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波涛汹涌 [ bō tāo xiōng yǒng ]
释义:汹涌:水势腾涌的样子。形容波浪又大又急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策传》:“是岁地连震”注引《吴录》:“是冬魏文帝至广陵,临江观兵……帝见波涛汹涌,叹曰:‘嗟乎!固天所以隔南北也。’”
2、波路壮阔 [ bō lù zhuàng kuò ]
释义:波路:波涛。比喻规模宏伟,声势浩大。同“波澜壮阔”。
出处:南朝·宋·鲍照《登大雷岸与妹书》:“旅客贫辛,波路壮阔。”
3、登高一呼 [ dēng gāo yī hū ]
释义: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。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回:“他在外面登高而呼,只怕还容易些。”
4、地动山摇 [ dì dòng shēn yáo ]
释义: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,山河摇摆。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。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欧阳文忠公集·奏议集·一二·论修河第一状》:“臣恐地动山摇,从此灾祸自此而始。”
5、顶天立地 [ dǐng tiān lì dì ]
释义:头顶云天,脚踏大地。形容形象高大,气慨豪迈。
出处: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·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》:“汝等诸人,个个顶天立地……更来这里觅个甚么?”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一折:“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。”
6、咄咄逼人 [ duō duō bī rén ]
释义:咄咄:使人惊奇的声音。形容气势汹汹,盛气凌人,使人难堪。也指形势发展迅速,给人压力。
出处:晋·卫铄《与释某书》:“卫有一弟子王逸少,甚能学卫真书,咄咄逼人。”
7、风卷残云 [ fēng juǎn cán yún ]
释义:大风把残云卷走。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冤家债主》第二折:“自从把家私分开了,好似那汤泼瑞雪,风卷残云,都使的光光荡荡了。”
8、风起云涌 [ fēng qǐ yún yǒng ]
释义:大风刮起,乌云涌现。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,声势很盛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后赤壁赋》:“划然长啸,草木震动,山鸣谷应,风起水涌。”
9、浩浩荡荡 [ hào hào dàng dàng ]
释义: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。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,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。
出处: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汤汤洪水方割,荡荡怀山襄陵,浩浩滔天。”宋·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夫际涯。”
10、雷霆万钧 [ léi tíng wàn jūn ]
释义:霆:急雷;钧:古代重量单位,三十斤为一钧。形容威力极大,无法阻挡。
出处:汉·贾山《至言》:“雷霆之所击,无不摧折者;万钧之所压,无不糜灭者。”
11、怒气冲天 [ nù qì chōng tiān ]
释义:怒气部上天空。形容愤怒到极点。
出处:元·杨显之《潇湘雨》第四折:“我和他有甚恩情相顾恋,待不沙又怕背了这恩人面,只落的嗔嗔忿忿,伤心切齿,怒气冲天。”
12、排山倒海 [ pái shān dǎo hǎi ]
释义:推开高山,翻倒大海。形容力量强盛,声势浩大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齐纪高宗建武二年》:“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,步骑数十万,南临瓜步,诸郡尽降。”宋·杨万里《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》:“病势初来敌颇强,排山倒海也难当。”
13、铺天盖地 [ pū tiān gài dì ]
释义:一下子到处都是。形容来势很猛。
出处: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》:“问:‘如何是和尚家风?’师曰:‘遮天盖地。’”
14、气冲牛斗 [ qì chōng niú dǒu ]
释义:气:气势;牛、斗:即牵牛星和北斗星,指天空。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。
出处:宋·岳飞《题青泥赤壁》诗:“雄气堂堂贯牛斗,誓将真节报君仇。”
15、气冲霄汉 [ qì chōng xiāo hàn ]
释义:形容魄力非常大。
出处:元 陈以仁《存孝打虎》第二折:“便有那吐虹霓志气冲霄汉。”
16、气壮山河 [ qì zhuàng shān hé ]
释义:气:气概;壮:使壮丽;山河:高山和大河。形容气概豪迈,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。
出处:族高辰象,气壮河山,神作铜钩,天开金印。 唐·张说《孔补阙集市》
17、气吞山河 [ qì tūn shān hé ]
释义:气势可以吞没山河。形容气魄很大。
出处:元 金仁杰《追韩信》第二折:“背楚投江,气吞山河,知音未遇,弹琴空歌。”
18、千军万马 [ qiān jūn wàn mǎ ]
释义: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。
出处:《南史·陈庆之传》:“名军大将莫自牢,千兵万马避白袍。”
19、气冲斗牛 [ qì chōng dǒu niú ]
释义:气:气势;牛、斗:即牵牛星和北斗星,指天空。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。
出处:唐·崔融《咏宝剑》:“匣气冲牛斗,山形转辘轳。”宋·岳飞《题青泥赤壁》诗:“雄气堂堂贯斗牛,誓将真节报君仇。”
20、声势浩大 [ shēng shì hào dà ]
释义:声势:声威和气势;浩:广大。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十六回:“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,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,不过声势浩大罢了。”
21、势不可挡 [ shì bù kě dǎng ]
释义:来势迅猛,不可抵挡。
出处:《晋书·郗鉴传》:“群逆纵逸,其势不可当,可以算屈,难以力竞。”
22、势如破竹 [ shì rú pò zhú ]
释义:势:气势,威力。形势就象劈竹子,头上几节破开以后,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。比喻节节胜利,毫无阻碍。
出处:《晋书·杜预传》:“今兵威已振,譬如破竹,数节之后,皆迎刃而解。”
23、所向披靡 [ suǒ xiàng pī mǐ ]
释义:所向:指力所到达的地方;披靡:溃败。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,一切障碍全被扫除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于是项王大呼驰下,汉军皆披靡。”
24、势不可当 [ shì bù kě dāng ]
释义:当:抵挡。形容来势十分迅猛,不能抵挡。
出处:《晋书·郗鉴传》:“群逆纵逸,其势不可当,可以算屈,难以力竞。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九回:“山上数处精兵杀下,势不可当,前军大败。”
25、无往不胜 [ wú wǎng bù shèng ]
释义:无论到哪儿都胜利。指到各处都行得通,办得好。
出处:京剧《红色娘子军》第二场:“连长,我们军民一心,就无往不胜!”
26、汹涌澎湃 [ xiōng yǒng péng pài ]
释义:汹涌: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;澎湃:波浪互相撞击。形容声势浩大,不可阻挡。
出处:汉·司马相如《上林赋》:“沸乎暴怒,汹涌澎湃。”
27、一望无际 [ yī wàng wú jì ]
释义:际:边。一眼望不到边。形容非常辽阔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四回:“一望无际,似有千里之遥。”
28、一泻千里 [ yī xiè qiān lǐ ]
释义:泻:水往下直注。形容江河奔流直下,流得又快又远。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。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。
出处:唐·李白《赠从弟宣州长史昭》诗:“长川豁中流,千里泻吴会。”宋·陈亮《与辛幼安殿撰书》:“大江在河,一泻千里。”
29、摧枯拉朽 [ cuī kū lā xiǔ ]
释义:枯、朽:枯草朽木。摧折枯朽的草木。形容轻而易举。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:“归发突骑,以辚乌合之众,如摧枯折腐耳。”《晋书·甘卓传》:“将军之举武昌,若摧枯拉朽。”
30、怀山襄陵 [ huái shān xiāng líng ]
释义:指洪水汹涌奔腾溢上山陵。
出处:《尚书·尧典》:“汤汤洪水方割,荡荡怀山襄陵,浩浩滔天。”
形容气势很雄壮的成语(39个)
••阅读 4184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描写宫殿气势的成语
别具一格,雕梁画栋,富丽堂皇,古香古色,光彩夺目,金碧辉煌,美不胜收,美奂美轮,美轮美奂,气吞山河,气势磅礴,气贯长虹,雄伟壮观,尽善尽美
描写理直气壮的成语
辞严义正,辞严意正,侃侃而谈,义正词严,义正辞严,义正言辞
读起来气势磅礴的成语
气冲牛斗,气吞山河,气壮山河,气息奄奄
描写高手气势的成语
鳌掷鲸呿,鳌掷鲸吞,拔地倚天,拔地参天,比肩继踵,笔力独扛,笔底龙蛇,笔扫千军,蔽日遮天,避其锐气,冰天雪地,波涛汹涌,波澜老成,不卑不亢,财大气粗,徜徉恣肆,长江大河,潮鸣电掣,潮鸣电挚,车水马龙,乘酒假气,称斤注两,叱咤喑呜,赤膊上阵,…
描写人气势磅礴的成语
波涛汹涌,波路壮阔,摧枯拉朽,地动山摇,风云变色,风卷残云,风起云涌,浩浩荡荡,怀山襄陵,节节胜利,雷霆万钧,怒气冲天,排山倒海,蓬蓬勃勃,铺天盖地,气冲斗牛,气冲霄汉,气冲牛斗,气吞山河,气势磅礴,气逾霄汉,千兵万马,千军万马,如雷贯耳,…
形容喷泉气势的成语
碧波荡漾,变化莫测,参差不齐,错落参差,错落有致,蜂出泉流,山栖谷饮,思如涌泉,云蒸泉涌
描写动物强壮的成语
四脚朝天
形容东西粗壮的成语
拔树寻根,膀大腰圆,彪形大汉,摧枯拉腐,错节盘根,敦敦实实,泛萍浮梗,高耸入云,根深蒂固,虎体熊腰,虎背熊腰,画疆墨守,兼葭倚玉,孔武有力,枯树逢春,枯树生华,茂林修竹,暮景桑榆,牛高马大,盘根错节,桑枢瓮牖,桑榆暮景,上竿掇梯,深根固柢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