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耳什么什么成语共查询到70个什么耳什么什么成语
咬耳朵 [ yǎo ěr duǒ ]
释义:指耳语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11回:“又同管家大爷咬耳朵,说他自己不敢冒昧。”
垂耳下首 [ chuí ěr xià shǒu ]
释义:犹俯首帖耳,形容驯服听命。
出处:宋·陈亮《酌古论·李愬》:“故虽驱而用之,而垂耳下首,卒不敢动。”
当耳边风 [ dāng ěr biān fēng ]
释义: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。
出处:《吴越春秋·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当耳旁风 [ dāng ěr páng fēng ]
释义:见“当耳边风”。当做耳边吹过的风。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。
出处:语出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於我,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杜耳恶闻 [ dù ěr è wén ]
释义:塞住耳朵不愿听。
出处: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末帝纪中》:“怀忠抱直之人,虚心谒见;便佞诡随之说,杜耳恶闻。”
附耳低言 [ fù ěr dī yán ]
释义:附:贴近。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。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。
出处:明·天然痴叟《石点头·侯官县烈女歼仇》:“……遂附耳低言道:‘这桩事,除非先如此如此,种下根基,等待他落入我套中,再与你商量后事。’”
附耳射声 [ fù ěr shè shēng ]
释义:指传闻异辞,捕风捉影。
出处:清·钱谦益《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公神道碑》:“陵谷迁移,忘注芜没,郢书燕说,附耳射声。”
贵耳贱目 [ guì ěr jiàn mù ]
释义:重视传来的话,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。比喻相信传说,不重视事实。
出处:汉·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若客所谓,末学肤受,贵耳而贱目者也。”
公耳忘私 [ gōng ěr wàng sī ]
释义: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。同“公尔忘私”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,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。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在,上之化也。”
国耳忘家 [ guó ěr wàng jiā ]
释义:指为国事而忘其家。同“国而忘家”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“故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。”
黄耳传书 [ huáng ěr chuán shū ]
释义: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。后比喻传递家信。
出处: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初机有俊犬,名曰黄耳,甚爱之。既而羁寓京师,久无家问,……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,犬寻路南走,遂至其家,得报还洛。其后因以为常。”
口耳并重 [ kǒu ěr bìng zhòng ]
释义: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。
出处:鲁迅《彷徨·肥皂》:“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,英文又专是‘口耳并重’的。”
口耳之学 [ kǒu ěr zhī xué ]
释义: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,而没有真正的学识。
出处: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小人之学耳也,入乎耳,出乎口;口耳之间则四寸耳,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?”
口耳相承 [ kǒu ěr xiāng chéng ]
释义:指接受传闻。
出处:明·方孝孺《答王仲缙书》:“数年来士大夫不察其实,口耳相承,猥有所称引。”
口耳相传 [ kǒu ěr xiāng chuán ]
释义: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。
出处:鲁迅《汉文学史纲要》第一篇:“口耳相传,或逮后世。”
马耳春风 [ mǎ ěr chūn fēng ]
释义: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。同“马耳东风”。
出处:金·元好问《谷圣灯》诗:“纷纷世议何足道,尽付马耳春风前。”
逆耳之言 [ nì ěr zhī yán ]
释义:听起来不舒服的话(多指尖锐、中肯的劝告或批评)。
出处: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忠言逆耳利于行。”
倾耳而听 [ qīng ěr ér tīng ]
释义:倾:歪,侧着。侧着耳朵仔细听。
出处: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:“倾耳而听之,不可得而闻也。”
倾耳注目 [ qīng ěr zhù mù ]
释义:注目:集中视线注意看。原形容权势极大,为众敬畏。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,当权者是矣,故谋能移主,威能慑下。”
倾耳细听 [ qīng ěr xì tīng ]
释义:侧耳留意而听。
清耳悦心 [ qīng ěr yuè xīn ]
释义:耳为之清宁,心为之欢喜。形容乐曲美妙动人。
出处:宋·张耒《鸣蛙赋》:“春露初霭,朝华始敷,文羽清喙,飞鸣自如,若奏琴筝而和笙竽,清耳悦心,听者为娱。”
塞耳盗钟 [ sāi ěr dào zhōng ]
释义:比喻自欺欺人,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音,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塞耳偷铃 [ sāi ěr tōu líng ]
释义: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。
出处:《五灯会元·雪峰存禅师法嗣》:“如此见解,即是落空亡底外道,鬼不散底死人,冥冥漠漠,无觉无知,塞耳偷铃,徒自欺诳。”
挖耳当招 [ wā ěr dāng zhāo ]
释义:人家用手挖耳朵,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。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》:“那吴衙内记挂着贺小姐,一夜卧不安稳。早上贺司户相邀,正是挖耳当招。”
洗耳恭听 [ xǐ ěr gōng tīng ]
释义: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。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。指专心地听。
出处:元·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请大王试说一遍,容小官洗耳恭听。”
掩耳盗铃 [ yǎn ěr dào líng ]
释义:掩:遮蔽,遮盖;盗:偷。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,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以耳代目 [ yǐ ěr dài mù ]
释义:拿听到的代替亲眼看到的。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,光听信别人说的。
出处:臧克家《以耳代目之类》:“这种~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,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。”
掩耳盗钟 [ yǎn ěr dào zhōng ]
释义:捂住耳朵偷钟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
出处:语出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范氏之亡也,百姓有得锺者,欲负而走。则锺大不可负,以椎毁之,锺怳然有音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
掩耳偷铃 [ yǎn ěr tōu líng ]
释义:比喻自己欺骗自己。同“掩耳盗钟”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举案齐眉》第四折:“难道他掩耳偷铃,则待要见世生苗。”
庸耳俗目 [ yōng ěr sú mù ]
释义:指学识浅薄的人。
出处:清·朱仕琇《与林穆庵书》:“此数人知之,遂足为名一世,而无问千百庸耳俗目之扰扰耶!”
震耳欲聋 [ zhèn ěr yù lóng ]
释义:形容声音很大,耳朵都快震聋了。
出处:沙汀《呼嚎》:“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,而超越这个,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。”
抓耳搔腮 [ zhuā ěr sāo sāi ]
释义:形容焦急、苦闷,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。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十五回:“多九公道:‘那送礼人说: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,送这礼物,预备王妃赏赐宫人。岂非送给林兄么?’唐敖听了,只急的抓耳搔腮。”
充耳不闻 [ chōng ěr bù wén ]
释义:充:塞住。塞住耳朵不听。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。
出处:《诗经·邶风·旄丘》:“叔兮伯兮,褎如充耳。”
惊耳骇目 [ jīng ěr hài mù ]
释义: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。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幽明录》:“须臾,云晦雷发,惊耳骇目。”
两耳塞豆 [ liǎng ěr sāi dòu ]
释义: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,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。
赁耳佣目 [ lìn ěr yōng mù ]
释义:指借助于所见所闻。
出处:清·钱谦益《覆徐巨源书》:“流浪壮齿,记滥俗学,侵寻四十,赁耳佣目,乃稍知古学之由来。”
马耳东风 [ mǎ ěr dōng fēng ]
释义: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。
出处:唐·李白《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》诗:“世人闻此皆掉头,有如东风射马耳。”
洗耳拱听 [ xǐ ěr gǒng tīng ]
释义: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。指专心地听。同“洗耳恭听”。
出处:元·宫天挺《范张鸡黍》第一折:“哥哥才学,与在下不同,有什么名人名书,前皇后代,哥哥讲说些儿,小官洗耳拱听。”
以耳为目 [ yǐ ěr wéi mù ]
释义:拿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。比喻不亲自了解情况,只听信别人说的。
出处:清·张春帆《九尾龟》第一百七十回 :“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抚,也都是些以耳为目、不分黑白的人。”
逆耳良言 [ nì ěr liáng yán ]
释义: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,但却是有益的好话。逆:抵触,不顺从。
出处: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忠言逆耳利于行。”
逆耳利行 [ nì ěr lì xíng ]
释义: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。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,但有益于行为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王晙传》:“臣蒙天泽,叨居重镇,逆耳利行,敢不尽言。”
扒耳搔腮 [ pá ěr sāo sāi ]
释义: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。
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不是信》:“还有一个小目的,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‘痛快’者,给他一个不舒服,使他恨得扒耳搔腮,忍不住露出本相。”
爬耳搔腮 [ pá ěr sāo sāi ]
释义:指急切无奈的样子。
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徐懋庸作序》:“我是和不是东西之流开开玩笑,要使他爬耳搔腮,热刺刺的觉得他的世界有些灰色。”
抓耳挠腮 [ zhuā ěr náo sāi ]
释义:挠:搔。抓抓耳朵,搔搔肋帮子。形容心里焦急而无法可想的样子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大郎听罢,气得抓耳挠腮,没有是处。”
黄耳寄书 [ huáng ěr jì shū ]
释义: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。指传递家信
出处:《晋书·陆机传》:“初机有骏犬,名黄耳,甚爱之。……其后因以为常。”
撧耳挠腮 [ juē ěr náo sāi ]
释义: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。
出处:元·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二折:“你这般撧耳挠腮,可又便怎生。”
撧耳揉腮 [ yōng ěr róu sāi ]
释义: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。同“撧耳挠腮”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破窑记》第三折:“我撧耳揉腮,有口难开。”
撧耳顿足 [ yǎn ěr dùn zú ]
释义:用手抓耳,以脚顿地。形容束手无策。
出处:宋·王铚《默记》上卷:“张立于屏风后见之,撧耳顿足。”
掩耳盗锺 [ yǎn ěr dào zhōng ]
释义:见“ 掩耳盜鐘 ”。
稗耳贩目 [ bài ěr fàn mù ]
释义:比喻见闻浅薄的人
出处:清·赵翼《廿二史札记·北朝经学》:“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,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。”
塞耳盗锺 [ sè ěr dào zhōng ]
释义: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鍾者,欲負而走,則鍾大不可負,以椎毁之,鍾况然有音,恐人聞之而奪己也,遽揜其耳。”后因以“塞耳盜鍾”比喻自欺欺人,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。《魏书·尒朱荣传》:“惟欲指影以行權,假形而弄詔,此則掩眼捕雀,塞耳盜鍾。”
侧耳倾听 [ cè ěr qīng tīng ]
释义:意思是侧转头部,使一耳略前略高。形容专心仔细地听
出处:《史记·张丞相列传》:“ 吕后 侧耳於东箱听,见 周昌 ,为跪谢曰:‘微君,太子几废。’”
盥耳山栖 [ guàn ěr shān qī ]
释义:盥:洗;栖:居住。相传远古时隐士许由,不愿接受尧帝的封让,躲到山里,用颖水洗耳,以免受传言的污染。比喻隐居不仕。
出处:入士或掩目而渊潜,或盥耳而山栖。 《后汉书·崔骃传》
过耳秋风 [ guò ěr qiū fēng ]
释义:刮过耳边的秋风。比喻没有任何意义的身外之物
出处:《吴越春秋·吴王寿梦传》:“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。”
附耳密谈 [ fù ěr mì tán ]
释义:附:贴近。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。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
出处:茅盾《动摇》:“胡国光远远地看见王荣昌站在一家小杂货铺前和一个人附耳密谈。”
附耳低语 [ fù ěr dī yǔ ]
释义:附:贴近。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。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
出处:茅盾《幻灭》:“抱素向李克走进一步,附耳低语道……”
弭耳受教 [ mǐ ěr shòu jiào ]
释义:弭耳:温驯的样子。形容非常听话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6回:“且等我收伏了这个贯索奴,作个引线,不怕那条孽龙不弭耳受教。”
逆耳忠言 [ nì ěr zhōng yán ]
释义:逆耳:不顺耳。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是有益的好话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四马投唐》楔子:“我忠心主意要兴兵,逆耳忠言不肯听。”
掩耳而走 [ yǎn ěr ér zǒu ]
释义:掩:遮盖。捂着耳朵走开。指不愿听别人的话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5回:“宁喜以殖之遗命,告于蘧瑗,瑗掩耳而走。”
搔耳捶胸 [ sāo ěr chuí xiōng ]
释义:搔:抓挠。搔耳朵,捶胸膛。形容后悔、烦恼的样子
出处:《西湖佳话·三生石迹》:“心下十分悲咽,便搔耳捶胸,焦躁起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