”
金鼓连天 [ jīn gǔ lián tiān ]
释义:金鼓:古时作战,用金钲和战鼓指挥士兵,击鼓表示前进,鸣金表示后退;连天:响彻云霄。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。
出处:明·陈汝元《金莲记·焚券》:“金鼓连天,喊声震地,不是赤眉啸聚,定为碧眼横行,待我出门一看,便知端的。”
金鼓喧阗 [ jīn gǔ xuān tián ]
释义:金鼓:金钲和鼓。喧阗:声音大。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。亦形容军威壮盛或战况激烈
出处:清·金捧阊《守一斋笔记·芦花会》:“忽金鼓喧阗,仪卫甚盛,观者踵接肩摩。”
擂鼓鸣金 [ léi gǔ míng jīn ]
释义:金:指锣。指战场上击鼓打锣,以壮声势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午时牌》第二折:“我今日传了将令,则要您记的叮咛:也不许摇旗呐喊,也不许擂鼓鸣金。”
擂鼓筛锣 [ léi gǔ shāi luó ]
释义:擂鼓:急击鼓。筛锣:敲锣。敲锣打鼓。形容大声吵闹。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。
出处:元·杜仁杰《耍孩儿·庄家不识构阑》曲:“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,往下觑却是人旋窝。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,又不是迎神赛社,不住的擂鼓筛锣。”
鸣鼓而攻 [ míng gǔ ér gōng ]
释义:比喻宣布罪状,加以遣责或讨伐。
出处:先秦·孔子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季氏富于周公,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。子曰:‘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’”
旗鼓相当 [ qí gǔ xiāng dāng ]
释义: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隗嚣传》:“如令子阳到汉中、三辅,愿因将军兵马,鼓旗相当。”
悬鼓待椎 [ xuán gǔ dài zhuī ]
释义:比喻急不可待。
出处:《渊鉴类函·乐·鼓二》引明陈耀文《天中记》:“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。民舍有鼓为妖。坐未几,鼓自风滚至庭不已,民舍皆股栗。仲淹徐谓纯仁曰:‘此鼓久不击,见好客至,故自来庭以寻槌耳。’令纯仁削槌以副之,其鼓立碎。”
腰鼓兄弟 [ yāo gǔ xiōng dì ]
释义:腰鼓:古乐器,两头粗,中间细。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。
出处:《齐书·沈冲传》:“冲与兄淡渊,名誉有优劣,世号为腰鼓兄弟。”
一鼓作气 [ yī gǔ zuò qì ]
释义: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勇气。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。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,一口气把工作做完。
出处: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一鼓一板 [ yī gǔ yī bǎn ]
释义:鼓、板都是演唱时用以调和节奏的,两者不可分离,因以喻互相帮衬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二:“公子身边最讲得话、像心称意的,有两个门客……大小事多要串通得这两个,方才弄得成。这两个一鼓一板,只要公子出脱得些,大家有味。”
钟鼓之色 [ zhōng gǔ zhī sè ]
释义:指欢欣喜乐的面色,像欣赏音乐时表现出的那样。
出处:《管子·小问》:“夫欣然喜乐者,钟鼓之色也。”
钟鼓馔玉 [ zhōng gǔ zhuàn yù ]
释义:指鸣钟鼓,食珍馐。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。
出处:唐·李白《将进酒》诗:“钟鼓馔玉不足贵,但愿长醉不愿醒。”
暮鼓晨钟 [ mù gǔ chén zhōng ]
释义:佛教规矩,寺里晚上打鼓,早晨敲钟。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。
出处:唐·李咸中《山中》诗:“朝钟暮鼓不到耳,明月孤云长挂情。”
锣鼓喧天 [ luó gǔ xuān tiān ]
释义:喧:声音大。锣鼓震天响。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。后多形容喜庆、欢乐的景象。
出处:元·尚仲贤《单鞭夺槊》第四折:“早来到北邙前面,猛听的锣鼓喧天,那军不到三千,拥出个将一员,雄纠纠威风武艺显。”
暮鼓朝钟 [ mù gǔ cháo zhōng ]
释义: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。同“暮鼓晨钟”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书双竹湛师房》:“暮鼓朝钟自击撞,闭门孤枕对残釭。”
鼓鼓囊囊 [ gǔ gǔ nāng nāng ]
释义:软外皮中塞得圆鼓鼓的;藏物凸起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四十九回:“看见皮瓠藤篮之类,鼓鼓囊囊的装着许多东西。”
撦鼓夺旗 [ chě gǔ duó qí ]
释义:形容作战勇敢。 元 郑光祖 《伊尹耕莘》第三折:“統雄兵劈面相持,驅貔虎撦鼓奪旗。” 元 关汉卿 《五侯宴》第三折:“親傳將令逞威風,撦鼓奪旗有誰同。” 元 高文秀 《襄阳会》第三折:“撦鼓奪旗千般勇,三停刀上血光飛。”
金鼓喧天 [ jīn gǔ xuān tiān ]
释义:金鼓:古时作战,用金钟和战鼓指挥士兵,击鼓表示前进,鸣金表示后退。形容军威盛大或战斗激烈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7回:“公子偃命军中举火,一时金鼓喧天,直前冲突。”
旗鼓相望 [ qí gǔ xiāng wàng ]
释义:望:向远看。队伍很长,旗帜和战鼓前后相接,威武雄壮
出处:《魏书·苻坚传》:“坚南伐司马昌明,戎卒六七万,骑二十七万,前后千里,旗鼓相望。”
一鼓而下 [ yī gǔ ér xià ]
释义:一次击鼓发动进攻就把敌人打跨了。指趁有利形势一举打垮敌人
出处:明·沈采《千金记·定谋》:“昨日令人明修栈道,暗度陈仓,迳截赵魏,掩其不备,一鼓而下。”
钟鼓之乐 [ zhōng gǔ zhī yuè ]
释义:钟鼓;钟与鼓,乐器。指钟鼓一类的音乐
出处:汉·贾谊《论时政疏》:“劳智虑,苦身体,乏钟鼓之乐。”
卧鼓偃旗 [ wò gǔ yǎn qí ]
释义:卧鼓:停止敲鼓;偃旗:放倒旗子。放倒旗子,停止敲鼓。指隐蔽行军,不暴露目标
出处:《周书·王思政传》:“东魏太尉高岳、行台慕容绍宗、同刘丰生等,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,城内卧鼓偃旗,若无人者。”
明鼓而攻之 [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]
释义:宣布罪状,遣责或声讨。
出处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”
破鼓乱人捶 [ pò gǔ luàn rén chuí ]
释义:比喻人失势受到大家的欺侮。
出处:冯骥才《神鞭》:“好啊!破鼓乱人捶呀!等三爷把傻巴儿的辫子揪下来,就砸你的铺子!”
鸣鼓而攻之 [ 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]
释义:比喻宣布罪状,遣责或声讨。
出处:《论语·先进》:“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