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风调雨顺 [ fēng tiáo yǔ shùn ]
释义:调:调和;顺:和协。风雨及时适宜。形容风雨适合农时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礼仪志一》引《六韬》:“既而克殷,风凋雨顺。”
2、和风细雨 [ hé fēng xì yǔ ]
释义:和风:指春天的风。温和的风,细小的雨。比喻方式和缓,不粗暴。
出处:南朝·陈·张正见《陪衡阳王游耆阇寺》:“清风吹麦垄,细雨濯梅林。”
3、狂风骤雨 [ kuáng fēng zhòu yǔ ]
释义:原形容大风大雨。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二十三章:“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”
4、瓢泼大雨 [ piáo pō dà yǔ ]
释义: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。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。
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十二:“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,不大一会,瓢泼大雨到来了,夹着炸雷和闪电,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,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,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,顺着道沿走。”
5、倾盆大雨 [ qīng pén dà yǔ ]
释义: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。形容雨大势急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白帝》诗:“白帝城中云出门,白帝城下雨翻盆。”
6、斜风细雨 [ xié fēng xì yǔ ]
释义:斜风:旁侧吹来的小风;细雨:小雨。形容小的风雨。
出处:唐·张志和《渔父》:“青箬笠,绿蓑衣,斜风细雨不须归。”
8、雨霾风障 [ yǔ mái fēng zhàng ]
释义:指狂恶的风雨。
出处:宋·吴潜《满江红·九日郊行》词:“尽敛却、雨霾风障,雾沈云暝。远岫四呈青欲滴,长空一抹明于镜。”
9、骤雨狂风 [ zhòu yǔ kuáng fēng ]
释义: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。
出处:《宣和书谱·释怀素》:“自谓得草书三昧……当时名流如李白、戴叔伦、窦臯、钱起之徒皆有诗美之。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,骤雨狂风。”
10、暴风骤雨 [ bào fēng zhòu yǔ ]
释义:暴、骤:急速,突然。又猛又急的大风雨。比喻声势浩大,发展急速而猛烈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二十三章:“故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”
11、狂风恶浪 [ kuáng fēng è làng ]
释义:恶浪:凶猛的浪头。比喻形势或处境非常险恶、危急。
出处:姜树茂《渔岛怒潮》第一章:“对敌斗争,好比在海上遇到狂风恶浪,你怕它,不行。”
12、狂风怒号 [ kuáng fēng nù háo ]
释义:怒:愤怒,发怒;号:号叫。大风刮得像发怒一样号叫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。”
13、狂风暴雨 [ kuáng fēng bào yǔ ]
释义:指大风大雨。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。
出处: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我沉吟罢仔细听来。原来是唤醒人狂风暴雨。”
14、滂沱大雨 [ páng tuó dà yǔ ]
释义:滂沱:大雨的样子。形容雨下得很大。
出处:《诗·小雅·渐渐之石》:“月离于毕,俾滂沱矣。”
15、劈头盖脸 [ pī tóu gài liǎn ]
释义: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。形容(打击、冲击、批评等)来势很猛。
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4回:“晃盖喝道:‘你既不做贼,如何拿你在这里?’夺过士兵手里棍棒,劈头盖脸便打。”
16、三天两头 [ sān tiān liǎng tóu ]
释义:隔一天,或几乎每天。形容经常、频繁。
出处:老舍《我这一辈子》:“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。”
17、大雨倾盆 [ dà yǔ qīng pén ]
释义: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。形容雨大势急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白帝》诗:“白帝城中云出门,白帝城下雨翻盆。”
18、骤雨不终日 [ zhòu yǔ bù zhōng rì ]
释义:骤:急速;终:竟,从开始到末了;终日:整天。攀雨下不了整天。比喻势头很猛不能持久
出处: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23章:“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。”
19、细雨斜风 [ xì yǔ xié fēng ]
释义:细雨:小雨;斜风:旁侧吹来的小风。形容小的风雨
形容雨的声的词语有哪些词语(1个)
- 飘风不终朝飘风:暴风;朝:早晨。暴风刮不完一个早晨就会停息。比喻来势虽猛,但持续的时间不会长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