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闭目塞听 [ bì mù sè tīng ]
释义:闭上眼睛不看,堵住耳朵不听。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。
出处: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:“闭目塞聪,爱精自保。”
2、垂帘听政 [ chuí lián tīng zhèng ]
释义:垂帘: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,殿上用帘子遮隔。听:治理。指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高宗纪下》:“时帝风疹不能听朝,政事皆决于天后。自诛上官仪后,上每视朝,天后垂帘于御座后,政事大小皆预闻之,内外称为二圣。”
3、道听途说 [ dào tīng tú shuō ]
释义:道、途:路。路上听来的、路上传播的话。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
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。”《汉书·艺文志》:“小说家者流,盖出于稗官,街谈巷语,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。”
4、道听涂说 [ dào tīng tú shuō ]
释义:从道路上听到,在道路上传说。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。
出处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道听而涂说,德之弃也。’”
5、耳听八方 [ ěr tīng bā fāng ]
释义: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。形容人很机警。
出处: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: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
6、骇人听闻 [ hài rén tīng wén ]
释义:骇:震惊。使人听了非常吃惊、害怕。
出处:宋·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·东角楼街巷》:“南通一巷,谓之界身,并是金银帛交易之所,屋宇雄壮,门面广阔,望之森然,每一交易,动即千万,骇人闻见。”
7、混淆视听 [ hùn xiáo shì tīng ]
释义:混淆:混杂。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。
出处: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九章:“显示出一种极左的面貌,来忧乱阵容,混淆视听。”
8、牧豕听经 [ mù shǐ tīng jīng ]
释义:一面放猪,一面听讲。比喻求学努力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承宫传》:“少孤,年八岁为人牧豕。乡里徐子盛者,以《春秋经》授诸生数百人,宫过息庐下,乐其业,因就听经,遂请留门下,为诸生拾薪。”
9、内视反听 [ nèi shì fǎn tīng ]
释义:内视:向内看;反听:听外面的。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,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。
出处: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反听之谓聪,内视之谓明,自胜之谓强。”《后汉书·王允传》:“夫内视反听,则忠臣竭诚;宽贤务能,则义士厉节。”
10、牛听弹琴 [ niú tīng tán qín ]
释义:比喻听不懂。
出处:瞿秋白《乱弹》:“现在,‘治于人的小人’,要想在无线电的播音里去听清楚昆曲的平上去入,自然是牛听弹琴,一窍不通了。”
11、倾耳而听 [ qīng ěr ér tīng ]
释义:倾:歪,侧着。侧着耳朵仔细听。
出处:《礼记·孔子闲居》:“倾耳而听之,不可得而闻也。”
12、倾耳细听 [ qīng ěr xì tīng ]
释义:侧耳留意而听。
13、视而不见 [ shì ér bù jiàn ]
释义:指不注意,不重视,睁着眼却没看见。也指不理睬,看见了当作没看见。
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14、收视反听 [ shōu shì fǎn tīng ]
释义:不视不听。指不为外物所惊扰。
出处:晋·陆机《文赋》:“其始也,皆收视反听,耽思傍讯。”
15、耸人听闻 [ sǒng rén tīng wén ]
释义:耸:惊动。夸大或捏造事实,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。
出处:清 恽敬《杂记》:“豫章大镇,或书有不可达者,故托辞为此;抑为州将者,以此耸人听闻,豫绝系援,皆未可知。”
16、天高听卑 [ tiān gāo tīng bēi ]
释义:卑:低下。原指上天神明可以洞察人间最卑微的地方。旧时称好的帝王了解民情。
出处:《史记·宋微子世家》:“天高听卑。君有君人之言三,荧惑宜有动。”三国魏·曹植《责躬》诗:“天高听卑,看肯照微。”
17、逖听遐视 [ tì tīng xiá shì ]
释义:指视听范围很远很广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选举志下》:“圣主明目达聪,逖听遐视,罪其私冒不慎举者,小加谴责,大正刑典,责成授任,谁敢不勉?”
18、危言耸听 [ wēi yán sǒng tīng ]
释义:危言:使人吃惊的话;耸:惊动;耸听:使听话的人吃惊。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,使人惊疑震动。
出处:宋 吕祖谦《吕东莱文集》:“意者危言骇世,姑一快胸中之愤耶!”
19、唯命是听 [ wéi mìng shì tīng ]
释义:是命令就服从,不敢有半点违抗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孤不天,不能事君,使君怀怒以及敝邑,孤之罪也。敢不唯命是听。”
20、娓娓动听 [ wěi wěi dòng tīng ]
释义:形容善于讲话,使人喜欢听。
出处: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四回:“就把英语来对答,倒也说得清脆悠扬,娓娓动听。”
21、惟命是听 [ wéi mìng shì tīng ]
释义:叫做什么,就做什么。指绝对服从。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今君王举玉趾诛孤臣,孤臣惟命是听。”
22、洗耳恭听 [ xǐ ěr gōng tīng ]
释义: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。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。指专心地听。
出处:元·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请大王试说一遍,容小官洗耳恭听。”
23、淆乱视听 [ xiáo luàn shì tīng ]
释义:视听:看和听。混淆是非,以扰乱人们的视听。
出处:《先拔志始》卷下:“或巧布流言蜚语,或写匿名文书,害正党邪,淆乱视听。”
24、言听计从 [ yán tīng jì cóng ]
释义:听:听从。什么话都听从,什么主意都采纳。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。
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汉王授我上将军印,予我数万众,解衣衣我,推食食我,言听计用,故吾得以至于此。”
25、听而不闻 [ tīng ér bú wén ]
释义:闻:听。听了跟没听到一样。形容不关心,不在意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十四章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。”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26、听其言而观其行 [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]
释义:听了他的话,还要看他的行动。指不要只听言论,还要看实际行动。
出处: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”
27、听其自然 [ tīng qí zì rán ]
释义:听:任凭。听任它自然发展,不去过问。
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八回:“王玉辉也不懊悔,听其自然,每日在牛公庵看书。”
28、听人穿鼻 [ tīng rén chuān bí ]
释义:听:任凭;穿鼻:牛鼻子穿桊。比喻听凭别人摆布。
出处:《南史·张弘策传》:“徐孝嗣才非柱石,听人穿鼻。”
29、听天由命 [ tīng tiān yóu mìng ]
释义:由:听从,随顺。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,不做主观努力。也比喻碰机会,该怎么样就怎么样。
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》第二回:“死活存亡,听天由命去罢。”
30、听之任之 [ tīng zhī rèn zhī ]
释义:听、任:随,任凭;之:代词,代人或事物。任凭事物存在发展而不去过问。
出处:毛泽东《反对自由主义》:“见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愤恨,不劝告,不制止,不解释,听之任之,这是第八种。”
带听的词语有哪些词语(3个)
- 听篱察壁1.暗中探听别人的动静。
- 听聪视明听:听觉;聪:灵敏;视:视觉;明:清楚。听得清,看得明。形容对事物有清楚而正确的认识。
- 听谗惑乱谗:谗言,挑拨离间的话。形容专门听别人的挑拔,最后把自己也搞糊涂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