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甘示弱 [ bù gān shì ruò ]
释义:示:显示,表现。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。表示要较量一下,比个高低。
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 我的第一个师父》:“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,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,台下有人骂了起来。师父不甘示弱,也给他们一个回骂。”
2、不避艰险 [ bù bì jiān xiǎn ]
释义:不畏惧艰难险阻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关羽传》:“随先主周旋,不避艰险。”
3、不顾一切 [ bù gù yī qiè ]
释义:什么都不顾。
出处:叶圣陶《孤独》:“既然见到一点儿光,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。”
4、断头将军 [ duàn tóu jiāng jūn ]
释义:比喻坚决抵抗,宁死不屈的将领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张飞传》:“卿等无状,侵夺我州,我州但有断头将军,无有降将军也。”
5、奋不顾身 [ fèn bù gù shēn ]
释义:奋勇向前,不考虑个人安危。
出处:汉·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。”
6、赴汤蹈火 [ fù tāng dǎo huǒ ]
释义:赴:走往;汤:热水;蹈:踩。沸水敢蹚,烈火敢踏。比喻不避艰险,奋勇向前。
出处: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故能使其众,蒙矢石,赴汤火。”晋·稽康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:“长而见羁,则狂顾顿缨,赴汤蹈火。”
7、裹尸马革 [ guǒ shī mǎ gé ]
释义:革:皮革。用马皮包裹尸体。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。
出处:宋·陆游《陇头水》:“男儿坠地志四方,裹尸马革固其常。”
8、过五关斩六将 [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]
释义:比喻克服重重困难。这是《三国演义》中描写关羽的故事。
出处: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第76回:“这如今万世之下,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、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?”
9、浑身是胆 [ hún shēn shì dǎn ]
释义:形容胆量大,无所畏惧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赵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云别传》:“先主明旦自来,至云营围,视昨战处,曰:‘子龙一身都是胆也!’”
10、揭竿而起 [ jiē gān ér qǐ ]
释义:砍了树干当武器,举起竹竿当旗帜,进行反抗。指人民起义。
出处: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”
11、开路先锋 [ kāi lù xiān fēng ]
释义: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。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十卷:“你只把(弹弓)背在身上,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,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,保镖的壮士。”
12、临危不惧 [ lín wēi bù jù ]
释义:遇到危难的时候,一点也不怕。
出处:《邓析子·无厚》:“死生自命,贫富贱者,不知时也,故临难不惧。”
13、履险如夷 [ lǚ xiǎn rú yí ]
释义: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。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。
出处:清 郑观应《盛世危言 狱囚》:“而从此周道坦坦,履险如夷矣。”
14、宁死不屈 [ nìng sǐ bù qū ]
释义:宁愿死也不屈服。
出处:明·赵弼《宋进士袁镛忠义传》:“以大义拒敌,宁死不屈,竟燎身于烈焰中。”
15、排除万难 [ pái chú wàn nán ]
释义:扫除重重障碍,克服各种困难。
出处:毛泽东《愚公移山》:“下定决心,不怕牺牲,排除万难,去争取胜利。”
16、披荆斩棘 [ pī jīng zhǎn jí ]
释义: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。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,克服重重困难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为吾披荆棘,定关中。”
17、前赴后继 [ qián fù hòu jì ]
释义:前面的冲上去了,后面的紧跟上来。形容不断投入战斗,奋勇冲杀向前。
出处:唐·孙樵《祭梓潼神君文》:“跛马愠仆,前仆后踣。”
18、前仆后继 [ qián pū hòu jì ]
释义:仆:倒下;继:接着,跟上。前面的倒下了,后面的紧跟上去。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。
出处:唐·孙樵《祭梓潼神君文》:“跛马愠仆,前仆后踣。”
19、杀敌致果 [ shā dí zhì guǒ ]
释义:致:使得到;果:果敢除敌。勇敢杀敌,建立战功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“杀敌为果,致果为毅。”
20、舍生忘死 [ shě shēng wàng sǐ ]
释义: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二折:“你须索舍死忘生,建立功勋。”
21、身先士卒 [ shēn xiān shì zú ]
释义: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,冲在士兵前面。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,走在群众前面。
出处: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当敌勇敢,常为士卒先。”《资治通鉴·隋纪炀帝大业九年》:“玄感每战,身先士卒,所向摧陷。”
22、视死如归 [ shì sǐ rú guī ]
释义: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。形容不怕牺牲生命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下》:“三军既成阵,使士视死如归,臣不如公子成父。”《吕氏春秋·勿躬》:“三军之士,视死如归。”
23、万夫不当之勇 [ wàn fū bù dāng zhī yǒng ]
释义:当:抵挡。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。形容非常勇敢。
出处:元·施君美《幽闺记·罔害璠良》:“此子六韬三略皆能,有万夫不当之勇。”
24、万死不辞 [ wàn sǐ bù cí ]
释义:万死:死一万次,形容冒生命危险。万一万次也不推辞。表示愿意拼死效劳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貂蝉曰:‘适间贱妾曾言,但有使令,万死不辞。’”
25、无所畏惧 [ wú suǒ wèi jù ]
释义:畏惧:害怕。什么也不怕。形容非常勇敢。
出处:此是绍之壮辞,云巴人劲勇,见敌无所畏惧,非实瞎也。 《魏书·董绍传》
26、万夫不当 [ wàn fū bù dāng ]
释义:夫:人。当:抵挡。上万个人也抵挡不住。形容人非常勇猛。亦作“万夫莫当”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二折:“吕布有万夫不当之勇。”
27、万夫莫当 [ wàn fū mò dāng ]
释义:形容非常勇敢。同“万夫不当之勇”。
出处: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三回:“吾闻公子庆忌,筋骨如铁,万夫莫当。”
28、一鼓作气 [ yī gǔ zuò qì ]
释义: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勇气。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。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,一口气把工作做完。
出处:《左传·庄公十年》:“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”
29、一身是胆 [ yī shēn shì dǎn ]
释义:形容胆量大,无所畏惧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赵云传》注引《云别传》:“先主明旦自来,至云营围视昨战处。曰:‘子龙一身都是胆也!’”
30、一往无前 [ yī wǎng wú qián ]
释义:一直往前,无所阻挡。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。
出处:明 孙传庭《官兵苦战斩获疏》:“曹变蛟遵臣指画,与北兵转战冲突,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。”
描写战场杀敌的成语(55个)
••阅读 838
描写战场杀敌的词语(1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战场的成语环境
驰骋疆场,孤立无援,汗马功劳,擂鼓鸣金,临阵磨枪,落荒而走,马革盛尸,马革裹尸,磨刀擦枪,事到临头,势均力敌,四面受敌,四面楚歌
古人形容战场的成语
兵临城下,乘胜追击,赤膊上阵,大张旗鼓,攻城掠地,浩浩荡荡,剑拔弩张,金鼓连天,马革裹尸,破釜沉舟,千军万马,枪林弹雨,身先士卒,势如破竹,四面楚歌,天昏地暗,血染沙场,一马当先,战无不胜,直捣黄龙,纵横驰骋,兵强马壮,短兵相接,一鼓作气,…
形容古代战场的诗成语
财殚力痡,地阔天长,堕指裂肤,功不补患,将信将疑,溃不成军,匹夫不可夺志,破釜沉舟,千军万马,如足如手,山川震眩,伤心惨目,四战之地,四面楚歌,荼毒生灵,威尊命贱,呜呼噫嘻,饮至策勋,三十六策,百战百胜,抱头鼠窜
形容战场相互厮杀的成语
腥风血雨,血雨腥风
形容战场上十分激烈的成语
不顾一切,赤体上阵,功劳汗马,汗马功绩,久战沙场
形容战场战友的成语
八拜之交,白首同归,出生入死,打成一片,儿女英雄,高情厚谊,共饮一江水,患难与共,声气相通,生死与共,四海皆兄弟,叨在知己,天各一方,天涯若比邻,同生共死,同仇敌忾,相依为命,休戚相关,志同道合
形容战场上胜利的成语
大获全胜,功成名就,攻无不克,捷报频传,凯旋而归,马到功成,旗开得胜,势如破竹,战无不胜,百战百胜,大功告成
形容战场战斗激烈是什么成语
不顾一切,赤体上阵,功劳汗马,汗马功绩,久战沙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