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敝帚千金 [ bì zhǒu qiān jīn ]
释义:一把破扫帚,当千金那样贵重。比喻东西虽不好,但自己十分珍惜。
出处:汉·刘珍《东观汉记·光武帝纪》:“帝闻之,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:‘城降,婴儿老母,口以万数,一旦放兵纵火,闻之可谓酸鼻。家有敝帚,享之千金。禹宗室子孙,故尝更职,何忍行此!’”
2、髀肉复生 [ bì ròu fù shēng ]
释义:髀:大腿。因为长久不骑马,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。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,无所作为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先主传》裴松之注引晋·司马彪《九州春秋》:“备曰:‘吾常身不离鞍,髀肉皆消;今不复骑,髀里肉生。’”
3、伯仲之间 [ bó zhòng zhī jiān ]
释义:伯仲:兄弟排行的次第,伯是老大,仲是老二;间:中间。比喻差不多,难分优劣。
出处:三国·曹丕《曲论·论文》:“傅毅之于班固,伯仲之间耳。”
4、不知所云 [ bù zhī suǒ yún ]
释义:云:说。不知道说得是些么。形容说话内容混乱,无法理解。
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临表涕泣,不知所云。”
5、不自量力 [ bù zì liàng lì ]
释义: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。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。
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不度德,不量力。”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荆甚固,而薛亦不量其力。”
6、才高八斗 [ cái gāo bā dǒu ]
释义:比喻人极有才华。
出处:《南史·谢灵运传》:“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独得八斗,我得一斗,自古及今共用一斗。”
7、超群绝伦 [ chāo qún jué lún ]
释义:伦:同辈。超出一般人,没有可以相比的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关羽传》:“亮知羽护前,乃答之曰:‘孟起兼资文武,雄烈过人,一世之杰,黥、彭之徒,当与益德并驱争先,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。’”
8、巢毁卵破 [ cháo huǐ luǎn pò ]
释义:鸟巢毁了,卵也一定会打碎。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孔融传》:“安有巢而卵不破乎?”
9、车载斗量 [ chē zài dǒu liáng ]
释义:载:装载。用车载,用斗量。形容数量很多,不足为奇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权传》:“遣都尉赵咨使魏。”裴松之注引《吴书》:“如臣之比,车载斗量,不可胜数。”
10、诚心诚意 [ chéng xīn chéng yì ]
释义:形容十分真挚诚恳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开心见诚,无所隐伏。”
11、乘虚迭出 [ chéng xū dié chū ]
释义:虚:空虚、弱点。迭:屡次。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防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袁绍传》:“分为奇兵,乘虚迭出,以扰河南。”
12、乘虚而入 [ chéng xū ér rù ]
释义:乘:趁。趁着虚弱疏漏的地方进入。
出处:《去笈七签》卷一二0:“将至所居,自后垣乘虚而入,径及庭中。”
13、出言不逊 [ chū yán bù xùn ]
释义:逊:谦让,有礼貌。说话粗暴无礼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郃传》:“郃快军败,出言不逊。”
14、草船借箭 [ cǎo chuǎn jiè jiàn ]
释义:运用智谋,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出处:用奇谋孔明借箭,献密计黄盖受刑。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6回回目
15、才占八斗 [ cái zhān bā dǒu ]
释义:才:文才,才华。形容人学问高,文才好。
出处: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:“天下文才共一石,而子建独得八斗!” 注:一石等于十斗。石,念 dàn 。
16、单刀赴会 [ dān dāo fù huì ]
释义:单刀:一把刀,指一个人。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。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。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鲁肃传》:“肃邀羽相见,各驻兵马百步上,但请将军单刀赴会。”
17、旦夕之危 [ dàn xī zhī wěi ]
释义:旦夕:比喻短时间内。危:危险。形容危险逼近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孟光传》:“旦夕之危,倒悬之急。”
18、荡气回肠 [ dàng qì huí cháng ]
释义:荡:动摇;回:回转。形容文章、乐曲十分婉转动人。
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”三国·魏·曹丕《大墙上蒿行》:“女娥长歌,声协宫商,感心动耳,荡气回肠。”
19、倒悬之急 [ dào xuán zhī jí ]
释义:倒悬: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
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当今之时,万乘之国,行仁政,民之悦之,如解倒悬也。”《后汉书·臧洪传》:“北鄙将若倒悬之急。”
20、得陇望蜀 [ dé lǒng wàng shǔ ]
释义:陇:指甘肃一带;蜀:指四川一带。已经取得陇右,还想攻取西蜀。比喻贪得无厌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岑彭传》:“人苦不知足,既平陇,复望蜀,每一发兵,头鬓为白。”
21、鼎足三分 [ dǐng zú sān fēn ]
释义: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
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
22、断头将军 [ duàn tóu jiāng jūn ]
释义:比喻坚决抵抗,宁死不屈的将领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张飞传》:“卿等无状,侵夺我州,我州但有断头将军,无有降将军也。”
23、对酒当歌 [ duì jiǔ dāng gē ]
释义: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。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,应该有所作为。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。
出处:汉·曹操《短歌行》: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”
24、恩威并重 [ ēn wēi bìng zhòng ]
释义: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鲂传》:“鲂在郡十三年卒,赏善罚恶,恩威并行。”
25、负重致远 [ fù zhòng zhì yuǎn ]
释义:负:背着;致:送到。背着重东西走远路。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庞统传》:“陆子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,顾子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。”
26、顾曲周郎 [ gù qǔ zhōu láng ]
释义:原指周瑜业于音乐。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“瑜少精意于音乐,虽三爵之后,其有阙误,瑜必知之,知之必顾,故时有人谣曰:‘曲有误,周郎顾。’”
27、刮目相待 [ guā mù xiāng dài ]
释义:刮目:擦眼睛,表示用新眼光看人。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,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吕蒙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士别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28、过五关斩六将 [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]
释义:比喻克服重重困难。这是《三国演义》中描写关羽的故事。
出处: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第76回:“这如今万世之下,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、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?”
29、横槊赋诗 [ héng shuò fù shī ]
释义:槊:长矛;赋:吟。横着长矛而赋诗。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酾酒临江,横槊赋诗,固一世之雄也。”
30、呼风唤雨 [ hū fēng huàn yǔ ]
释义:旧指神仙道士的法力。现比喻人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。也可形容反动势力猖獗。
出处:元·尚仲贤《柳毅传书》第一折:“轻咳嗽早呼风唤雨,谁不知他气卷江湖。”
三国演义最好的词语(5个)
- 六出祁山三国蜀汉诸葛亮攻魏的战事。相传公元228-234年,诸葛亮六次出祁山(今甘肃礼县东)攻击曹魏,第一次因马谡战败而退兵,后五次因供给不继等原因不果。实际上,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仅两次。
- 刮骨疗毒1.三国蜀将关羽左臂为流矢所中,镞之毒入于骨,医者为其破臂刮骨去毒。事见《三国志.蜀志.关羽传》。后称为"刮骨疗毒"。
- 感心动耳感心:心受感动;动耳:悦耳。形容音乐极其感动人。
- 桃园结义1.民间俗传三国时刘备﹑关羽﹑张飞在桃园结拜兄弟。《三国演义》第一回:"飞曰:'吾庄后有一桃园,花开正盛;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,我三人结为兄弟,协力同心,然后可图大事。'玄德﹑云长齐声应曰:'如此甚好。'次日,于桃园中,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,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:'念刘备﹑关羽﹑张飞,虽然异姓,既结为兄弟,则同心协力,救困扶危;上报国家,下安黎庶;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,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。皇天后土,实鉴此心。背义忘恩,天人共戮!'誓毕,拜玄德为兄,关羽次之,张飞为弟。"后遂为结拜兄弟,共同谋事的典故。
- 节节胜利节节:逐段。指胜利一个接着一个。
三国演义最好的成语智能推荐
- 才薄智浅 形容人的才智浅薄。自谦的说法。
- 低头丧气 指失意颓丧的样子。
- 过五关斩六将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。这是《三国演义》中描写关羽的故事。
- 取信于人 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。
- 旷世逸才 旷世:绝代;空前。逸才:超人的才智。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。
- 知遇之恩 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。
- 生死永别 指活人与死人永远分离
- 蒋干盗书 蒋干:《三国演义》中的人物。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。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。
- 天下大势 势:形势。指国内外的形势或趋向
- 踌躇不定 犹豫不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