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彩衣娱亲 [ cǎi yī yú qīn ]
释义: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菜子,很孝顺,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,扮成幼儿,引父母发笑。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。
出处:老莱子孝养二亲,行年七十,婴儿自娱,着五色彩衣,尝取浆上堂,跌仆,因卧地为小儿蹄,或美鸟鸟于亲侧。 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
2、绰约多姿 [ chuò yuē duō zī ]
释义:绰约:姿态优美的样子。形容女子体态的美。
出处: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肌肤若冰雪,绰约若处子。”唐·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年可四十余,绰约多姿,谈笑甚媚。”
3、谄笑胁肩 [ chǎn xiào xié jiān ]
释义:讨好地强装笑脸,缩敛肩膀。形容阿谀逢迎的丑态。
出处:《初刻折案惊奇》卷十三:“那些人贪他是出钱施主,当面只是甜言蜜语,谄笑胁肩,赚他上手。”
5、耳红面赤 [ ěr hóng miàn chì ]
释义:耳朵和面部都红了。形容过于用力、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。
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61回:“忽见禁子走来,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。倪完吃了一惊,不觉耳红面赤。”
7、尽态极妍 [ jìn tài jí yán ]
释义:容貌姿态美丽娇艳到极点。
出处:唐·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一肌一容,尽态极妍,缦立远而望幸焉。”
8、强颜欢笑 [ qiǎng yán huān xiào ]
释义:心里不畅快,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邵女》:“‘汝狡兔三窟,何归为?’柴俯不对。女肘之,柴始强颜为笑。”
9、仁至义尽 [ rén zhì yì jìn ]
释义:至:极,最;尽:全部用出。竭尽仁义之道。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。
出处:《礼记·郊特牲》:“蜡之祭,仁之至,义之尽也。”
10、忍俊不禁 [ rěn jùn bù jìn ]
释义:忍俊:含笑;不禁:无法控制自己。指忍不住要发笑。
出处:唐·赵璘《因话录》卷五:“柜初成,周戎时为吏部郎中,大书其上,戏作考词状:‘当有千有万,忍俊不禁,考上下。’”
11、生生死死 [ shēng shēng sǐ sǐ ]
释义:犹言一辈子。指从生至死。
出处: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二:“宽复洒泣诉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日:‘傥伊父母必欲归,且随其主母起居耳。’”
12、失精落彩 [ shī jīng luò cǎi ]
释义:指没精打彩。
出处:元·李好古《张生煮海》第四折:“许佳期无处追寻,走海上失精落彩。”
13、是非得失 [ shì fēi dé shī ]
释义:正确与错误,得到的与失去的。
出处:宋·朱熹《辞免兼实录院同修撰奏状》:“不知所言,重念臣愚,素无史学,然于是非得失之故,实有善善恶恶之心。”
14、死求百赖 [ sǐ qiú bǎi lài ]
释义:形容纠缠不休。同“死乞白赖”。
出处:袁静《新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回:“你死求百赖的叫我出去,出去干什么呀?”
15、为富不仁 [ wéi fù bù rén ]
释义:为:做,引伸为谋求。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,心狠手毒,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。
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上》:“为富不仁矣,为仁不富矣。。”
16、五十步笑百步 [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]
释义: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。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,只是程度上轻一些,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。
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弃甲曳兵而走,或百步而后止,或五十步而后止。以五十步笑百步,则何如?”
17、嬉皮笑脸 [ xī pí xiào liǎn ]
释义: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三十回:“你见我和谁玩过!有和你素日嬉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,你该问他们去!”
18、笑里藏刀 [ xiào lǐ cáng dāo ]
释义:形容对人外表和气,却阴险毒辣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李义府传》:“义府貌状温恭,与人语必嬉怡微笑,而褊忌阴贼。既处要权,欲人附己,微忤意者,辄加倾陷。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。”
20、贻笑大方 [ yí xiào dà fāng ]
释义:贻笑:让人笑话;大方:原指懂得大道的人,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。指让内行人笑话。
出处: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”
22、言笑晏晏 [ yán xiào yàn yàn ]
释义:说说笑笑,和柔温顺。
出处:《诗·卫风·氓》:“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。”毛传:“晏晏,和柔也。”
23、一笑倾城 [ yī xiào qīng chéng ]
释义:形容女子的绝色。
出处:《汉书·外戚传上·孝武李夫人》:“北方有佳人,绝世而独立,一顾倾人城,再顾倾人国。”
24、质非文是 [ zhì fēi wén shì ]
释义:徒有华美的外表,而无相应的实质。
出处:汉·扬雄《法言·吾子》:“其文是也,其质非也……羊质而虎皮,见草而说,见豺而战,忘其皮之虎矣。”
25、姿意妄为 [ zī yì wàng wéi ]
释义:任意胡作非为,常指极端地固执己见和偏爱自己的习惯,常含有一种几乎难以抑制的反复无常的意味。
出处:毛泽东《陕甘宁边区政府、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布告》:“察其原因,不外有少数顽固分子,不顾民族国家利益,姿意妄为。”
26、赤壁鏖兵 [ chì bì áo bīng ]
释义:鏖:激战。汉献帝建安十三年,曹操大军伐吴,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,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。泛指激烈的战斗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两军师隔江斗智》第一折:“叵耐刘备那厮,暗地夺取荆州,想他赤壁鏖战,全仗我东吴力气。”
27、谈笑风生 [ tán xiào fēng shēng ]
释义:有说有笑,兴致高。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。
出处:宋·辛弃疾《念奴娇·赠夏成玉》词:“遐想后日蛾眉,两山横黛,谈笑风生颊。”
28、谈笑自若 [ tán xiào zì ruò ]
释义:自若:跟平常一样。指能平静地对待所发生的情况,说说笑笑,不改常态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甘宁传》:“城中士众皆惧,惟宁谈笑自若。”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融隐几读书,谈笑自若。”
29、啼笑皆非 [ tí xiào jiē fēi ]
释义:啼:哭;皆非:都不是。哭也不是,笑也不是,不知如何才好。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。
出处:殷鲜一相杂,啼笑两难分。 唐·李商隐《槿花二首》
30、谈吐风生 [ tán tǔ fēng shēng ]
释义:谈话机敏风趣。同“谈吐生风”。
出处:清·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21回:“一呼一吸兴致豪,谈吐风生议论高。”
形容应付的笑的成语(39个)
••阅读 2706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应付不过来的四字成语
东奔西走,顾此失彼,疾雷不及掩耳,十年不制衣,应接不暇,支左屈右,捉襟见肘,左支右绌,席不暇暖
形容说话应付的成语
八面受敌,八面圆通,八面见光,半心半意,不慌不忙,不暇应接,不遑宁处,不遑宁息,不遑启处,成算在心,从容应对,措手不及,俯仰唯唯,敷衍塞责,敷衍了事,告朔饩羊,急脉缓灸,居安思危,口齿伶俐,聊以塞责,马马虎虎,罢于奔命,事出意外,抑扬顿挫,…
形容应付意思的成语
八面受敌,八面圆通,八面见光,半心半意,不慌不忙,不暇应接,不遑宁处,不遑宁息,不遑启处,成算在心,从容应对,措手不及,俯仰唯唯,敷衍塞责,敷衍了事,告朔饩羊,急脉缓灸,居安思危,口齿伶俐,聊以塞责,马马虎虎,罢于奔命,事出意外,抑扬顿挫,…
形容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的成语
不可胜计,不暇应接,不计其数,成千成万,堆积如山,多如牛毛,欢聚一堂,目不暇接,山清水秀,手忙脚乱,应付自如,应接不暇,拔苗助长,比比皆是,不胜枚举
形容人或事物太多应付不过来的成语
不暇应接,目不暇接,手忙脚乱,应付自如,应接不暇
形容应付回答的成语
八面受敌,八面圆通,八面见光,半心半意,不慌不忙,不暇应接,不遑宁处,不遑宁息,不遑启处,成算在心,从容应对,措手不及,俯仰唯唯,敷衍塞责,敷衍了事,告朔饩羊,急脉缓灸,居安思危,口齿伶俐,聊以塞责,马马虎虎,罢于奔命,事出意外,抑扬顿挫,…
形容工作一般应付的成语
八面受敌,八面圆通,八面见光,半心半意,不慌不忙,不暇应接,不遑宁处,不遑宁息,不遑启处,成算在心,从容应对,措手不及,俯仰唯唯,敷衍塞责,敷衍了事,告朔饩羊,急脉缓灸,居安思危,口齿伶俐,聊以塞责,马马虎虎,罢于奔命,事出意外,抑扬顿挫,…
形容马虎应付的成语
碧血丹心,才高八斗,草率从事,草率收兵,草草收兵,草率将事,草草了事,草间求活,乘风破浪,聪明伶俐,聪明才智,粗制滥造,粗心大意,丢三忘四,丢三拉四,风雨同舟,敷衍了事,敷衍搪塞,浩气长存,厚德载物,狐假虎威,怀瑾握瑜,蕙心纨质,急急忙忙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