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狐疑不决 [ hú yí bù jué ]
释义:传说狐狸多疑,所以称多疑叫狐疑。形容心里疑惑,一时决定不下来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刘表传》:“表狐疑不断,乃遣嵩诣操,观望虚实。”
2、函矢相攻 [ hán shǐ xiāng gōng ]
释义:指自相矛盾。
出处:先秦·孟轲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矢人唯恐不伤人,函人唯恐伤人。”
3、进退两难 [ jǐn tuì liǎng nán ]
释义:前进和后退都难。比喻事情无法决定,因而难以行动。
出处:宋·李靖《卫公兵法》:“凡攻城之兵……进退又难,前既不得上城,退则其师逼追。”
4、进退失据 [ jìn tuì shī jù ]
释义: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。形容无处容身。也指进退两难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樊英传》:“而子始以不訾之身,怒万乘之主;及其享受爵禄,又不闻匡救之术,进退无所据矣。”
5、举棋不定 [ jǔ qí bù dìng ]
释义:拿着棋子,不知下哪一着才好。比喻犹豫不决,拿不定主意。
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“弈者举棋不定,不胜其藕。”
6、驴唇马嘴 [ lǘ chún mǎ zuǐ ]
释义:比喻说话写文章,前言不搭后语,前后矛盾。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文偃禅师》:“若是一般掠虚汉,食人涎唾,记得一堆一担骨幢,到处逞驴唇马嘴。”
7、前言不搭后语 [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]
释义: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。多形容思想混乱,不能自圆其说。
出处: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六章:“四科长急得前言不搭后语地说:‘701,不是我!’”
8、首鼠两端 [ shǒu shǔ liǎng duān ]
释义:首鼠:鼠性多疑,出洞时一进一退,不能自决;两端:拿不定主意。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。
出处: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武安已罢朝,出止车门,召韩御史大夫载,怒曰:‘与长孺共一老秃翁,何为首鼠两端。’”
9、畏首畏尾 [ wèi shǒ wèi wěi ]
释义:畏:怕,惧。前也怕,后也怕。比喻做事胆子小,顾虑多。
出处:《左传·文公十七年》:“畏首畏尾,身其余几?”
10、犹豫不决 [ yóu yù bù jué ]
释义:犹豫:迟疑。拿不定主意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赵策三》:“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。”《周书·贺拔胜传》:“今乃顿兵不进,犹豫不决。”
11、游移不定 [ yóu yí bù dìng ]
释义:游移:犹豫。犹豫不决,拿不定主意。
出处:汉·刘熙《释名·释车》:“游环在服马背上,骖马之外辔贯之。游移前却,无定处也。”
12、瞻前顾后 [ zhān qián gù hòu ]
释义:瞻:向前看;顾:回头看。看看前面,又看看后面。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。也形容顾虑太多,犹豫不决。
出处: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瞻前而顾后兮,相观民之计极。”
13、趑趄不前 [ zī jū bù qián ]
释义:趑趄:迟疑不敢前进。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。
出处:《周易·夬》:“臀无肤,其行次且。”唐·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:“足将进而趑趄,口将言而嗫嚅。”
14、自相矛盾 [ zì xiāng máo dùn ]
释义:矛: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;盾:保护自己的盾牌。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难一》:“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莫之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,何如?’其人勿能应也。”
15、格格不入 [ gé gé bù rù ]
释义:格格:阻碍,隔阂。形容彼此不协调,不相容。
出处:《礼记·学记》:“发然后禁,则扞格而不胜。”
16、忐忑不安 [ tǎn tè bù ān ]
释义:忐忑:心神不定。心神极为不安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糊涂世界》卷九:“两道听了这话,心里忐忑不定。”
17、欲罢不能 [ yù bà bù néng ]
释义:欲:想;罢:停,歇。要停止也不能停止。
出处:《论语·子罕》:“夫子循循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”
18、欲言又止 [ yù yán yòu zhǐ ]
释义:想说又停止不说。形容有难言的苦衷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:“语甚凄楚,惊问之,欲言而止者再。”
19、势成骑虎 [ shì chéng qí hǔ ]
释义:骑在老虎背上,要下来不能下来。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,但迫于形势,想停止也停止不了。
出处:唐·李白《留别广陵诸公》诗:“骑虎不敢下,攀龙忽堕天。”
20、优柔寡断 [ yōu róu guǎ duàn ]
释义:优柔:犹豫不决;寡:少。指做事犹豫,缺乏决断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亡征》:“缓心而无成,柔茹而寡断,好恶无决,而无所定立者,可亡也。”
21、置棋不定 [ zhì qí bù dìng ]
释义:置:放。指下棋时不知怎样下子才好。比喻遇事犹疑不决
出处:宋·李纲《议责成》:“譬犹奕者,置棋不定,不足以胜敌。”
22、鬻矛誉盾 [ yù máo yù dùn ]
释义:鬻:卖;誉:赞美。自相矛盾,不能两立
出处: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‘吾盾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’又誉其矛曰:‘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’或曰:‘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?’其人弗能应 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难一》
23、首尾乖互 [ shǒu wěi guāi hù ]
释义:首尾:前后;乖互:相互违背。指前后互相矛盾
出处:《宋书·徐湛之传》:“赍传之信,无有主名,所征之人,又已死没,首尾乖互,自为矛盾。”
24、举措不定 [ jǔ cuò bù dìng ]
释义:举措:行动。拿着棋子,不知该如何下。比喻犹豫不决
自相矛盾相近的成语(24个)
••阅读 2229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枯槁相近的成语
骨瘦如柴,灰心槁形,面目犁黑,形容枯槁,形销骨立
形容人容易被亲近的成语
管鲍之交,金兰之交,亲密无间,情同手足,形影不离,不分彼此,推心置腹,相濡以沫
形容看的最近的成语
矮子看戏,矮人观场,矮人看戏,白眼相看,傍观冷眼,傍观者清,悲观厌世,比肩而立,比肩并起,比量齐观,炳如观火,不看僧面看佛面,粲然可观,察颜观色,察言观色,察言观行,侈人观听,迟回观望,迟疑观望,迟徊观望,触手可及,从壁上观,大有可观,打狗…
形容远近的成语都有哪些
鞭辟近里,不近道理,不远千里,不远万里,才高识远,长辔远驭,丑声远播,臭名远扬,道远知骥,道远日暮,登高望远,笃近举远,凡偶近器,防微虑远,负重致远,高情远致,高掌远跖,高翔远引,高蹈远举,高飞远举,钩深致远,贵远贱近,贵远鄙近,好高骛远,…
栩栩如生相近形容龙的成语
半死不活,暴风骤雨,步步登高,草草了事,楚楚动人,蠢蠢欲动,绰绰有余,代代相传,旦旦而伐,鼎鼎有名,咄咄书空,多多益办,恩恩相报,泛泛之交,泛泛而谈,泛泛之人,泛泛之谈,忿忿不平,愤愤不平,纷纷不一,格格不入,格格不吐,格格不纳,耿耿于怀,…
形容态度和蔼可亲使人容易接近的成语
蔼然可亲,和蔼可亲,和蔼近人,凛不可犯,平易近人,平易近民
形容日子接近的成语大全
比肩而立,比肩并起,鞭辟近里,不近道理,触手可及,笃近举远,贵远贱近,贵远鄙近,祸近池鱼,急于求成,急功近利,急公近利,急功近名,近悦远来,近在咫尺,近在眉睫,近交远攻,近乡情怯,近亲繁殖,近水楼台先得月,近火先焦,近水楼台,经久不衰,君子…
形容两个人走得很近的成语大全
背道而驰,近在咫尺,形影不离,朝夕相处,咫尺天涯,物极必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