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大事不糊涂 [ dà shì bù hú tú ]
释义: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,态度鲜明。
出处:《宋史·吕端传》:“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”
2、大是大非 [ dà shì dà fēi ]
释义:属于政治原则性的是非问题。
出处:徐迟《歌德巴赫猜想》:“一页一页的历史写出来了,大是大非,终于有了无私的公论。”
3、耳聪目明 [ ěr cōng mù míng ]
释义:形容头脑清楚,眼光敏锐。
出处:《周易·鼎》:“耳目聪明。”
4、恍然大悟 [ huǎng rán dà wù ]
释义:恍然:猛然清醒的样子;悟:心里明白。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。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五:“简蒙指教,豁然大悟。”
5、糊里糊涂 [ hú lǐ hú tú ]
释义:认识模糊,不明事理。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
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难道龚定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给他们药死了吗?”
6、假痴不癫 [ jiǎ chī bù diān ]
释义:痴:傻,呆。癲:疯癫,癫狂。假装呆傻,实际并不疯癫。形容外表看似愚钝,而心里却十分清醒。
出处:《三十六计》第二十七计:“当其机未发时,静屯似痴;若假癲,则不但露机,且乱动而群疑;故假痴者胜,假癲者败。”
7、吕端大事不糊涂 [ lǚ duān dà shì bù hú tú ]
释义:喻指办事坚持原则。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。
出处:《宋史·吕端传》:“太宗欲相端。或曰:‘端为人糊涂。’太宗曰:‘端小事糊涂,大事不糊涂。’决意相之。”
8、如痴如梦 [ rú chī rú mèng ]
释义:形容处于不清醒、迷糊状态中。同“如醉如梦”。
出处:明·李贽《焚书·答周二鲁》:“遇真正儒者,如痴如梦,翻令见疑。”
9、如梦如醉 [ rú mèng rú zuì ]
释义:形容处于不清醒、迷糊状态中。同“如醉如梦”。
出处:叶圣陶《母》:“‘我如梦如醉的离开了他。”伊揩着眼泪,继续说。”
10、睡眼惺忪 [ shuì yǎn xīng sōng ]
释义:惺忪:刚苏醒的样子。形容睡觉的人刚睡醒,还没有完全清醒。
出处:鲁迅《故事新编·采薇》:“街道上的行人还不多;所遇见的不过是睡眼惺忪的女人,在井边打水。”
11、心明眼亮 [ xīn míng yǎn liàng ]
释义:心里明白,眼睛雪亮。形容看问题敏锐,能辨别是非。
出处:南北朝 王俭《褚渊碑文》:“风仪与秋月齐明,音徽与春云等润,韵宇弘深,喜愠莫见其际,心明通亮,用人言必由于己。”
12、悬崖勒马 [ xuán yá lè mǎ ]
释义:悬崖:高而陡的山崖;勒马:收住缰绳,使马停步。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。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。
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:“此书生悬崖勒马,可谓大智矣。”
13、一喷一醒 [ yī pēn yī xǐng ]
释义:原指斗鸡用水喷,使之清醒后再斗。后比喻推动督促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斗鸡联句》:“一喷一醒然,再接再厉乃。”
15、振聋发聩 [ zhèn lóng fā kuì ]
释义:聩:天生耳聋,引伸为不明事理。声音很大,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,使他们清醒过来。
出处:清·袁枚《随园诗话补遗》卷一:“此数言,振聋发聩,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。”
16、昭聋发聩 [ zhāo lóng fā kuì ]
释义: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。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,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。
出处:《天讨·望帝》:“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,昭聋发聩,正义浃乎寰宇,回响振乎栈峡。”
17、半梦半醒 [ bàn mèng bàn xǐng ]
释义:指睡眠尚未清醒。
出处:《卖命·半梦半醒》:“说来说去,我究竟在半梦半醒之间,做了些甚么呢?”
18、昏头昏脑 [ hūn tóu hūn nǎo ]
释义:形容头脑发昏,晕头转向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七十二回:“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,猛抬头,见丝篷丝索俱无,他才一步一探,爬将起来,忍着疼,找回原路。”
19、浑浑沌沌 [ hún hún dùn dùn ]
释义:混杂、不分明的样子,也指糊涂无知的样子,形容迷糊,不清醒。
出处:先秦·孙武《孙子·势》:“纷纷纭纭,斗乱而不可乱也;浑浑沌沌,形圆而不可败也。”
20、如醉如梦 [ rú zuì rú mèng ]
释义:形容处于不清醒、迷糊状态中。
出处:宋·朱熹《答吕子约》:“恭兄文字状子已投之当路,如醉如梦,面前事尚不能管得,何可望以等。”
21、心开目明 [ xīn kāi mù míng ]
释义:犹心明眼亮。形容看问题敏锐,能辨别是非。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王常传》:“闻陛下即位河北,心开目明,今得见阙庭,死无遗憾。”
22、众醉独醒 [ zhòng zuì dú xǐng ]
释义:比喻众人沉迷糊涂,独自保持清醒。
出处:战国楚·屈原《渔父》:“屈原曰:‘举世皆浊而我独清,众人皆醉而我独醒,是以见放。’”
23、笨头笨脑 [ bèn tóu bèn nǎo ]
释义:笨:愚钝。形容不聪明,头脑反应迟钝
出处:朱自清《扬州的夏日》:“一览而尽,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。”
24、豁达先生 [ huò dá xiān shēng ]
释义:指人心胸坦荡,头脑清醒。
出处:此处向不平静,自豁达先生过后,永无为祟者。 《子不语》
25、勒马悬崖 [ lè mǎ xuán yá ]
释义:勒:收住缰绳;悬崖:高悬的山崖。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。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
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二》:“幸道力原深,故忽迷忽悟,能勒马悬崖耳。”
26、晕晕乎乎 [ yūn yūn hū hū ]
释义:指头脑不清醒
出处:陆文夫《壶中日月》:“虽然有点晕晕乎乎,但此种晕乎是酒意而非睡意。”
27、一痴一醒 [ yī chī yī xǐng ]
释义:痴:傻。时而痴呆,时而清醒
出处:汉·袁康《越绝书·外传纪策考》:“其为结僮之时,一痴一醒,时人尽以为狂。”
28、发瞽振聋 [ fā gǔ zhèn lóng ]
释义:发:开启;瞽:盲人;振:振动;聋:耳聋。使盲人也能看见,使聋人也听得见。比喻言论文章使人清醒感奋
出处: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当时之是,虽有淹病滞疾,犹将伸佉起蹙,发瞽振聋而观望之也。”
形容非常清醒的成语(33个)
••阅读 848
形容非常清醒的词语(5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旅游景点非常热闹的成语
比肩继踵,车水马龙,沸沸扬扬,欢欢喜喜,欢天喜地,济济一堂,门庭若市,摩肩接踵,热热闹闹,人声鼎沸,人山人海,人来人往,盛况空前,水泄不通,万人空巷,熙熙攘攘,项背相望,载歌载舞,座无虚席,热闹非凡,游人如织
表示非常紧张的成语
八公草木,拔刃张弩,屏气慑息,屏气敛息,不遑暇食,诚惶诚恐,瞪眼咋舌,瞪目结舌,动魄惊心,寒毛卓竖,汗不敢出,汗流满面,黑云压城城欲摧,惶恐不安,急不择言,急处从宽,急张拘诸,剑拔弩张,箭拔弩张,金鼓齐鸣,惊心动魄,惊魂未定,局促不安,理屈…
描写我非常勤劳的成语
晨兴夜寐,晨炊星饭,承星履草,戴月披星,废寝忘食,分秒必争,俛拾仰取,俭以养德,克勤克俭,克俭克勤,昧旦晨兴,民生在勤,目不窥园,胼手胝足,胼胝手足,起早贪黑,勤能补拙,勤学苦练,勤勤恳恳,日旰忘餐,手不释卷,手胼足胝,手足胼胝,夙兴夜寐,…
形容半梦半醒的成语
半梦半醒,朦朦胧胧,生机勃勃
形容走路非常累的成语
精疲力竭,神采奕奕,心力交瘁
形容魄力非常大的成语
排山倒海,气冲霄汉,气吞山河,气壮山河,气度不凡,气宇轩昂,气逾霄汉,旋转乾坤
形容两个人非常默契的成语
八方呼应,彼倡此和,璧合珠联,并肩作战,此呼彼应,二仙传道,儿女英雄,桴鼓相应,更唱迭和,聚精会神,里外夹攻,情投意合,缺一不可,如出一辙,声气相通,天衣无缝,铜墙铁壁,里应外合,相得益彰,相得益章,相辅相成,心有灵犀,心领神会,摇相应和,…
用非常幽默的成语形容自己
别具一格,活灵活现,饶有风趣,忍俊不禁,声情并茂,谈古论今,谈笑风生,惟妙惟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