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白首相知 [ bái shǒu xiāng zhī ]
释义:白首:白头发,引申为时间长。意谓老年知己。
出处:明·孙仁儒《东郭记·顽夫廉》:“君家朋友何须道,翻腾云雨都常套,抵多少白发相知,按剑同袍。”
2、百战不殆 [ bǎi zhàn bù dài ]
释义:经历许多次战役,都没有遭到危险。形容善于用兵。
出处:《孙子·谋攻》:“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。”
3、不合时宜 [ bù hé shí yí ]
释义:时宜:当时的需要和潮流。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。也指不合世俗习尚。
出处:《汉书·袁帝纪》:“皆违经背古,不合时宜。”
4、不败之地 [ bù bài zhī dì ]
释义: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,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。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。
出处:《孙子·军形》:“善战者,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失敌之败也。”
5、范张鸡黍 [ fàn zhāng jī shǔ ]
释义:范:范式;张:张劭;鸡:禽类;黍:草本植物,指黍子。范式、张劭一起喝酒食鸡。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范式传》载:“范式字巨卿……与汝南张劭为友。劭字元伯。二人并告归乡里。……乃共克期日。后期方至,元伯具以白母,请设馔以候之。”
6、腹心相照 [ fù xīn xiāng zhào ]
释义:腹心:内心;照:映照,见。以真心相见。比喻彼此很知心,达到心心相印的程度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卷一:“这相知只几样名色:恩德相结者,谓之知己;腹心相照者,谓之知心;声气相求者,谓之知音。”
7、解人难得 [ jiě rén nán dé ]
释义:比喻知己难得。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:“谢安年少时,请阮光禄道《白马论》,为论以示谢,于时,谢不即解阮语,重相咨尽。阮乃叹曰:‘非但能言人不可得,正索解人亦不得。’”
8、礼尚往来 [ lǐ shàng wǎng lái ]
释义: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。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。
出处: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礼尚往来。往而不来,非礼也;来而不往,亦非礼也。”
9、立于不败之地 [ lì yú bù bài zhī dì ]
释义:立于:处在。使自己处在不会失败的地位。
出处:《孙子·军形》:“故善战者,立于不败之地,而不失敌之败也。”
10、了如指掌 [ liǎo rú zhí zhǎng ]
释义: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,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。
出处:《论语·八佾》:“或问禘之说。子曰:‘不知也;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’指其掌。”何晏集解引包咸曰:“孔子谓或人言知禘礼之说者,于天下之事,如指示掌中之物,言其易了。”
11、破琴绝弦 [ pò qín jué xián ]
释义:毁琴断弦,表示世无知音,不再鼓琴。
出处: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本味》:“钟子期死,伯牙破琴绝弦,终身不复鼓琴,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。”
12、青林黑塞 [ qīng lín hēi sài ]
释义:比喻指知己朋友所在之处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梦李白》诗:“魂来枫林青,魂返关塞黑。”
14、士死知己 [ shì sǐ zhī jǐ ]
释义:士:有才识的人。为了报答知己,不惜牺牲生命。亦作“士为知己者死”。
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赵策》:“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,吾其报知氏之雠矣。”
15、心腹之交 [ xīn fù zhī jiāo ]
释义:指知己可靠的朋友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三十九回:“通判乃是心腹之交,径入来同坐何妨!”
17、心中无数 [ xīn zhōng wú shù ]
释义: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,心里没有底
出处:蒋和森《风萧萧 冲天记一》:“他虽然素称'博学',熟读经史,可是对此却心中无数。”
18、心中有数 [ xīn zhōng yǒu shù ]
释义: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,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。
出处:冯德英《迎春花》第八章:“春玲要同儒春谈一次,摸摸他的底,心中有数,为她去和老山东交锋做准备。”
19、相视而笑 [ xiāng shì ér xiào ]
释义:双方互相看着,发出会心的微笑。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。
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续集遗稿》第一回:“慧生指与老残看,彼此相视而笑。”
20、惺惺相惜 [ xīng xīng xiāng xī ]
释义:性格、志趣、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、同情、支持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:“他若是共小生,厮觑定,隔墙儿酬和到天明,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。”
21、意气相投 [ yì qì xiāng tóu ]
释义:意气:志趣性格;投:合得来。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,彼此投合。
出处:元·官大用《范张鸡黍》:“咱意气相投,你知我心忧。”
22、志同道合 [ zhì tóng dào hé ]
释义:道:途径。志趣相同,意见一致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陈思王植传》:“昔伊尹之为媵臣,至贱也,吕尚之处屠钓,至陋也,乃其见举于汤武、周文,诚道合志同,玄漠神通,岂复假近习之荐,因左右之介哉。”
23、自知之明 [ zì zhī zhī míng ]
释义:自知:自己了解自己;明:看清事物的能力。指了解自己的情况,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三十三章:“知人者智也,自知者明也。”
24、知己之遇 [ zhī jǐ zhī yù ]
释义:遇:待遇。像对知己一样的待遇。形容受到赏识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65回:“吾以羁旅亡命,受齐侯知己之遇,今日不能出力,反害偻堙,殆天意也!”
25、高山流水 [ gāo shān liú shuǐ ]
释义:比喻知己或知音。也比喻乐曲高妙。
出处: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,钟子期曰:‘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曰:‘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
26、流水高山 [ liú shuǐ gāo shān ]
释义:比喻知己或知音。也比喻乐曲高妙。
出处: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鼓琴,志在登高山,钟子期曰:‘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曰:‘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
27、莫逆之交 [ mò nì zhī jiāo ]
释义:莫逆:没有抵触,感情融洽;交:交往,友谊。指非常要好的朋友。
出处: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四人相视而笑,莫逆于心,遂相与为友。”
28、情投意合 [ qíng tóu yì hé ]
释义:投:相合。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,合得来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七回:“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,两人情投意合。”
29、曲高和寡 [ qǔ gāo hè guǎ ]
释义:曲调高深,能跟着唱的人就少。旧指知音难得。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,能了解的人很少。
出处:战国楚·宋玉《对楚王问》:“引商刻羽,杂以流徵,国中属而和者,不过数人而已。是其曲弥高,其和弥寡。”
30、叨在知己 [ tāo zài zhī jǐ ]
释义:叨:谦词,表示辱没他人,自觉惭愧;知己:友谊深厚的朋友。有愧于作为您的知己朋友。
出处:清·霁园主人《夜潭随录·崔秀才》:“谓叨在知己,亟当如命。”
形容知音的成语六个(40个)
••阅读 4912
形容知音的词语六个(1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登幽州台歌知音难觅的成语
解人难得,破琴绝弦,曲高和寡,高山流水
六个字形容生意的成语
表里不一,挂羊头卖狗肉,名不副实
关于同心六个字的成语
白藋同心,二人同心,戮力同心,上下同心,同心合力,同心协力,同心同德,协力同心,众虎同心,白首同心
表达知音难觅的成语
白雪阳春,别具一格,此呼彼应,古调独弹,慷慨激昂,流水高山,绵延不断,破琴绝弦,秋高气爽,曲高和寡,仁者乐山,时隐时现,无可奈何,阳春白雪,云程万里,郑卫之音,不合时宜,高山流水
关于知音难觅的成语
解人难得,破琴绝弦,曲高和寡,高山流水
你开头的六个字成语
百花齐放,唇齿相依,从一而终,风华正茂,风度翩翩,风花雪夜,风马牛不相及,毫不相干,急于求成,驴唇不对马嘴,十八般武艺,息息相关,一十八般武艺,一口吃个胖子,一客不犯二主
六个字的唯美成语爱情
一生一世
六个字的浪漫成语大全
哀莫大于心死,爱之必以其道,爱人以德,矮子里拔将军,八竿子打不着,八字没见一撇,拔赵帜立赤帜,百动不如一静,百思不得其解,百思不得其故,百星不如一月,卑之无甚高论,毕其功于一役,表壮不如理壮,表壮不如里壮,伯仁由我而死,拨云雾见青天,不分青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