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什么什么武的成语共查询到45个什么什么什么武四字成语
秉文兼武 [ bǐng wén jiān wǔ ]
释义:犹言能文能武。
出处:唐·牛肃《纪闻·吴保安》:“李将军秉文兼武,受命专征。”
秉文经武 [ bǐng wén jīng wǔ ]
释义:执掌文事,经营武备。
出处:南朝·梁·沈约《王亮等封侯诏》:“秉文经武,任惟腹心。”
才兼文武 [ cái jiān wén wǔ ]
释义: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卢植传》:“熹平四年,九江蛮反,四府选植才兼文武,拜九江太守。”
出文入武 [ chū wén rù wǔ ]
释义:指文武兼备。
出处:唐·刘禹锡《寄毗陵杨给事》诗之一:“好著櫜鞬莫惆怅,出文入武是全才。”
经文纬武 [ jīng wén wěi wǔ ]
释义:治理国家的本领,文的武的都具备。
出处:唐·许敬宗《定宗庙乐议》:“早复圣迹神功,不可得而窥测,经文纬武,敢有寄于名言。”
乃文乃武 [ nǎi wén nǎi wǔ ]
释义:赞美人文、武兼备。见乃武乃文。
出处:唐·王勃《九成宫颂》:“一阴一阳,神道也。乃文乃武,圣图也。”
能文能武 [ néng wén néng wǔ ]
释义:文的武的都行。现常指既能动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。
出处:清·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三十八回:“能文能武,方是男子汉。”
入文出武 [ rù wén chū wǔ ]
释义:称人兼备文武之才,入朝为文臣,出朝为将帅。
出处:唐·张说《河西节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》:“总军挟郡,入文出武。三十年间,式遏戎虏。”
绳其祖武 [ shéng qí zǔ wǔ ]
释义:绳:继续;武:足迹。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。比喻继承祖业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下武》:“昭兹来许,绳其祖武。”
善文能武 [ shàn wén néng wǔ ]
释义:既有文才,又通武艺。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楔子:“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。”
绳厥祖武 [ shéng jué zǔ wǔ ]
释义:绳:继续;武:足迹。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。比喻继承祖业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下武》:“昭兹来许,绳其祖武。”
圣神文武 [ shèng shén wén wǔ ]
释义:称颂帝王或杰出人物之词。
出处:《书·大禹谟》:“帝德广运,乃圣乃神,乃武乃文。”
玩兵黩武 [ wán bīng dú wǔ ]
释义:轻率无度地使用武力。
出处:宋·司马光《进五规状·保业》:“骄者玩兵黩武,穷泰极侈。”
兴文匽武 [ xīng wén diào wǔ ]
释义:崇尚文治,偃息兵戎。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礼乐志》:“清和六合,制数以五。海内安宁,兴文匽武。”
一元大武 [ yī yuán dà wǔ ]
释义:指古时祭祀用的牛。
出处:《礼记·曲礼下》:“凡祭宗庙之礼,牛曰一元大武。”
扬威耀武 [ yáng wēi yào wǔ ]
释义:炫耀武力,显示威风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五回:“扬威耀武显神通,走石飞沙弄本事。”
扬威曜武 [ yáng wēi yào wǔ ]
释义:炫耀武力,显示威风。
出处:《魏书·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》:“是故魏氏祖宗扬威曜武,驱其畜产,收其部落。”
整军经武 [ zhěng jūn jīng wǔ ]
释义:经:治理。整顿军队,经营武备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军之善政也;兼弱攻昧,武之善经也。子姑整军而经武乎。”
止戈为武 [ zhǐ gē wéi wǔ ]
释义: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,所以要能止战,才是真正的武功。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,才是真正的武功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“非尔所知也。夫文,止戈为武。”
朱雀玄武 [ zhū què xuán wǔ ]
释义:朱雀:南方七星宿的总称。玄武:北方七星宿的总称。形容阵容整齐。
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曲礼》:“行前朱鸟而后玄武,左青龙而右白虎。”
不文不武 [ bù wén bù wǔ ]
释义:既不能文,又不能武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泷吏》诗:“不知官在朝,有益国家不?得无虱其间,不文亦不武。”
驾肩接武 [ jià jiān jiē wǔ ]
释义:肩挨肩,脚碰脚。形容人多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尹思贞李杰等传论》:“有唐之兴,绵历年所,骨鲠清廉之士,怀忠抱义之臣,台省之间,驾肩接武。”
揆文奋武 [ kuí wén fèn wǔ ]
释义:施行文教,振奋武事。
出处:语出《书·禹贡》:“五百里绥服;三百里揆文教;二百里奋武卫。”孔传:“揆,度也。度王者文教而行之。”
穷兵黩武 [ qióng bīng dú wǔ ]
释义:穷:竭尽;黩:随便,任意。随意使用武力,不断发动侵略战争。形容极其好战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抗传》:“而听诸将徇名,穷兵黩武,动费万计,士卒雕瘁,寇不为衰,见我已大病矣。”
弃文就武 [ qì wén jiù wǔ ]
释义:放弃文业,改从武事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九世同居》第一折:“吾闻诗礼传家,此子弃文就武,亦各言其志也,曾读《武经七书》么?”
韬戈偃武 [ tāo gē yǎn wǔ ]
释义:收藏兵器,停止武备。指息兵修文。
出处:《隋书·炀帝纪》:“译靡绝时,书无虚目,韬戈偃武,天下晏如。”
通文调武 [ tōng wén diào wǔ ]
释义:指卖弄文才和武艺。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精忠记·严刑》:“我这里是甚麽衙门?谁许你通文调武,可恶!”
允文允武 [ yǔn wén yǔn wǔ ]
释义:形容能文能武。
出处:《诗经·鲁颂·泮水》:“允文允武。昭假烈祖。”
废文任武 [ fèi wén rèn wǔ ]
释义:文:文治;任:任用;武:武力。废掉文治,任用武力。指轻文重武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仍废文任武,缀甲历兵,效胜于战场。”
修文偃武 [ xiū wén yǎn wǔ ]
释义:修:昌明,修明;偃:停止。提倡文教,停息武事。
出处:唐·薛逢《九日曲池游眺》:“正当海晏河清日,便是修文偃武时。”
穷兵极武 [ qióng bīng jí wǔ ]
释义:动用全部兵力,肆意发动战争。形容极端好战
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奢侈无限,穷兵极武,百姓空竭,万民疲弊。”
整军饬武 [ zhěng jūn chì wǔ ]
释义:整顿军队,治理武备
出处:章裕昆《武昌首义纪实》:“清廷鉴于甲午之败,认为非整军饬武,不足以图存,乃于光绪乙未(1895年),命温台处道袁世凯督练新军。”
止戈之武 [ zhǐ gē zhī wǔ ]
释义:戈:兵器。能平息战乱,停止使用武器,才是真正的武功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退功臣而进文吏,戢弓矢而散马牛……斯亦止戈之武焉。”
兼资文武 [ jiān zī wén wǔ ]
释义:兼资:兼有。兼备有文才武略的人。指文武全才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朱云传》:“平陵朱云,兼资文武,患正有智略。”
弄文轻武 [ nòng wén qīng wǔ ]
释义:弄:戏弄,玩弄。耍弄文士的策略,轻视运用武力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5回:“绍怒曰:‘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!’”
秦皇汉武 [ qín huáng hàn wǔ ]
释义:秦始皇和汉武帝
出处:宋·孔平仲《续世说·直谏》:“此秦皇汉武之所行,非二帝三王之事业也。”
修文演武 [ xiū wén yǎn wǔ ]
释义:演:演习。操演兵马,修明文教。指文武并重
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15回:“终日修文演武,讲论兵机战法。”
能文善武 [ néng wén shàn wǔ ]
释义:能:能够,信任。指人文武双全
出处: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四折:“凭着我能文善武才人敌,俺父亲将我来许。”
左文右武 [ zuǒ wén yòu wǔ ]
释义:指文武并用
出处:唐·李咸用《远公亭特丹》诗:“左文右武怜君荣,白铜碮上惭清明。”
宣威耀武 [ xuān wēi yào wǔ ]
释义:耀:炫耀;武:武力。炫耀武力,显示威风
继踵接武 [ jì zhǒng jiē wǔ ]
释义:踵:脚后跟;武:足迹。脚后跟接脚后跟,足迹挨足迹。形容人数众多而拥挤不堪或接连不断
出处:明·归有光《送张子忠之任南昌序》:“士大夫登朝著与其居于乡者,继踵接武。”
携手接武 [ xié shǒu jiē wǔ ]
释义:携:牵引;武:脚步。手牵手,跟紧脚步。比喻跟别人亦步亦趋地学
出处: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后集·回仙》:“为人若反是,虽携手接武,终不成道。”
勤兵黩武 [ qín bīng dú wǔ ]
释义:黩:轻率。滥用武力,肆意发动战争。形容极端好战
出处:凌力《少年天子》第一章:“他终于采纳范文程和汤若望的政见,放弃了徒恃军威的‘勤兵黩武’,采取了招降弭乱的‘文德绥怀’。”
胜之不武 [ shèng zhī bú wǔ ]
释义:胜过对方,不是凭勇气、智慧等因素;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胜利;武:勇也
出处:《烛之武退秦师》选自《左传》
祖述尧舜,宪章文武 [ zǔ shù yáo shùn,xiàn zhāng wén wǔ ]
释义:遵循尧舜之道,效法周文王、周武王之制。
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仲尼祖述尧舜,宪章文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