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秉公办理 [ bǐng gōng bàn lǐ ]
释义:秉:掌握,主持。公:公法。根据公道办事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七回:“本部院凡事~,从不假手旁人。”
2、不苟言笑 [ bù gǒu yán xiào ]
释义:苟:苟且,随便。不随便说笑。形容态度庄重严肃。
出处:《礼记·典礼上》:“不苟訾,不苟笑。”
3、不偏不倚 [ bù piān bù yǐ ]
释义:倚:偏。不偏向任何一方。表示中立或公正。
出处:宋·朱熹《中庸章句》题注:“中者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之名。”
4、持平之论 [ chí píng zhī lùn ]
释义:持平:主持公道,没有偏向。指公正的意见。也指折中、调和的话。
出处:《汉书·杜延年传》:“延年论议持平。”
5、大公无私 [ dà gōng wú sī ]
释义:指办事公正,没有私心。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,毫无个人打算。
出处:汉·马融《忠经·天地神明》:“忠者中也,至公无私。”
6、假公济私 [ jiǎ gōng jì sī ]
释义:假借公家的名义,谋取私人的利益。
出处:《汉书·杜业传》:“方进终不举白,专作威福,阿党所厚,排挤英俊,托公报私,横厉无所畏忌。”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
8、举足轻重 [ jǔ zú qīng zhòng ]
释义:只要脚移动一下,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。指处于重要地位,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窦融传》:“方蜀汉相攻,权在将军,举足左右,便有轻重。”
9、信赏必罚 [ xìn shǎng bì fá ]
释义:信:真实不欺。有功劳的一定奖赏,有罪过的一定惩罚。形容赏罚严明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上》:“信赏必罚,其足以战。”
10、一本正经 [ yī běn zhèng jīng ]
释义: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。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,郑重其事。有时含讽刺意味。
出处: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百家》:“正经为道义之渊海,子书为增深之川流。”
12、郑重其事 [ zhèng zhòng qí shì ]
释义:郑重:审慎,严肃认真。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所以郑重其事,必得三日后方进门。”
13、综核名实 [ zōng hé míng shí ]
释义:综:综合;核:考核;名:名声;实:实绩。全面考核事物的称说是不是与实际相符。
出处:《汉书·宣帝纪赞》:“孝宣之治,信赏必罚,综核名实。”
14、明镜高悬 [ míng jìng gāo xuán ]
释义: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,能照人心胆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。
出处: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有方镜,广四尺,高五尺九寸,表里有明,人直来照之,影则倒见。以手扪心而来,则见肠胃五脏,历然无碍。”
15、明察秋毫 [ míng chá qiū háo ]
释义:明察:看清;秋毫: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。原形容人目光敏锐,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。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。
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
16、贪赃枉法 [ tān zāng wǎng fǎ ]
释义:赃:赃物;枉:歪曲,破坏。贪污受贿,违犯法纪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二折:“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,贪赃坏法饮酒非为。”
17、铁面无私 [ tiě miàn wú sī ]
释义:形容公正严明,不怕权势,不讲情面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五回:“我想必得你去做个‘监社御史’,铁面无私才好。”
18、党同伐异 [ dǎng tóng fá yì ]
释义:伐:讨伐,攻击。指结帮分派,偏向同伙,打击不同意见的人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党锢传序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学,怀经协术,所在雾会。至有石渠分争之论,党同伐异之说。”
形容法院审判工作的成语(20个)
••阅读 3610
形容法院审判工作的词语(1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法院工作的成语
秉公办理,不偏不倚,不苟言笑,持平之论,大公无私,公正严明,假公济私,结党营私,举足轻重,明察秋毫,明镜高悬,贪赃枉法,铁面无私,信赏必罚,一本正经,隐若敌国,郑重其事,综核名实,党同伐异,尧眉八彩
形容法院好的成语
秉公办理,不偏不倚,不苟言笑,持平之论,大公无私,公正严明,假公济私,结党营私,举足轻重,明察秋毫,明镜高悬,贪赃枉法,铁面无私,信赏必罚,一本正经,隐若敌国,郑重其事,综核名实,党同伐异,尧眉八彩
用什么成语来形容法院
秉公办理,不偏不倚,不可动摇,不徇私情,不苟言笑,持平之论,大公无私,公正严明,假公济私,结党营私,举足轻重,明察秋毫,明镜高悬,秋毫之末,贪赃枉法,铁面无私,信赏必罚,一本正经,隐若敌国,郑重其事,执法如山,综核名实,党同伐异,一视同仁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