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安不忘危 [ ān bù wàng wēi ]
释义: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。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,提高警惕。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礼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”
2、得鱼忘筌 [ dé yú wàng quán ]
释义:筌:捕鱼用的竹器。捕到了鱼,忘掉了筌。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。
出处:《庄子·外物》:“荃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筌。”
3、丢三落四 [ diū sān là sì ]
释义:形容做事马虎粗心,不是丢了这个,就是忘了那个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七回:“咱们家没人,俗语说的‘夯雀儿先飞’,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,令人笑话。”
4、废寝忘食 [ fèi qǐn wàng shí ]
释义:废:停止。顾不得睡觉,忘记了吃饭。形容专心努力。
出处:南朝·齐·王融《曲水诗》序:“犹且具明废寝,昃晷忘餐。”
5、废寝忘餐 [ fèi qǐn wàng cān ]
释义:忘记了睡觉,顾不得吃饭。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、学习。
出处:南朝·齐·王融《曲水诗》序:“犹且具明废寝,昃晷忘餐。”
6、负义忘恩 [ fù yì wàng ēn ]
释义: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,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调风月》第一折:“一个个背槽抛粪,一个个负义忘恩。”
7、负恩背义 [ fù ēn bèi yì ]
释义:负:违背,背弃。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,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列女传·杨庆妻王氏》:“今负恩背义,自为身谋,可若何?”
8、负恩忘义 [ fù ēn wàng yì ]
释义: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,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。同“负恩背义”。
出处: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虎头遇旧》:“紧降阶,释缚扶将起,是兄弟负恩忘义。”
9、顾此失彼 [ gù cǐ shī bǐ ]
释义:顾了这个,丢了那个。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十六回:“分军为三:一军攻麦城,一军攻纪南城,大五率大军直捣郢都,彼疾雷不及掩耳,顾此失彼,二城若破,郢不守矣。”
10、国尔忘家 [ guó ěr wàng jiā ]
释义:一心为国,不顾家庭。
出处: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,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在。”
11、贵人多忘事 [ guì rén duō wàng shì ]
释义:高贵者往往善忘。原指高官态度傲慢,不念旧交,后用于讽刺人健忘。
出处: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二:“倘也贵人多忘,国士难期,使仆一朝出其不意,与君并肩台阁,侧眼相视,公始悔而谢仆,仆安能有色于君乎?”
12、过目不忘 [ guò mù bù wàng ]
释义:看过就不忘记。形容记忆力非常强。
出处:《晋书·苻融载记》:“耳闻则育,过目不忘。”
13、公尔忘私 [ gōng ěr wàng sī ]
释义: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。
出处:明·李贽《晃错》:“[晃错]公尔忘私,而其父又唯知日夜伤晃氏之不安矣。”
14、公耳忘私 [ gōng ěr wàng sī ]
释义: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。同“公尔忘私”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治安策》:“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,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。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在,上之化也。”
15、贵人多忘 [ guì rén duō wàng ]
释义:贵人:地位贵显的人。指地位显赫的人往往不念旧交或讥笑人健忘。
出处: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恚恨》:“倘也贵人多忘,国士难期,使仆一朝出其不意,与君并肩内阁,侧眼相视,公始悔而谢仆,仆安能有色于君乎?”
16、国耳忘家 [ guó ěr wàng jiā ]
释义:指为国事而忘其家。同“国而忘家”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“故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。”
17、国而忘家 [ guó ér wàng jiā ]
释义:指为国事而忘其家。
出处:《儒林外史》第六回:“但自古道:‘公而忘私,国而忘家。’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,你我为朝廷办事,就是不顾私亲,也还觉得于心无愧。”
18、见利忘义 [ jiàn lì wàng yì ]
释义: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。
出处:《汉书·樊郦滕灌傅靳周传》:“夫卖友者,谓见利而忘义也。”
19、忘恩负义 [ wàng ēn fù yì ]
释义:恩:恩惠;负:违背;义:情谊,恩谊。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,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。
出处:《魏书·萧宝夤传》:“背恩忘义,枭獍其心。”
20、忘餐废寝 [ wàng cān fèi qǐn ]
释义:忘记了睡觉,顾不得吃饭。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、学习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四本第一折:“忘餐废寝舒心害,若不是真心耐,志诚捱,怎能勾这相思苦尽甘来。”
21、有利可图 [ yǒu lì kě tú ]
释义:图:谋取。有利益可谋求。
出处:清·无名氏《官场维新记》第六回:“等到有利可图,可否即允照办。”
22、专心致志 [ zhuān xīn zhì zhì ]
释义:致:尽,极;志:意志。把心思全放在上面。形容一心一意,聚精会神。
出处: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夫今弈之为数,小数也,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”
23、不忘故旧 [ bù wàng gù jiù ]
释义:故旧:旧交、旧友。不忘记老朋友。
出处:元·马致远《陈抟高卧》第四折:“多谢大王不忘故旧。”
24、出其不意 [ chū qí bù yì ]
释义:其:代词,对方;不意:没有料到。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。
出处:《孙子·计篇》:“攻其无备,出其不意。”
25、粗枝大叶 [ cū zhī dà yè ]
释义:绘画,画树木粗枝大叶,不用工笔。比喻工作粗糙,不认真细致。
出处:《朱子语类》卷七八:“《书序》恐不是孔安国做,汉文粗枝大叶,今《书序》细腻,只似六朝时文字。”
26、丢三忘四 [ diu sān wàng sì ]
释义:形容做事马虎粗心,不是丢了这个,就是忘了那个。同“丢三落四”。
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七二回:“我如今竟糊涂了!丢三忘四,惹人抱怨,竟不大像先了。”
27、流连忘返 [ liú lián wàng fǎn ]
释义: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。留恋得忘记了回去。
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,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。”
28、颠三倒四 [ diān sān dǎo sì ]
释义: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。
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四十四回:“连拜了三四日,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,坐卧不安。”
29、公而忘私 [ gōng ér wàng sī ]
释义: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,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。
出处:《汉书·贾谊传》:“故化成俗定,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,国耳忘家,公耳忘私,利不苟就,害不苟去,唯义所在。”
30、时时刻刻 [ shí shí kè kè ]
释义:每时每刻或每一个时刻
出处:清·李百川《绿野仙踪》第47回:“因此他两个日夜趋奉,时时刻刻赶着凑趣不迭,都想着要从山西发发财。”
形容容易忘记事情的成语(41个)
••阅读 2711
形容容易忘记事情的词语(1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每天做重复的事情成语
日复一日,相切相磋,周而复始
形容每天做着同样事情的成语
奥妙无穷,百世不易,百无聊赖,变化多端,变化万端,变化无方,变幻莫测,变化莫测,变化无常,变化无穷,变幻无穷,波谲云诡,不厌其烦,不厌其繁,不敢问津,沧海桑田,重弹老调,春夏秋冬,地覆天翻,翻来覆去,风云变幻,风云突变,改天换地,古今一揆,…
比喻说明事情的成语
呆若木鸡,胆小如鼠,口若悬河,冷若冰霜,门庭若市,若即若离,若无其事,望眼欲穿,心乱如麻,虚怀若谷,震耳欲聋,心急如焚
描写事情的优美成语
白璧无瑕,别有风味,才高八斗,春风得意,大名鼎鼎,大展宏图,大显神通,大获全胜,繁花似锦,繁荣昌盛,风清月明,鬼斧神工,花团锦簇,花好月圆,欢聚一堂,尽美尽善,金玉满堂,苦尽甘来,力争上游,良辰美景,龙凤呈祥,美不胜收,前程似锦,人寿年丰,…
表示做事情决心的成语
不顾一切,重新做人,赌咒发誓,赌誓发愿,赌誓发原,发奋图强,发愤图强,放下屠刀,奋勇前进,焚舟破釜,改恶从善,改过自新,改过从善,改过迁善,还我河山,回心转意,回头是岸,悔过自新,计出万死,坚忍不拔,坚定不移,紧要关头,精卫填海,苦海无边,…
重要的事情形容的成语
必不可少,不可缺少,非同小可,非同儿戏,九牛一毛,举足轻重,事关重大,首当其冲,无可比拟,一举一动,至关重要,兹事体大,当务之急,迫在眉睫
描写乡村事情的成语
春兰秋菊,鸡犬桑麻,鸡犬相闻,家家户户,枯木逢春,绿水青山,藕断丝连,强干弱枝,山清水秀,生机勃勃,生机盎然,沃野千里,野草闲花,一草一木,枝繁叶茂,竹苞松茂,不蔓不枝,草木皆兵,绿树成荫,郁郁葱葱
我不知道的事情成语
出乎意料,出人意料,点铁成金,意料之外,点石成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