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本来面目 [ běn lái miàn mù ]
释义:原为佛家语,指人的本性。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。
出处:《六祖坛经·行由品》:“不思善,不思恶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。”宋·苏轼《老人行》诗:“一任秋霜换鬓毛,本来面目长如故。”
2、不欺暗室 [ bù qī àn shì ]
释义:欺:欺骗自己;暗室:人家看不见的地方。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,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。
出处:唐·骆宾王《萤火赋》:“类君子之有道,入暗室而不欺。”
3、盗名欺世 [ dào míng qī shì ]
释义:盗:窃取;名:名誉;欺:欺骗。窃取名誉,欺骗世人。
出处:《宋史·郑丙传》:“近世士大夫有所谓道学者,欺世盗名,不宜信用。”
4、钓名欺世 [ diào míng qī shì ]
释义:钓:捞取。运用不正当手段捞取名著,欺骗世人。
出处:清·郑燮《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》:“不过挪移借贷,改窜添补,便尔钓名欺世。”
5、讹言惑众 [ é yán huò zhòng ]
释义:讹言:诈伪的话。用谣言欺骗迷惑群众。
出处:《元史·世祖五》:“癸丑,初建东宫,甲寅,诛西京讹言惑众者。”
6、尔虞我诈 [ ěr yú wǒ zhà ]
释义:尔:你;虞、诈:欺骗。表示彼此互相欺骗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
7、尔诈我虞 [ ěr zhà wǒ yú ]
释义:尔:你;虞、诈:欺骗。表示彼此互相欺骗。
出处:《左传·宣公十五年》:“我无尔诈,尔无我虞。”
8、阿世盗名 [ ē shì dào míng ]
释义:阿世:曲意博取世人的欢心。用博取世人的欢心的方法来窃取名誉。
出处:清·梁启超《新民说》:“才智之士,既得此以为阿世盗名之一秘钥,于是名节闲检,荡然无所顾复。
9、反复无常 [ fǎn fù wú cháng ]
释义:无常:变化不定。形容常常变化,一会儿是这样,一会儿又是那样,变动不定。
出处:南朝·梁·费昶《行路难》诗:“当年翻复无常定。”
10、蛊惑人心 [ gǔ huò rén xīn ]
释义:蛊惑:迷惑。指用欺骗引诱等手段迷惑人,搞乱人的思想。
出处:《元史 刑法志》:“诸阴阳家者流,辄为人燃灯祭星,蛊惑人心者,禁之。”
11、故弄玄虚 [ gù nòng xuán xū ]
释义:故:故意;弄:玩弄;玄虚:用来掩盖真相,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。故意玩弄花招,迷惑人,欺骗人。
出处:韩非《韩非子 解老》:“圣人观其玄虚,用其周行,强字之曰道。”
12、狐狸尾巴 [ hú li wěi ba ]
释义:古时传说狐狸能够变成人形来迷惑人,但它的尾巴却始终变不了,成为妖的标志。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人的罪证。
出处:北魏·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·法云寺》:“孙岩娶妻三年,不脱衣而卧。岩私怪之,伺其睡,阴解其衣,有尾长三尺似狐尾。岩惧而出之。”
13、惑世盗名 [ huò shì dào míng ]
释义:犹欺世盗名。欺骗世人,窃取名誉。
出处:汉徐澣《中论·考伪》:“于是惑世盗名之徒,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,生邪端,造异术,假先王之遗训以缘饰之。”
14、坑蒙拐骗 [ kēng méng guǎi piàn ]
释义:指以欺骗手段捞取钱财,陷害他人。
出处:《文汇报》1986.7.19:“坑蒙拐骗发不了大财,发了小财也长不了。”
15、瞒神弄鬼 [ mán shén nòng guǐ ]
释义:欺骗摆弄别人,背着人在暗中捣鬼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0回:“你又护着他了!你们瞒神弄鬼的,打是我不知道呢!”
16、昧地瞒天 [ mèi dì mán tiān ]
释义:欺骗天地。比喻昧着良心,隐瞒事实或以谎言骗人。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活拿萧天佑》头折:“你这般昧地瞒天,谄佞奸僻。”
17、昧地谩天 [ mèi dì mán tiān ]
释义:比喻昧着良心隐瞒真实情况,用谎言欺骗他人。亦作“昧地瞒天”。
出处:金侯善渊《酹江月》词:“昧地谩天,多能已会,以巧翻为拙。”
18、欺君罔上 [ qī jūn wǎng shàng ]
释义:欺骗蒙蔽君主。
出处:元·杨朝英《叹世》曲:“他待学欺君罔上曹丞相,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。”
19、欺天诳地 [ qī tiān kuāng dì ]
释义:欺骗天地神明。形容极其欺诈之能事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一折:“这等穷儿乍富,瞒心昧己,欺天诳地,只要损别人,安自己。”
20、欺三瞒四 [ qī sān mán sì ]
释义:一再欺骗隐瞒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一闻之时,心头火起,大骂尤辰无理,做这等欺三瞒四的媒人,说骗人家女儿。”
21、欺上瞒下 [ qī shàng mán xià ]
释义:对上欺骗,博取信任;对下隐瞒,掩盖真相。
出处:唐·元结《奏免科率状》:“忝官尸禄,欺上罔下,是臣之罪。”
22、欺大压小 [ qī dà yā xiǎo ]
释义:欺骗强大的,压迫弱小的。
出处:元·马致远《汉宫秋》楔子:“为人雕心雁爪,做事欺大压小,全凭谄佞奸贪。”
23、欺上罔下 [ qī shàng wǎng xià ]
释义:对上欺骗,博取信任;对下隐瞒,掩盖真相。
出处:唐·元结《奏免科率状》:“忝官尸禄,欺上罔下,是臣之罪。”
24、欺公罔法 [ qī gōng wǎng fǎ ]
释义:欺骗公众,无视法律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这一班光棍奴才,敢如此欺公罔法。”
25、欺世盗名 [ qī shì dào míng ]
释义:欺骗世人,窃取名誉。
出处:《荀子·不苟》:“夫富贵者则类傲之;夫贫贱者则求柔之。是非仁人之情也,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,险莫大焉。”
26、欺天罔地 [ qī tiān wǎng dì ]
释义:欺骗天地神明。形容欺诈的手段非常高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看钱奴》第一折:“这等穷儿乍富,瞒心昧己,欺天诳地,只要损别人,安自己。”
27、添兵减灶 [ tiān bīng jiǎn zào ]
释义:啬兵员,反而减少行军饭灶。指伪装士兵逃亡,示弱以欺骗对方。
出处:《史记·孙子吴起列传》:“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,明日为五万灶,又明日为三万灶。庞涓行三日,大喜,曰:‘吾固知齐军怯,入吾地三日,士卒亡者过半矣。’”
28、偷天换日 [ tōu tiān huàn rì ]
释义: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,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五十三回:“且说尹子崇自从做了这一番偷天换日的大事业,等到银子到手,便把原有的股东一齐写信去招呼。”
29、违法乱纪 [ wéi fǎ luàn jì ]
释义:违犯法令,破坏纲纪。
出处:任斌武《无声的浩歌》:“毫无疑问,这是一起地地道道的欺上瞒下,弄虚作假的违法乱纪事件。”
30、无私有弊 [ wú sī yǒu bì ]
释义:私:私心;弊:欺骗、蒙混的事情。因处在嫌疑之地,虽然没有私弊,但容易被人猜疑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活地狱》第二十六回:“可是这个风声出去,人家一定说是无私无弊,况且以后,你们头儿们捉到了人,都来照顾小店里,小店还能开得下去么?”
形容欺骗的两字成语(54个)
••阅读 2386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两字赞美长城的成语
悲痛欲绝,兵临城下,不到长城非好汉,长嘘短叹,成千上万,烽火连天,固若金汤,恍然大悟,狼烟四起,灵机一动,若隐若现,山高路远,万里长城,一字长城,又惊又喜,供不应求,众志成城
描写被欺骗感情的成语
黯然神伤,悲痛欲绝,怅然若失,反复无常,逢场作戏,风花雪月,肝肠寸断,何必当初,暮四朝三,巧舌如簧,失魂落魄,甜言蜜语,痛不欲生,万念俱灰,无所作为,心事重重,心口不一,心烦意乱,心神不宁,虚情假意,郁郁寡欢,朝三暮四,朝四暮三,花言巧语,…
描述被欺骗被玩弄感情的成语
反复无常,朝三暮四
关于谎言和欺骗的成语
欺上瞒下,市无二价,童叟无欺
关于欺骗感情的成语
闯荡江湖,纯属骗局,刁滑奸诈,东诓西骗,尔虞我诈,尔诈我虞,掎挈伺诈,江湖骗子,矫情饰诈,桀贪骜诈,局骗拐带,坑绷拐骗,坑蒙拐骗,狂三诈四,敲诈勒索,撒诈捣虚,上当受骗,佯轮诈败,佯输诈败,佯风诈冒,招摇撞骗,诈奸不及,诈哑佯聋,诈痴不颠,…
别人欺骗自己的成语
暗室欺心,傲雪欺霜,不明真相,不欺暗室,谄上欺下,乘伪行诈,吃硬不吃软,闯荡江湖,纯属骗局,盗名欺世,刁滑奸诈,钓名欺世,东诓西骗,尔虞我诈,尔诈我虞,恍然大悟,掎挈伺诈,江湖骗子,矫情饰诈,桀贪骜诈,局骗拐带,坑绷拐骗,坑蒙拐骗,狂三诈四…
被喜欢的人欺骗的成语
黯然神伤,悲痛欲绝,怅然若失,反复无常,逢场作戏,风花雪月,肝肠寸断,何必当初,暮四朝三,巧舌如簧,失魂落魄,甜言蜜语,痛不欲生,万念俱灰,无所作为,心事重重,心口不一,心烦意乱,心神不宁,虚情假意,郁郁寡欢,朝三暮四,朝四暮三,花言巧语,…
被别人欺骗感情的成语
白鱼登舟,白鱼赤乌,白鱼入舟,白龙鱼服,鲍鱼之次,鲍鱼之肆,察见渊鱼,沉鱼落雁,城门鱼殃,池鱼之殃,池鱼之祸,池鱼笼鸟,池鱼之虑,池鱼堂燕,池鱼林木,池鱼幕燕,鸱张鱼烂,虫鱼之学,登木求鱼,鼎鱼幕燕,冻浦鱼惊,何必当初,弹铗无鱼,殃及池鱼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