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百思不得其解 [ bǎi sī bù dé qí jiě ]
释义:百:多次;解:理解。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。
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三:“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。”
2、大处着眼 [ dà chù zhuó yǎn ]
释义:从大的方面观察、思考问题,抓住主要矛盾。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5回:“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,延了安家的宗祀,大处着眼,便不忍吹求到此。”
3、当断不断 [ dāng duàn bù duàn ]
释义: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。
出处:《史记·齐悼惠王世空》:“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”
4、当机立断 [ dāng jī lì duàn ]
释义:当机:抓住时机。在紧要时刻立即做出决断。
出处:汉·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秉青萍干将之器,拂钟无声,应机立断。”
5、掉以轻心 [ diào yǐ qīng xīn ]
释义:掉:摆动;轻:轻率。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。
出处:唐·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故吾每为文章,未尝敢以轻心掉之。”
6、耳食之言 [ ěr shí zhī yán ]
释义:耳食:耳朵吃饭。指没有确凿的根据,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。
出处: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六国年表序》:“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”
7、发人深思 [ fā rén shēn sī ]
释义:深:无限,没有穷尽。启发人深入地思考。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,耐人寻味。
出处:唐·刘禹锡《柳花词三进首(其二)》:“轻飞不假风,轻落不委地。撩乱舞晴空,发人无限思。”
8、发人深省 [ fā rén shēn xǐng ]
释义:发:启发;省:醒悟。启发人深刻思考,有所醒悟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游龙门奉先寺》诗:“欲觉闻晨钟,令人发深省。”
9、光彩夺目 [ guāng cǎi duó mù ]
释义:夺目:耀眼。形容鲜艳耀眼。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解开来,只见一团绵裹着寸许大一颗夜明珠,光彩夺目。”
10、好谋善断 [ hào móu shàn duàn ]
释义:形容人能不断思考,并善于判断。
出处:晋·陆机《辨亡论》上:“畴咨俊茂,好谋善断。”
11、囫囵吞枣 [ hú lún tūn zǎo ]
释义:囫囵:整个儿。把枣整个咽下去,不加咀嚼,不辨滋味。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。
出处:《朱子语类·论语十六》:“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,不是囫囵一物。”
12、魂销目断 [ hún xiāo mù duàn ]
释义:指情思凄苦。
出处:唐·严休复《唐昌观玉蕊花折有心人游怅然成二绝》诗:“终日斋心祷玉宸,魂销目断未逢真。”
13、集思广益 [ jí sī guǎng yì ]
释义:思:思考,意见;广:扩大。指集中群众的智慧,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。
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》:“夫参署者,集众思,广忠益也。”
14、计上心来 [ jì shàng xīn lái ]
释义:计:计策、计谋。心里突然有了计策。
出处: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一折:“不要倒好了他,眉头一纵,计上心来。”
15、计上心来 [ jì shàng xīn lái ]
释义:计:计策、计谋。心里突然有了计策。
出处: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一折:“不要倒好了他,眉头一纵,计上心来。”
16、口诵心惟 [ kǒu sòng xīn wéi ]
释义:诵:朗读;惟:思考。口中朗诵,心里思考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上襄阳于相公书》:“口诵其言,心惟其义。”
17、困心衡虑 [ kùn xīn héng lǜ ]
释义:心意困苦,思虑阻塞。表示费尽心力,经过艰苦的思考。
出处: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困于心,衡于虑,而后作。”
18、口诵心维 [ kǒu sòng xīn wéi ]
释义:口里念诵,心里思考。
出处: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补遗·内监·纪述内臣》:“谓内书堂进世则所进,与《忠鉴录》同立课程,使其口诵心维,可以迁善改过。”
19、耐人寻味 [ nài rén xún wèi ]
释义:耐:禁得起;寻味:探索体味。意味深长,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。
出处:清·无名氏《杜诗言志》卷三:“其所作如《少府画障歌》、《崔少府高齐观三川水涨》诸诗,句句字字追琢入妙,耐人寻味。”
20、能谋善断 [ néng móu shàn duàn ]
释义:善:擅长;断:决断。形容人能不断思考,并善于判断。
出处:晋·陆机《辨亡论》上:“畴咨俊茂,好谋善断。”
21、七情六欲 [ qī qíng liù yù ]
释义:泛指人的喜、怒、哀、乐和嗜欲等。
出处:《礼记·礼运》:“七情:喜怒哀惧爱恶欲。六欲:生死耳目口鼻。”
22、迁思回虑 [ qiān sī huí lǜ ]
释义:形容反复思考。
出处:汉·司马相如《封禅文》:“乃迁思回虑,总公卿之议,询封禅之事。”
23、若有所思 [ ruò yǒu suǒ sī ]
释义:若:好像。好像在思考着什么。
出处:唐·陈鸿《长恨传》:“玉妃茫然退立,若有所思。”
24、三纲五常 [ sān gāng wǔ cháng ]
释义:三纲:指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;五常: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。
出处:《白虎通·三纲六纪》:“三纲者,何谓也?谓君臣、父子、夫妇也。”汉·王充《论衡·问孔》:“五常之道,仁、义、智、信也。”
25、三思而行 [ sān sī ér xíng ]
释义:三:再三,表示多次。指经过反复考虑,然后再去做。
出处:《南齐书·公冶度》:“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”
26、少不更事 [ shào bù gēng shì ]
释义:少:年轻;更:经历。年纪轻,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。指经验不多。
出处:《隋书·李雄传》:“吾儿既少,更事未多。”
27、深谋远虑 [ shēn móu yuǎn lǜ ]
释义:指计划得很周密,考虑得很长远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深谋远虑,行军用兵之道,非及曩时之士也。”
28、深思熟虑 [ shēn sī shú lǜ ]
释义:反复深入地考虑。
出处:《楚辞·渔父》:“何故深思高举,自令放为?”《史记·穰侯列传》:“愿君熟虑之。”
29、熟思审处 [ shú sī shěn chǔ ]
释义:反复思考,审慎筹划。
出处:清·梁章钜《浪迹丛谈·许小琴分司》:“盖芍友遇事必熟思审处,计出万全而后行。”
30、熟读深思 [ shú dú shēn sī ]
释义:反复地阅读,认真地思考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送安犉秀才失解西归》:“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”
形容人不思考的成语大全(80个)
••阅读 613
形容人不思考的词语大全(2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完全不思考的成语是什么意思
不加思索,好逸恶劳,信口开河,不假思索
形容做事不思考的成语是什么意思
不加思索,不得不尔,冲昏头脑,从心所欲,好逸恶劳,悔之无及,轻举妄动,随心所欲,信口开河,意气用事,直情径行,不假思索,感情用事
形容做事不思考的成语
不得不尔,从心所欲,悔之无及,轻举妄动,生搬硬套,随心所欲,意气用事,直情径行,不假思索,感情用事
形容自己不思考的成语
百思不得其解,百思莫解,闭合思过,闭阁思过,不切实际,不加思索,不得不尔,才短思涩,长念却虑,长虑顾后,澄思渺虑,痴心妄想,痴思妄想,冲昏头脑,从心所欲,大处着眼,殚思极虑,砥志研思,赌物思人,多谋善虑,耳食之言,发人深思,发人深省,费尽心…
形容做事不思考的成语是什么
不得不尔,从心所欲,悔之无及,轻举妄动,生搬硬套,随心所欲,意气用事,直情径行,不假思索,感情用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