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本末倒置 [ běn mò dào zhì ]
释义:本:树根;末:树梢;置:放。比喻把主次、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。
出处:金·无名氏《绥德州新学记》:“然非知治之审,则未尝不本末倒置。”
2、参伍错纵 [ cān wǔ cuò zòng ]
释义:指交互错杂。同“参伍错综”。
出处:明·唐顺之《与万思节主事书》:“活数者如揲蓍求卦之初,参伍错纵而阴阳未分者也;死数者如卦画已成之后,为九为六而阴阳既定者也。”
3、参伍错综 [ cēn wǔ cuò zōng ]
释义:指交互错杂。
出处:语出《易·系辞上》:“参伍以变,错综其数。”
4、纷乱如麻 [ fēn luàn rú má ]
释义:麻:麻团。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。
5、光彩陆离 [ guāng cǎi lù lí ]
释义:指色彩斑斓错杂。
出处:清·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桥东录》:“龛上供千手眼大士像,二臂合掌,馀擎莲花、火轮、剑、杵、简、槊并日月轮、火焰之属,身着袈,金碧错杂,光彩陆离。”
6、雷电交加 [ léi diàn jiāo jiā ]
释义:又是打雷,又是闪电。交加:一起袭来。两种事物同时或错杂出现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八:“忽然阴云四合,空中雷电交加,李三身上枷钮尽行脱落。”
7、什伍东西 [ shí wǔ dōng xī ]
释义:什伍:纵横错杂。原指南斗六星,牵牛六星,箕四星等分布得杂乱无章。后多形容事物错杂纷乱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三星行》诗:“名声相乘除,得少失有余。三星各在天,什伍东西陈。”
8、杂乱无章 [ zá luàn wú zhāng ]
释义:章:条理。乱七八糟,没有条理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送孟东野序》:“其为言也,杂乱而无章。”
9、参差不齐 [ cēn cī bù qí ]
释义:长短、高低不齐。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。
出处:《诗经·周南·关雎》:“参差荇菜,左右采之。”《汉书·扬雄传下》:“仲尼以来,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,一概诸圣。”
10、犬牙交错 [ quǎn yá jiāo cuò ]
释义:错:交叉,错杂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,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。也比喻情况复杂,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。
出处:《汉书·中山靖王传》:“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,先帝所以广封连城,犬牙相错者,为盘石宗也。”
11、犬牙相错 [ quǎn yá xiāng cuò ]
释义:错:交叉,错杂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,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。也比喻情况复杂,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。
出处:《汉书·中山靖王传》:“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,先帝所以广封连城,犬牙相错者,为盘石宗也。”
12、颠三倒四 [ diān sān dǎo sì ]
释义: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。
出处: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四十四回:“连拜了三四日,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,坐卧不安。”
13、斑斑斓斓 [ bān bān lán lán ]
释义: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
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25回:“恰是十个队长五十个什长,斑斑斓斓的摆了一天井,都叩了头。”
14、五彩斑斓 [ wǔ cǎi bān lán ]
释义:五彩:指青、黄、赤、白、黑五色。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
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七章:“黑色的枝杈,红色的枣子,黄绿相间的树叶,五彩斑斓,迷人极了。”
15、萋菲贝锦 [ qī fēi bèi jǐn ]
释义:贝锦:有花纹的织锦。女子织布织成美丽的图案。比喻花言巧语,罗织罪名,诬陷别人
出处:柳亚子《满江红·吊蒋清烈女士》:“恨何物,萋菲贝锦,敢污清烈。”
16、叠见杂出 [ dié xiàn zá chū ]
释义:叠:重叠;见:同“现”,出现。多次重复错杂出现
出处:《明史·刘茞传》:“今民穷财殚,府藏虚罄,水旱盗贼,星象草木之变叠见杂出。”
17、贝锦萋菲 [ bèi jǐn qī fēi ]
释义:贝锦:指锦文,比喻诬陷人的谗言;萋菲:通“萋斐”,文采相错杂。比喻谗言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巷伯》:“萋兮菲兮,成是贝锦。”
18、舛错不齐 [ chuǎn cuò bù qí ]
释义:参差错杂
19、参武错纵 [ sān wǔ cuò zòng ]
释义:形容交互错杂
出处:明·唐顺之《与万思节主事书》:“活数者如揲耆求卦之初,参武错纵而阴阳未分者也。”
20、参武错综 [ sān wǔ cuò zōng ]
释义:错综:交错综合。形容交互错杂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上》:“参武以变,错综其数。”
形容交叉错杂的样子的词语(1个)
- 颠倒错乱颠倒:本末倒置;错乱:错杂混乱。把本来的顺序完全搞乱,完全失去正常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