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知好歹 [ bù zhī hǎo dǎi ]
释义:不知道好坏。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六回:“三老道:‘你这猴子,不知好歹。那果子一闻,活三百六十岁;吃一个,活四万七千年;叫做“万寿草还丹”。’”
2、不识好歹 [ bù shí hǎo dǎi ]
释义:不知好坏。指愚蠢,缺乏识别能力。
出处: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[九阿姐]方才告诉我许多话,说你不识好歹,放着鹅毛不知轻,顶着磨子不知重,心下好生不悦。”
3、等量齐观 [ děng liàng qí guān ]
释义:等:同等;量:衡量,估量;齐:一齐,同样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。
出处:清 况周颐《蕙风词话》:“或带烟月而益韵,托雨露而成润,意境可以稍变,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。”
4、道长争短 [ dào cháng zhēng duǎn ]
释义:指评论好坏是非。
出处:林如稷《将过去》:“你近来怎么这样瘦,精神也像不好:意志消沉,从前爱闹爱道长争短,现在只是死呆呆不爱说话?”
5、风雨同舟 [ fēng yǔ tóng zhōu ]
释义: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,一起与风雨搏斗。比喻共同经历患难。
出处:《孙子·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共济,遇风,其相救也如左右手。”
6、公平合理 [ gōng píng hé lǐ ]
释义: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。
出处:毛泽东《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》:“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,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,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。”
7、患难与共 [ huàn nàn yǔ gòng ]
释义: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。指彼此关系密切,利害一致。
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,诚与国分形同气,忧患共之者也。”
8、泾渭不分 [ jīng wèi bù fēn ]
释义:比喻好坏不分,是非不明。
出处: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”
9、兰艾同焚 [ lán ài tóng fén ]
释义: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。比喻不分好坏,一同消灭。
出处:《晋书·孔怛传》:“兰艾同焚,贤愚所叹。”
10、目迷五色 [ mù mí wǔ sè ]
释义:五色:各种颜色。形容颜色既多又杂,因而看不清。比喻事物措综复杂,不易分辨清楚。
出处:《老子》:“五色令人目盲。”
11、清浊同流 [ qīng zhuó tóng liú ]
释义:清水和浊水一渠同流。形容美丑、善恶混杂,好坏不分。
出处:《晋书·刘毅传》:“今之九品,所下不彰其罪,所上不列其善,废褒贬之义,任爱憎之断,清浊同流,以植其私。”
12、生死与共 [ shēng sǐ yǔ gòng ]
释义:形容情谊极深。
出处:《深情忆念周伯伯》:“几十年来,周总理与我父亲生死与共,休戚相关。”
13、生死之交 [ shēng sǐ zhī jiāo ]
释义:同生共死的交谊。
出处:元·郑德辉《绉梅香》:“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,我父亲挺身赴战,救他一命,身中六枪,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。”
14、天公地道 [ tiān gōng dì dào ]
释义:形容十分公平合理。
出处:清 岭南羽衣女士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如今人人的脑袋里头既都有了一个社会平等,政治自由,是个天公地道的思想。”
15、同心协力 [ tóng xīn xié lì ]
释义:心:思想;协:合。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,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,岂勇力智慧不足哉?”《周书·崔谦传》:“然后与宇文行台,同心协力,电讨不庭,则桓文之勋,复兴于兹日矣。”
16、同舟共济 [ tóng zhōu gòng jì ]
释义:舟:船;济:渡,过洒。坐一条船,共同渡河。比喻团结互助,同心协力,战胜困难。也比喻利害相同。
出处:《孙子·九地》:“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,当其同舟而济,遇风,其相救也如左右手。”
17、同生共死 [ tóng shēng gòng sǐ ]
释义:生死与共,形容情谊极深。
出处:《隋书·郑译传》:“郑译与朕同生共死,间关危难,兴言急此,何日忘之。”
18、五彩缤纷 [ wǔ cǎi bīn fēn ]
释义:五彩:各种颜色;缤纷:繁多交错的样子。指颜色繁多,非常好看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:“铺设得五彩缤纷,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,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。”
19、瓦玉集糅 [ wǎ yù jí róu ]
释义:糅:混杂。瓦和玉混杂在一起。比喻好坏不分。
20、相依为命 [ xiāng yī wéi mìng ]
释义:互相依靠着过日子。泛指互相依靠,谁也离不开谁。
出处:晋·李密《陈情表》:“臣无祖母,无以至今日;祖母无臣,无以终余年。母孙二人,更相依为命。”
21、相提并论 [ xiāng tí bìng lùn ]
释义:相提:相对照;并:齐。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。
出处: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相提并论,是自明扬主上之过。”
22、休戚与共 [ xiū qī yǔ gòng ]
释义:忧喜、福祸彼此共同承担。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相同。
出处:《晋书·王导传》:“吾与元规休戚是同,悠悠之谈,宜绝智者之口。”
23、一视同仁 [ yī shì tóng rén ]
释义: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,同施仁爱。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,不分厚薄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视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24、指鹿为马 [ zhǐ lù wéi mǎ ]
释义:指着鹿,说是马。比喻故意颠倒黑白,混淆是非。
出处: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赵高欲为乱,恐群臣不听,乃先设验,持鹿献于二世,曰:‘马也。’二世笑曰:‘丞相误邪?谓鹿为马。’问左右,左右或默,或言马以阿顺赵高。”
25、不识抬举 [ bù shí tái jǔ ]
释义:识:认识,理解;抬举:赞扬,器重。不懂得人家对自己的好意。
出处: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64回:“这和尚好不识抬举。”
26、不相上下 [ bù xiāng shàng xià ]
释义:分不出高低好坏。形容水平相当。
出处:唐·陆龟蒙《蠹化》:“翳叶仰啮,如饥蚕之速,不相上下。”
27、笔削褒贬 [ bǐ xuē bāo biǎn ]
释义:笔:记载。削:删改。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,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。原指孔子作《春秋》,用文字来评文论物的好坏。也指用文字褒扬、贬斥人或事。
出处:清·皮锡瑞《经学历史·经学开辟时代》:“《春秋》自孔子加笔削褒贬,为后世立法,而后《春秋》不仅为记事之书。”
28、不分玉石 [ bù fēn yù shí ]
释义:指无有区别,同归于尽。参见“玉石俱焚”。
出处: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二:“向非君侯来,合郡士民当不分玉石矣。”
29、同甘共苦 [ tóng gān gòng kǔ ]
释义:甘:甜。共同享受幸福,共同担当艰苦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燕策一》:“燕王吊死问生,与百姓同其甘苦。”
30、同归于尽 [ tóng guī yú jìn ]
释义:尽:完。一起死亡或一同毁灭。
出处:《列子·天瑞》:“天地终乎?与我偕终”卢重玄解:“大小虽殊,同归于尽耳。”
形容人好坏不分的成语(37个)
••阅读 2626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好坏不分的成语
笔削褒贬,不分玉石,不知好歹,不识好歹,道长争短,等量齐观,风雨同舟,公平合理,黑白混淆,黑白不分,患难与共,混淆黑白,泾渭不分,狂风暴雨,兰艾同焚,良莠不齐,良莠不分,目迷五色,清浊同流,生死之交,生死与共,是非不分,天公地道,同归于尽,…
形容好坏不分成语有哪些
不分玉石,不识好歹,道长争短,等量齐观,风雨同舟,公平合理,黑白混淆,黑白不分,患难与共,混淆黑白,泾渭不分,狂风暴雨,兰艾同焚,目迷五色,清浊同流,生死之交,生死与共,是非不分,天公地道,同归于尽,同心协力,同生共死,同甘共苦,同舟共济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