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秉烛待旦 [ bǐng zhú dài dàn ]
释义:旦:早晨。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五回:“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,自夜达旦,毫无倦色。”
2、秉烛夜游 [ bǐng zhú yè yóu ]
释义:秉:执持。旧时比喻及时行乐。
出处:《古诗十九首》:“昼短苦夜长,何不秉烛游。”
3、炳烛夜游 [ bǐng zhú yè yóu ]
释义:旧时比喻及时行乐。
出处:三国魏·曹丕《又与吴质书》:“少壮真当努力,年一过往,何可攀援?古人思炳烛夜游,良有以也!”
4、楚管蛮弦 [ chǔ guǎn mán xián ]
释义:泛指南方的管弦乐器。
出处:唐·李商隐《燕台·冬》诗:“楚管蛮弦愁一概,空城舞罢腰支在。”
5、春蚕到死丝方尽 [ chūn cán dào sǐ sī fāng jìn ]
释义:丝:双关语,“思”的谐音。比喻情深谊长,至死不渝。
出处:唐·李商隐《无题》诗: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
6、当风秉烛 [ dāng fēng bǐng zhú ]
释义:秉:举着。迎着风举着蜡烛。比喻身陷危险境地。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勘金环》第三折:“我性命恰便似当风秉烛,恰便似水不浮沤。”
7、灯烛辉煌 [ dēng zhú huī huáng ]
释义:辉煌:光辉耀眼。形容灯光烛火通明,光辉耀眼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七回:“军士引阚泽至,只见帐上灯烛辉煌,曹操凭几危坐。”
8、洞幽烛微 [ dòng yōu zhú wēi ]
释义:洞:洞察;幽:深远;烛:照亮;微:微末,精细处。形容目光锐利,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》:“有洞幽烛远之明,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。”
9、洞烛其奸 [ dòng zhú qí jiān ]
释义:洞:透彻;烛:照见;奸:奸诈。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。
出处:(严)嵩稔恶误国,陛下岂不洞烛其奸! 《明史·董传策传》
10、洞房花烛 [ dòng fáng huā zhú ]
释义:形容结婚的景象。
出处:北周·庾信《和咏舞》诗:“洞房花烛明,燕余双舞轻。”
11、洞幽烛远 [ dòng yōu zhú yuǎn ]
释义:洞:洞察;幽:深远;烛:照亮。形容目光锐利,能洞察事物幽深细微之处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赠郡伯愚邵公报政序》:“有洞幽烛远之明,有含茹翕张不疾不徐之度。”
12、飞蛾赴火 [ fēi é fù huǒ ]
释义:象蛾子扑火一样。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
出处:《梁书·到溉传》:“如飞蛾之赴火,岂焚身之可吝。”
13、风前残烛 [ fēng qián cán zhú ]
释义: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。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。
出处:梁遇春《致石民书六通》:“良心(交与Nurse)已如风前残烛,一片冰心,将付之东流矣。”
14、风中秉烛 [ fēng zhōng bǐng zhú ]
释义:秉:拿着。风中拿着烛易灭。比喻临近死亡的人或行将消灭的事物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海门张仲村乐堂》第一折:“我将世事都参透,幻身躯似风中秉烛,可怜见便似兀那水上浮沤。”
15、风烛残年 [ fēng zhú cán nián ]
释义:风烛:被风吹的蜡烛,容易熄灭;残年:残余的岁月,指在世不太久。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。
出处: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陈图后》:“时年五十有三,或恐风烛奄及,聊遗教于子孙耳。”
16、风中之烛 [ fēng zhōng zhī zhú ]
释义:在风里晃动的烛光。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老年人。也比喻随时可能消灭的事物。
出处: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陈图后》:“时年五十有三,或恐风烛奄及,聊遗教于子孙耳。”
17、风烛之年 [ fēng zhú zhī nián ]
释义: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。
出处:晋·王羲之《题卫夫人笔陈图后》:“时年五十有三,或恐风烛奄及,聊遗教于子孙耳。”
18、飞蛾赴烛 [ fēi é fù zhú ]
释义:比喻自找死路、自取灭亡。同“飞蛾赴火”。
出处:宋·黄庭坚《演雅》诗:“蛣蜣转丸贱苏合,飞蛾赴烛甘死祸。”
19、风车雨马 [ fēng chē yǔ mǎ ]
释义:指神灵的车马。亦用以比喻迅疾、快速。
出处:唐·李商隐《燕台诗·冬》之四:“风车雨马不持去,蜡独啼红怨天曙。”
20、风烛草露 [ fēng zhú cǎo lù ]
释义:风中之烛易灭,草上之露易干。比喻人已衰老,临近死亡。
出处:明·杨慎《洞天玄记》四折:“人生一世,犹如石火电光,寿算百年,恍若风烛草露。”
21、好学不倦 [ hào xué bù juàn ]
释义:喜欢学习,不知疲倦。
出处:《史记·楚世家》:“昔我文公,狐季姬之了也,有宠于献公,好学不倦 。”
23、火烛小心 [ huǒ zhú xiǎo xīn ]
释义:火烛:泛指能起火的东西。原指谨防失火。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。
出处:清·邗上蒙人《风月梦》第十回:“你点火把送贾老爷回府,你就家去罢。家中门户火烛小心。”
25、盲人扪烛 [ máng rén mén zhú ]
释义: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。同“盲翁扪籥”。
出处:盲人扪烛,而以为日,欲正告之,则不能免于词费。 民意《告非难民生主义者》第三节
26、石火风烛 [ shí huǒ fēng zhú ]
释义:比喻为时短暂。
出处:唐·黄滔《祭宋员外》:“石火风烛,惊波逝水,诚修短之无改矣,奈痛伤之有等焉。”
27、五侯蜡烛 [ wǔ hòu là zhú ]
释义: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。
出处:语出唐·韩翃《寒食》诗:“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”旧俗寒食节禁火,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,贵宠可见。
28、西窗剪烛 [ xī chuāng jiǎn zhú ]
释义:原指思念远方妻子,盼望相聚夜语。后泛指亲友聚谈。
出处:唐·李商隐《夜雨寄北》诗:“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”
29、犀角烛怪 [ xī jiǎo zhú guài ]
释义:借以赞美诗文的深刻。
出处:《晋书·温峤传》:“峤旋武昌,至牛渚矶,水深不可测,世云其下多怪物,峤遂毁犀角而照之。须臾,见水族覆灭,奇形怪状。”
30、相得益彰 [ xiāng dé yì zhāng ]
释义:相行:互相配合、映衬;益:更加;彰:显著。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,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。
出处:《史记·伯夷列传》:“伯夷、叔齐虽贤,得夫子而名益彰。”汉·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聚精会神,相得益章(彰)。”
形容蜡烛好听的成语(59个)
••阅读 2038
形容蜡烛好听的词语(4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描写少女声音好听的成语
顿挫抑扬,沸反盈天,凤鸣鹤唳,风风韵韵,绘声绘色,金声玉润,金石丝竹,铿锵有力,林籁泉韵,绵言细语,袅袅余音,平步青云,锵金鸣玉,绕梁三日,乳声乳气,声音笑貌,婉转悠扬,宛转悠扬,唯唯诺诺,娓娓动听,无声无息,喧宾夺主,燕语莺声,洋洋盈耳,…
描写春天花好听的成语
拔地倚天,拔地参天,百感交集,草长莺飞,层出不穷,姹紫嫣红,触手生春,春兰秋菊,春光漏泄,春去秋来,春华秋实,春光明媚,春回大地,春山如笑,春意阑珊,春暖花开,春冰虎尾,春树暮云,春深似海,春晖寸草,春意盎然,春寒料峭,春暖花香,春色满园,…
形容女强人的好听成语
古往今来,巾帼英雄,巾帼须眉,精神焕发,男子汉大丈夫,女中丈夫,拍案惊奇,翩若惊鸿,勤劳勇敢,秀外慧中,英姿飒爽,女中豪杰
蜡烛里描写感动的成语
炳烛之明,炳烛夜游,秉烛夜游,秉烛待旦,插烛板床,大放光明,当风秉烛,灯烛辉煌,洞烛其奸,洞幽烛远,洞幽烛微,洞房花烛,洞隐烛微,飞蛾赴烛,飞蛾赴火,风中之烛,风中秉烛,风檐刻烛,风烛之年,风烛残年,风烛草露,好学不倦,花烛洞房,花烛红妆,…
描写说话声音好听的成语
哀声叹气,唉声叹气,嗳声叹气,鼻息如雷,屏声息气,不断如带,不绝如缕,大音希声,咄嗟叱咤,扼腕叹息,二童一马,耳听八方,耳食之言,发聋振聩,沸反盈天,沸天震地,凤鸣鹤唳,蜂目豺声,风风韵韵,俯仰唯唯,歌声绕梁,鼓乐喧天,鼓吹喧阗,鼓衰力尽,…
最经典最好听的成语
百年树人,春风化雨,和蔼可亲,后继有人,良师益友,潜移默化,勤勤恳恳,桃李争妍,无微不至,循循善诱,一叶知秋,青出于蓝
赞扬歌声好听的成语
动人心弦,歌声绕梁,林籁泉韵,绕梁三日,声动梁尘,娓娓动听,洋洋盈耳,一片宫商,余音绕梁,余音袅袅,珠圆玉润
描写歌声好听的成语
不绝如缕,歌声绕梁,回肠荡气,林籁泉韵,袅袅不绝,绕梁三日,如泣如诉,洋洋盈耳,余音绕梁,余音袅袅,珠圆玉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