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诸什么什么成语共查询到28个什么诸什么什么成语
付诸洪乔 [ fù zhū hóng qiáo ]
释义:洪乔:晋朝人,姓殷名羡,字洪乔。比喻书信遗失。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:“殷洪乔作豫章郡,临去,都下人因附百许函书。既至石头,悉掷水中,因祝曰:‘沉者自沉,浮者自浮,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。’”
付诸东流 [ fù zhū dōng liú ]
释义:付:交给;诸:之于。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。比喻希望落空,成果丧失,前功尽弃,好象随着流水冲走了一样。
出处:唐·高适《封丘作》诗:“生事应须南亩田,世事尽付东流水。”
付诸一炬 [ fù zhū yī jù ]
释义:炬:火把。一把火全部烧了。同“付之一炬”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四十六回:“在这许多名片里面,捡出一张,上写着颜轶回,……其余都付诸一炬。”
付诸一笑 [ fù zhū yī xiào ]
释义:用一笑来对待或回答。比喻不值得理会。同“付之一笑”。
出处:清·韩邦庆《海上花列传》第六回:“仲英乃恍然大悟,付诸一笑,就在高椅上坐下,问雪香道:‘耐意思要我成日成夜陪仔耐坐来里,勿许到别场花去,阿是嗄?’”
公诸同好 [ gōng zhū tóng hào ]
释义:公:公开;诸:之于;同好:爱好相同的人。指把自己所收藏的珍爱的东西拿出来,使有相同爱好的人都能欣赏。
出处:清·胡凤丹《〈龙川文集〉辨伪考异跋》:“虽经同人研究再三,余心犹耿耿,未敢公诸同好。”
取诸宫中 [ qǔ zhū gōng zhōng ]
释义:宫,古代对房屋的通称。后指取用于自己家中,极言其便利。
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且许子何不为陶冶,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?”
托诸空言 [ tuō zhū kōng yán ]
释义: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。同“托之空言”。
出处:清·朱珪《序》:“若方将试吏事,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,利病之实,不徒托诸空言也。”
问诸水滨 [ wèn zhū shuǐ bīn ]
释义:滨:水边。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。
出处:《左传·僖公四年》:“贡之不入,寡君之罪也,敢不共给?昭王之不复,君其问诸水滨!”
形诸笔墨 [ xíng zhū bǐ mò ]
释义:形:描写;诸:“之于”的合音。用笔墨把它写出来。
出处:鲁迅《的“关”》:“但若形诸笔墨,昭示读者,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,却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妈妈。”
藏诸名山 [ cáng zhū míng shān ]
释义:把著作藏在名山,传给志趣相投的人。
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"仆诚以着此书,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责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。”
置诸高阁 [ zhì zhū gāo gé ]
释义: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。比喻放着不用。
出处:廖仲恺《作事必须有恒心》:“当时兄弟以为这种书干燥无味,太没意趣,所以不甚当心,遂置诸高阁。”
铭诸肺腑 [ míng zhū fèi fǔ ]
释义:比喻永记不忘。
出处:宋·王偁《东都事略·富弼传》:“敢不置之枕席,铭诸肺腑,终老是戒。”
失诸交臂 [ shī zhū jiāo bì ]
释义:指当面错过机会。
出处:见“失之交臂”。
投诸四裔 [ tóu zhū sì yì ]
释义:比喻流放到边远的地区。
出处:《左传·文公十八年》:“流四凶族,浑敦、穷奇、寿杌、饕餮,投诸四裔,以御螭魅。”
讬诸空言 [ tuō zhū kōng yán ]
释义: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。同“托之空言”。
出处:出处 清·朱珪《<赘说>序》:“若方将试吏事,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,利病之实,不徒托诸空言也。”
置诸度外 [ zhì zhū dù wài ]
释义:置:放;度:打算。放在考虑之外。指不放在心上
出处:郭沫若《南冠草》第一幕:“我考虑得很纯熟。我是早把生死置诸度外的。”
付诸行动 [ fù zhū xíng dòng ]
释义:将内心所想的事情付出应有的行动;诸:兼词,之于的意思。
出处:伽利略拒绝停止他的实验,因此他们就决定将威胁付诸行动。——《斜塔上的实验》· 亨利·托马斯 达纳·李·托马斯
居诸不息 [ jū zhū bù xī ]
释义:居诸:语助词,借指光阴;息:停止,休息。时光不断地推移。形容时光流逝
出处:南朝·梁·萧纲《善觉寺碑铭》:“居诸不息,寒暑推移。”
付诸度外 [ fù zhū dù wài ]
释义:度外:心意计度之外。放在考虑之外,形容不计安危、成败的行为
出处:范文澜《中国近代史》上册第一章:“自身生死且尚付诸度外,毁誉更不计及也。”
公诸于世 [ gōng zhū yú shì ]
释义:向社会上公开,使人们知道
出处:《上饶集中营·茅家岭地狱》:“把许多革命青年、爱国志士的遭遇,公诸于世。”
放诸四裔 [ fàng zhū sì yì ]
释义:放:放逐;四裔:四方边远之地。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
出处:鲁迅《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》:“那也可以临末声明:‘君子不为己甚,窃以为放诸四裔可矣’的。”
放诸四夷 [ fàng zhū sì yí ]
释义:放:放逐;四夷: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。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
出处:鲁迅《对于批评家的希望》:“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,例如……出洋留学和‘放诸四夷’的区别,笋和竹的区别。”
放诸四海而皆准 [ 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]
释义: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。同“放之四海而皆准”。
出处:《礼记·祭义》:“推而放诸东海而准,推而放诸西海而准,推而放诸南海而准,推而放诸北海而准。”
死诸葛走生仲达 [ sǐ zhū gé zǒu shēng zhòng dá ]
释义:诸葛:诸葛亮;走:吓走;仲达:司马懿。指用死人吓唬活人。
出处:时百姓为之谚曰:‘死诸葛走生仲达。’帝闻而笑曰:‘吾便料生,不便料死故也。 《晋书·宣帝纪》
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[ sǐ zhū gé xià zǒu shēng zhòng dá ]
释义:指人虽死,余威犹在。同“死诸葛能走生仲达”。
出处:时百姓为之谚曰:‘死诸葛走生仲达。’帝闻而笑曰:‘吾便料生,不便料死故也。 《晋书·宣帝纪》
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[ sǐ zhū gé néng zǒu shēng zhòng dá ]
释义:诸葛:诸葛亮;走:吓走;仲达:司马懿。指人虽死,余威犹在。
出处:傅専《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》诗:“君不闻‘死诸葛能走生仲达’,千古奇事真堪诧。?
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 [ cáng zhū míng shān,chuán zhī qí rén ]
释义:诸:之于的合音;传:传布流传;其人:同道。把著作藏在名山,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。
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仆诚以著此书,藏诸名山,传之其人,通邑大都,则仆偿前辱之责,虽万被戮,岂有悔哉!”
拔诸水火,登于衽席 [ bá zhū shuǐ huǒ,dēng yú rèn xí ]
释义:拔:拉出;诸:同“之于”;登:加上;衽席:床席。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。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
出处:明·宋濂《阅江楼记》:“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