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挨山塞海 [ āi shān sè hǎi ]
释义: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那日观看的人,何止挨山塞海。”
2、挨风缉缝 [ āi fēng jī fèng ]
释义:比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找门路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七:“但有一二分才貌的,那一个不挨风缉缝,央媒说合。”
3、安内攘外 [ ān nèi rǎng wài ]
释义:原就药的疗效而言。后多指安定内部,排除外患。
出处:汉·张仲景《伤寒论·太阳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内攘外之能。”
4、暗无天日 [ àn wú tiān rì ]
释义:形容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老龙船户》:“剖腹沉石,惨冤已甚,而木雕之有司,绝不少关痛痒,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!”
5、捱风缉缝 [ āi fēng qī fèng ]
释义:指多方钻营,找门路。
出处:《醒世恒言·卢太学诗酒傲公侯》:“别个秀才要去结交知县,还要捱风缉缝,央人引进,拜在门下,认为老师。”
6、熬油费火 [ áo yóu fèi huǒ ]
释义:指耗费灯油。多指日夜忙碌。
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二五回:“此时贾赦、贾政又恐哭坏了贾母,日夜熬油费火,闹得上下不安。”
7、拔刀相助 [ bá dāo xiāng zhù ]
释义: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。
出处:宋·释道元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二:“师曰:‘路见不平,所以按剑。’”
8、拔本塞源 [ bá běn sè yuán ]
释义:本:根本,根源。拔起树根,塞住水源。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原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。”
9、把饭叫饥 [ bǎ fàn jiào jī ]
释义:比喻多此一举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答程彝仲推官二首》:“所示只是一篇高文,大似把饭叫饥,聊发千里一笑。”
10、白虹贯日 [ bái hóng guàn rì ]
释义: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。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,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。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,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:“聂政之刺韩傀也,白虹贯日。”《史记·鲁仲连邹阳列传》:“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,白虹贯日,太子畏之。”
11、百读不厌 [ bǎi dú bù yàn ]
释义:厌:厌烦,厌倦。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。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,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》诗:“旧书不厌百回读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”
12、百家争鸣 [ bǎi jiā zhēng míng ]
释义: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。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。百家,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。鸣,发表见解。
出处:《汉书·艺文志》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……蜂出并作,各引一端,崇其所说,以此弛说,取舍诸候。”
13、毕恭毕敬 [ bì gōng bì jìng ]
释义:形容态度十分恭敬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小弁》:“维桑与梓,必恭敬止,靡瞻匪父,靡依匪母。”
14、博采众长 [ bó cǎi zhòng cháng ]
释义: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。
出处:北齐 魏收《魏书 刘芳传》:“考括坟籍,博采群议。”
15、不可胜数 [ bù kě shèng shǔ ]
释义:胜:尽;计:核算。数也数不过来。形容数量极多。
出处:《墨子·非攻中》:“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,不可胜数。”
16、不吝赐教 [ bù lìn cì jiào ]
释义:吝:吝惜;赐:赏予;教:教导,教诲。不吝惜自己的意见,希望给予指导。请人指教的客气话。
出处:鲁迅《两地书》五:“但我相信倘有请益的时候,先生是一定不吝赐教的。”
17、不谋而合 [ bù móu ér hé ]
释义:谋:商量;合:相符。事先没有商量过,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既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:“今诸将不谋而同,似有天数。”
18、不能赞一辞 [ bù néng zàn yī cí ]
释义:赞:赞助;赞一辞:添一句话。提不出一点意见。形容文章非常完美。
出处: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“至于为《春秋》,笔则笔,削则削,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。”
19、八府巡按 [ bā fǔ xún àn ]
释义:巡按之名,起于明代,非固定职官,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,分别巡视各省,考核吏治。“八府巡按”常见于戏曲、小说,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。
20、拔群出萃 [ bá qún chū cuì ]
释义:高出众人。多指才能。
出处:《晋书·夏侯湛传》:“弱年而入公朝,蒙蔽而当显举,进不能拔群出萃,却不能抗排当世。
21、八万四千 [ bā wàn sì qiān ]
释义: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,后用以形容极多。
出处:《法华经·宝塔品》:“若持八万四千法藏,十二部经,为人演说。”
22、百喙如一 [ bǎi huì rú yī ]
释义:犹言众口一辞。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,看法或意见一致。
出处:清·王夫之《孝烈传》:“唯习闻湘人之言,百喙如一者若此。”
23、拔本塞原 [ bá běn sè yuán ]
释义:①比喻背弃根本。②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。多用于坏事。亦作“拔本塞源”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九年》:“伯父若裂冠毁冕,拔本塞原,专弃谋主,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。”
24、别置一喙 [ bié zhì yī huì ]
释义:插一句嘴。比喻提出不同意见。
出处:清·刘献廷《广阳杂记》卷四:“此等书不知出于何伧之手,乃托文章巨公之名,以诳世之聋瞽。人家子弟,辄奉以为圣经贤传,不敢别置一喙,闻人出一议,辄摇手闭目,以为侮圣人之言。”
25、采及葑菲 [ cǎi jí fēng fēi ]
释义: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。
出处:《诗经·国风·邶风》:“采葑采菲,无以下体?德音莫违,及尔同死。”
26、成千上万 [ chéng qiān shàng wàn ]
释义:形容数量很多。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0回:“他看着那乌克斋、邓和公这班人,一帮动辄就是成千累万,未免就把世路人情看得容易了。”
27、承颜候色 [ chéng yán hòu sè ]
释义:看人脸色行事,不敢有不同意见。
出处:《魏书·寇治传》:“畏避势家,承颜侯色,不能有所执据。”
28、持平之论 [ chí píng zhī lùn ]
释义:持平:主持公道,没有偏向。指公正的意见。也指折中、调和的话。
出处:《汉书·杜延年传》:“延年论议持平。”
29、刍荛之见 [ chú ráo zhī jiàn ]
释义:刍荛:割草打柴的人。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板》:“先民有言,询于刍荛。”
30、从善若流 [ cóng shàn ruò liú ]
释义: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。同“从善如流”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张玄素传》:“从善若流,尚恐不逮,饰非拒谏,祸可既乎?”
形容意见有用的成语(82个)
••阅读 3842
形容意见有用的词语(5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表示引用的成语有哪些
独辟蹊径,人云亦云,拾人牙慧,拾人涕唾,一言半语,标新立异
说话算数讲信用的成语
九鼎一言,千金一诺,言而有信,一言九鼎,一诺千金
写出下列成语所用的修辞手法白羊
何乐不为,虎视眈眈,口是心非,怒发冲冠,千钧一发
新出下列成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
车水马龙,虎背熊腰,满腹经纶,怒发冲冠,如饥似渴,万无一失,雪上加霜,抑扬顿挫,斩钉截铁,杯水车薪,星罗棋布,襟飘带舞
关于赞美作用的成语
爱民如子,博学多才,才高八斗,长篇大论,沉鱼落雁,出口成章,出类拔萃,出神入化,大显神通,奉公守法,大公无私,过目不忘,横扫千军,坚韧不拔,艰苦奋斗,见多识广,见缝插针,交口称誉,交口称赞,惊天动地,惊心动魄,惊涛骇浪,空前绝后,口碑载道,…
陋室铭突出道德作用的成语是
谈笑有鸿儒
尊重别人意见的成语
不好意思,不矜不伐,不耻下问,程门立雪,好为人师,骄傲自满,居功自傲,敏而好学,蓬荜生辉,谦虚谨慎,同甘共苦,以礼相待,功成不居,洗耳恭听,相敬如宾,相待如宾
写出下列成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
车水马龙,虎背熊腰,满腹经纶,怒发冲冠,情同手足,如饥似渴,万无一失,雪上加霜,抑扬顿挫,莺歌燕舞,斩钉截铁,争奇斗艳,杯水车薪,兔死狐悲,星罗棋布,奔流不息,襟飘带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