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安安稳稳 [ ān ān wěn wěn ]
释义:形容十分安定稳当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四折:“小储君倒也安安稳稳守着妆盒做护身符,则是我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”。
2、闭口不言 [ bì kǒu bù yán ]
释义:紧闭着嘴,什么也不说。
出处: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刺复》:“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,倪大夫闭口不言。”
3、不寒而栗 [ bù hán ér lì ]
释义:栗:畏惧,发抖。不冷而发抖。形容非常恐惧。
出处:《史记·酷吏列传》:“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,其后郡中不寒而栗,滑民佐吏为治。”
4、不知所措 [ bù zhī suǒ cuò ]
释义:措:安置,处理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。
出处: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诸葛恪传》:“哀喜交并,不知所措。”
5、不知所言 [ bù zhī suǒ yán ]
释义:形容说话内容混乱,无法理解。同“不知所云”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臣不胜受恩感激,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”
6、诚惶诚恐 [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]
释义:诚:实在,的确;惶:害怕;恐:畏惧。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。
出处:汉·杜诗《乞退郡疏》:“奉职无效,久窃禄位,令功臣怀愠,诚惶诚恐。”
7、擦拳磨掌 [ cā quán mó zhǎng ]
释义:形容准备动武,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子。
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五回:“一个个擦拳磨掌,吊胆提心的。”
8、重足而立 [ chóng zú ér lì ]
释义:叠足而立,不敢迈步。形容恐惧。
出处:西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下:“故使天下之士,倾耳而听,重足而立,阖口而不言。”
9、重足屏气 [ chóng zú bǐng qì ]
释义:指畏惧之甚。
出处: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“师祖严暴无常,元景虽荷宠遇,恒虑及祸。太宰江夏王义恭及诸大臣,莫不重足屏气,未尝敢私往来。”
10、重手累足 [ chóng shǒu lěi zú ]
释义:两手相重,两足相叠,不敢有所举动。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。
出处:宋·王安石《广西转运使李君墓志铭》:“故所在豪人猾吏,重手累足,以终君去,不敢有所触。”
11、重足屏息 [ chóng zú bǐng xī ]
释义:指畏惧之甚。
出处:宋·叶適《法度总论二》:“魏武虽严科条,审律令,以重足屏息操制群下,而截然使人各得自尽以行其职守者犹在也。”
12、怛然失色 [ dá rán shī sè ]
释义:怛:畏惧,恐惧。指因害怕而变脸色。
出处:宋·苏洵《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》:“闻介马万骑驰过,剑槊相摩,终夜有声,人者怛然失色。”
13、大惊失色 [ dà jīng shī sè ]
释义:非常害怕,脸色都变了。
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群臣皆惊愕失色,莫敢发言。”
14、呆若木鸡 [ dāi ruò mù jī ]
释义:呆:傻,发愣的样子。呆得象木头鸡一样。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。
出处:《庄子·达生》:“几矣。鸡虽有鸣者,已无变矣,望之似木鸡矣,其德全矣;异鸡无敢应者,反走矣。”
15、担惊受怕 [ dān jīng shòu pà ]
释义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为兵戈担惊受恐。”
16、胆裂魂飞 [ dǎn liè hún fēi ]
释义:裂:破裂。魂:魂灵、神志。胆也破了,魂也飞了。形容极度害怕、恐慌。
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一回:“秦凤一闻此言,胆裂魂飞,忙忙奏知李娘娘。”
17、胆破心寒 [ dǎn pò xīn hán ]
释义: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。
出处:胆破心寒,比敌人慑伏之状。 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·武职》
18、胆小怕事 [ dǎn xiǎo pà shì ]
释义:胆子非常小,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,怕惹麻烦。
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9回:“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,遇着的,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、花天酒地的浪子,不然便是胆小怕事、买进卖出的商人。”
19、胆小如鼠 [ dǎn xiǎo rú shǔ ]
释义:胆子小得象老鼠。形容非常胆小。
出处:《魏书·汝阴王天赐传》:“言同百舌,胆若鼷鼠。”
20、胆战心寒 [ dǎn zhàn xīn hán ]
释义:战:发抖。形容害怕之极。
出处:《古今杂剧·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怕的是城荒国破,常子是胆战心寒。”
21、胆战心惊 [ dǎn zhàn xīn jīng ]
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22、道路以目 [ dào lù yǐ mù ]
释义: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,只是以目示意。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。
出处:《国语·周语上》:“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”
23、低声下气 [ dī shēng xià qì ]
释义: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三:“更瘦小低声下气,送暖偷寒,逢其所喜,避其所讳。”
24、低首下心 [ dī shǒu xià xīn ]
释义:首:头;下心:屈服于人。形容屈服顺从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鳄鱼文》:“刺史虽驽弱,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,伈伈睍睍,为民吏羞,以偷活于此邪?”
25、动心怵目 [ dòng xīn chù mù ]
释义:怵目:使人看了感到恐惧。看了使人感到内心恐惧。形容感受很深,震动非常大。
出处:宋·陈亮《祭宗成老文》:“虽才俊比肩,可喜可愕,至于动心怵目,无所不有,然其厚德伟度,要不复前人比。”
26、胆丧魂惊 [ dǎn sàng hún jīng ]
释义:形容极度害怕、恐慌。
出处:《醒世恒言·李汧公穷邸遇侠客》:“任你铜筋铁骨的好汉,到此也胆丧魂惊,不知断送了多少忠臣义士!”
27、胆丧魂消 [ dǎn sàng hún xiāo ]
释义:形容极度害怕、恐慌。
出处:明·无名氏《精忠记·班师》:“雄威纠纠杀金酋,已教胆丧魂消,他弃甲潜逃,从此边疆不再无忧。”
28、胆颤心惊 [ dǎn chàn xīn jīng ]
释义:颤:发抖。形容非常害怕。
出处: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士女随迁》:“生长升平,谁曾惯遭离乱,苦怎言。胆颤心惊,如何可免。”
29、胆小如豆 [ dǎn xiǎo rú dòu ]
释义:极言胆子小。
出处:《黑籍冤魂》第六回:“可笑我们中国的官员,胆小如豆,莫说见着短衣窄袖蜂目高鼻的洋人惊得发慌,就是见了一个没辫子的光棍,手里提着一根赶狗棒,也要害怕起来。”
30、胆小如鼷 [ dǎn xiǎo rú xī ]
释义:胆子小得象老鼠。形容非常胆小。
出处:《魏书·汝阴王天赐传》:“言同百舌,胆若鼷鼠。”
描写恐惧心理的成语(204个)
••阅读 4972
描写恐惧心理的词语(2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描述心理恐惧的成语
惊恐万状,惊慌失措
描写紧张恐惧的成语
不可终日,触目惊心,大惊失色,怛然失色,打草惊蛇,担惊受怕,殚精竭虑,胆战心寒,胆裂魂飞,风声鹤唳,骨寒毛竖,骇人听闻,寒心酸鼻,寒毛卓竖,汗不敢出,惶恐不安,惶惶不安,惶惶不可终日,魂飞魄散,噤若寒蝉,谨小慎微,惊天动地,惊心动魄,惊恐万…
描写悲伤心理活动的成语
悲不自胜,悲痛欲绝,愁眉苦脸,愁眉不展,愁肠百结,椎心泣血,泪如雨下,潸然泪下,心如刀绞,垂头丧气
描写乞丐心理的成语
挨冻受饥,挨冻受饿,倒街卧巷,风餐露宿,骨瘦如柴,寒酸落魄,灰头土脸,饥肠辘辘,可怜巴巴,落魄不羁,面黄肌瘦,蓬头垢面,乞穷俭相,乞儿马医,穷困潦倒,穷形尽相,穷愁潦倒,穷途末路,日转千街,身无寸缕,衣衫褴褛,饔飧不继,饱经风霜
关于心理描写的成语意思
迫不及待,心如刀割,心花怒放,胆战心惊,心急如焚
描写一个人后悔时的心理成语
懊悔无及,懊悔莫及,抱恨终天,何必当初,恨相知晚,恨相见晚,拍案惊奇
描写生气的心理描写成语
半死不活,半死半生,冲冠怒发,发上冲冠,发上指冠,愤愤不平,赫然而怒,虎虎有生气,火冒三丈,戟指怒目,凛凛有生气,屡教不改,怒发冲冠,怒气填胸,怕死贪生,七孔生烟,七窍生烟,气数已尽,穷老尽气,人怨天怒,生机勃勃,生机盎然,生气勃勃,生龙活…
郁闷的心理描写的成语
欢天喜地,皆大欢喜,尽如人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