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波谲云诡 [ bō jué yún guǐ ]
释义:谲:诡:怪异,变化。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,形态不可捉摸。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、波浪一样千姿百态。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。
出处:汉·扬雄《甘泉赋》:“于是大厦云谲波诡,摧摧而成观。”
2、波涛汹涌 [ bō tāo xiōng yǒng ]
释义:汹涌:水势腾涌的样子。形容波浪又大又急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策传》:“是岁地连震”注引《吴录》:“是冬魏文帝至广陵,临江观兵……帝见波涛汹涌,叹曰:‘嗟乎!固天所以隔南北也。’”
3、不可逾越 [ bù kě yú yuè ]
释义:逾:越过。不可能超过或不可能越过。
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门不容车,而不可逾越。”
4、诚心诚意 [ chéng xīn chéng yì ]
释义:形容十分真挚诚恳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开心见诚,无所隐伏。”
5、以礼相待 [ yǐ lǐ xiāng dài ]
释义:用应有的礼节接待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八十九回:“赵枢密留住禇坚,以礼相待。”
6、大风大浪 [ dà fēng dà làng ]
释义:指巨大的风浪。比喻社会的大动荡、大变化。也比喻尖锐、复杂、激烈、艰苦的斗争。
出处:毛泽东《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》:“大风大浪也不可怕。人类社会就是从大风大浪中发展起来的。”
7、大江南北 [ dà jiāng nán běi ]
释义:指靠临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广大地区。
出处:明·郭勋《英烈传》第25回:“目今大江南北,盗贼蜂起,江淮之地,十去其五;河南、河北,或复或失,不得安宁。”
8、大浪淘沙 [ dà làng táo shā ]
释义:淘:用水冲洗。去掉杂质。在大浪中洗净沙石。比喻在激烈的斗争中经受考验、筛选。
出处:粟裕《激流归大海》:“这支队伍经过严峻的锻炼和考验,质量更高了,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精华。”
9、风流人物 [ fēng liú rén wù ]
释义:风流:英俊的、杰出的。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。有时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词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
10、浮花浪蕊 [ fú huā làng ruǐ ]
释义:指寻常的花草。比喻轻浮的人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杏花》诗:“浮花浪蕊镇长有,才开还落瘴雾中。”
11、后浪推前浪 [ hòu làng tuī qián làng ]
释义:江水奔流,前后相继。比喻后面的事物推动前面的事物,象后浪推动前浪一样,不断前进。
出处:宋·文珦《过苕溪》诗:“祗看后浪催前浪,当悟新人换旧人。”
12、惊涛骇浪 [ jīng tāo hài làng ]
释义:汹涌吓人的浪涛。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。
出处:唐·田颖《玉山堂文集·海云楼记》:“人当既静之时,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,未尝不惕然。”
13、礼贤下士 [ lǐ xián xià shì ]
释义: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,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李勉传》:“其在朝廷,鲠亮廉介,这宗臣表,礼贤下士有始终,尝引李巡、张参在幕府。”
14、茅庐三顾 [ máo lú sān gù ]
释义:刘备为请诸葛亮,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。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。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。同“草庐三顾”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醉写赤壁赋》第一折:“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,便想这茅庐三顾到南阳。”
15、三顾茅庐 [ sān gù máo lú ]
释义:顾:拜访;茅庐:草屋。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。比喻真心诚意,一再邀请。
出处:三国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”
16、盛情难却 [ shèng qíng nán què ]
释义:浓厚的情意难以推辞。
出处: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一卷:“贡郭尔先生的盛情难却,但我们又不需要一个人骑两匹马。”
17、三顾草庐 [ sān gù cǎo lú ]
释义:刘备为请诸葛亮,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。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。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。同“草庐三顾”。
出处: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 三国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18、汹涌澎湃 [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]
释义:汹涌: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;澎湃:波浪互相撞击。形容声势浩大,不可阻挡。
出处:汉·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沸乎暴怒,汹涌澎湃。”
19、真心诚意 [ zhēn xīn chéng yì ]
释义:心意真实诚恳,没有虚假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海深须见底,各办着个真心实意。”
20、不速之客 [ bù sù zhī kè ]
释义:速:邀请。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。
出处:《周易·需》:“有不速之客三人来,敬之终吉。”
21、草庐三顾 [ cǎo lú sān gù ]
释义:顾:拜访。刘备为请诸葛亮,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。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。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。
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”
22、长风破浪 [ cháng fēng pò làng ]
释义:比喻志向远大,不怕困难,奋勇前进。
出处:《宋书·宗悫传》:“悫年少时,炳问其志,悫曰:‘愿乘长风破万里浪。’”
23、长江天堑 [ cháng jiāng tiān qiàn ]
释义:堑:壕沟。长江为天然的坑堑、险要。旧时形容长江地势险要,不可逾越。
出处:《南史·孙范传》:“隋师将济江,群官请为备防,范奏曰:‘长江天堑,古来险隔,虏军岂能飞渡?’”
24、却之不恭 [ què zhī bù gōng ]
释义:却:推却。指对别人的邀请、赠与等,如果拒绝接受,就显得不恭敬。
出处:《孟子·万章下》:“却之却之为不恭。”
25、大江东去 [ dà jiāng dōng qù ]
释义: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。后借用为词牌名。多表示陈迹消逝,历史向前发展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赤壁怀古》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
26、虚左以待 [ xū zuǒ yǐ dài ]
释义:虚:空着;左:古时以左为尊;待:等待。空着尊位恭候别人。
出处: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公子从车骑,虚左,自迎夷门侯生。”
27、知遇之恩 [ zhī yù zhī ēn ]
释义: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只因一时知遇之感,不觉为之一哭。”
28、恭恭敬敬 [ gōng gōng jìng jìng ]
释义: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。
出处:因是儿子的终身大事所关,说不得东拼西凑,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。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八回
29、阖第光临 [ hé dì guāng lín ]
释义:阖第:全家。欢迎你全家来参加
出处:鲁迅《狗·猫·鼠》:“上面印着‘为舍妹出阁’、‘小儿完姻’、‘敬请观礼’或‘阖第光临’这些……句子。”
30、不请自来 [ bù qǐng zì lái ]
释义:不用邀请自己前来。多指不速之客
出处: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》第二卷:“频来无忌,乃云入幕之宾;不请自来,谓之不速之客。”
形容邀请观赏的成语(34个)
••阅读 1462
形容邀请观赏的词语(2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观赏性的成语
不暇应接,春暖花开,接应不暇,络绎不绝,目不给视,目不暇接,目不转睛,目不给赏,赏心悦目,岩居川观,应接不遑,应接不暇,应接无暇,心旷神怡,流连忘返
形容观赏海棠花成语
百花齐放,遍地开花,不好意思,层出不穷,姹紫嫣红,吹弹歌舞,簇锦团花,断井颓垣,繁花似锦,芳草鲜美,丰富多彩,花团锦簇,花攒锦簇,花簇锦攒,间见层出,接连不断,脍炙人口,落英缤纷,赏心悦目,神施鬼设,数不胜数,昙花一现,万紫千红,五彩缤纷,…
形容事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的成语
不一而足,不可枚举,不暇应接,不计其数,层出不穷,丰富多采,间见层出,接连不断,琳琅满目,美不胜收,目不暇接,神施鬼设,数不胜数,五彩缤纷,香火不绝,眼花缭乱,应接不暇,一年四季,不可胜数,不胜枚举
形容认真观赏的成语
不暇应接,不见舆薪,春暖花开,接应不暇,络绎不绝,明察秋毫,明查暗访,目不给视,目不暇接,目不转睛,目不给赏,秋毫之末,赏心悦目,岩居川观,应接不遑,应接不暇,应接无暇,洞若观火,心旷神怡,流连忘返
形容观赏泰山的成语
安于泰山,不可动摇,不识泰山,层峦叠嶂,崇山峻岭,重峦叠嶂,重山峻岭,丛山峻岭,带河厉山,带砺山河,带砺河山,登高望远,笃定泰山,峨峨洋洋,恩重泰山,高山峻岭,高耸入云,孤峰突起,浩然正气,横峰侧岭,湖光山色,回山倒海,见义勇为,连绵起伏,…
形容观赏美景的成语有哪些
百卉含英,百花争艳,百花齐放,别有天地,草长莺飞,姹紫嫣红,橙黄桔绿,重峦叠嶂,春和景明,春光明媚,春山如笑,春暖花开,春深似海,春意盎然,春色恼人,春色满园,春色撩人,大块文章,东瞻西望,繁花似锦,分外妖娆,风光旖旎,风景不殊,浮岚暖翠,…
形容没有受到邀请而来的客人的成语
不速之客
形容游览观赏的成语
鞍马劳顿,跋山涉水,跋山涉川,百舍重趼,百舍重茧,倍道兼行,不远千里,不远万里,采风问俗,草行露宿,长途跋涉,登山涉水,登高一呼,登高望远,东奔西走,断梗飘蓬,翻山越岭,风尘仆仆,海市蜃楼,汗流浃背,湖光山色,欢声笑语,极目远眺,经丘寻壑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