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碍口识羞 [ ài kǒu shí xiū ]
释义:碍口:说不出口。指怕羞而不说话。
出处:《石点头·潘文子契合鸳鸯冢》:“这事关系你终身,肯与不肯,明白说出,莫要碍口识羞,两相耽误。“
2、巴三览四 [ bā sān lǎn sì ]
释义:比喻说话拉扯,没有中心。
出处:元·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:“我说的丁一确二,你说的巴三览四。”
3、闭口藏舌 [ bì kǒu cáng shé ]
释义:闭着嘴不说话。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。
出处:五代·冯道《舌》 诗:“口是祸之门,舌是斩身刀。闭口深藏舌,安身处处牢。”
4、不动声色 [ bù dòng shēng sè ]
释义:声:言谈;色:脸色。在紧急情况下,说话、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。形容非常镇静。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垂绅正笏,不动声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。”
5、不讳之门 [ bù huì zhī mén ]
释义:讳:忌讳。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。
出处:汉·刘向《说苑·君道》:“规谏必看不讳之门。”
6、不露声色 [ bù lù shēng sè ]
释义:声:说话的声音;色:脸上的表情。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》:“好以甘言啗人,而阴中伤之,不露辞色。”
7、不蔓不枝 [ bù màn bù zhī ]
释义:既不蔓延,也不分支。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,不拖泥带水。
出处:宋·周敦颐《爱莲说》: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”
8、不明不白 [ bù míng bù bái ]
释义:指说话含含糊糊,很不清楚。也形容行为暧昧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四折:“怎么不明不白,着他父子每胡厮闹了一夜。”
9、不知不觉 [ bù zhī bù jué ]
释义:知:知道;觉:觉察。没有意识到,没有觉察到。现多指未加注意。
出处:明·赵弼《两教辨》:“遂使昏愚之徒,听其妖诞,舍正从邪,醉生梦死,不知不觉。尧舜三代以前,未闻有此教。”
10、不知高低 [ bù zhī gāo dī ]
释义: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。
出处: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》:“洞宾见了,叫声好,不知高低。”
11、不知深浅 [ bù zhī shēn qiǎn ]
释义: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。
出处:抑且水荡坡塘,不知深浅。 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十九回
12、笨嘴笨舌 [ bèn zuǐ bèn shé ]
释义:说话表达能力很差,没有口才。
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,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。”
13、比手划脚 [ bǐ shǒu huà jiǎo ]
释义:形容说话时用手势示意或加强语气。
出处:杨朔《金字塔夜月》:“老看守却像没听见,紧比手划脚说。”
14、不声不吭 [ bù shēng bù kēng ]
释义:指不说话;不出声。
出处:王汶石《新结识的伙伴》:“还在半个月前,张腊月隐隐听说,南二社有个吴淑兰的妇女队长,在不声不吭地跟她暗赛。”
15、不声不响 [ bù shēng bù xiǎng ]
释义:指不说话;不出声。
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十一:“偶或有独自低着头不声不响的,那一定是失败者。”
16、不言不语 [ bù yán bù yǔ ]
释义:不说话,闷声不响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吴衙内邻舟赴约》:“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,坐在旁边,不言不语,如醉如痴,酒也不沾一滴,箸也不动一动。”
17、藏头露尾 [ cáng tóu lù wěi ]
释义:藏起了头,露出了尾。形容说话躲躲闪闪,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。
出处:元·张可久《点绛唇·翻归去来辞》套曲:“早休官弃职,远红尘是非,省藏头露尾。”
18、沉静寡言 [ chén jìng guǎ yán ]
释义:性格深沉文静,不爱多说话。
出处:《逸周书·官人解》:“沉静而寡言,多稽而险貌,曰质貌者也。”
19、称雨道晴 [ chēng yǔ dào aíng ]
释义: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。
出处:明·邹善长《汇苑详注》卷十五:“县官甚不和,长官称雨,赞府道晴,终日如此不和也。”
20、出言不逊 [ chū yán bù xùn ]
释义:逊:谦让,有礼貌。说话粗暴无礼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郃传》:“郃快军败,出言不逊。”
21、出言无状 [ chū yán wú zhuàng ]
释义:说话放肆,没有礼貌。
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3回:“他小主人下了第,正没好气,他却自以为本事大的了不得,便出言无状起来。”
22、出言有章 [ chū yán yǒu zhāng ]
释义:说话有条理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狐裘黄黄,其容不改,出言有章。行归于周,万民所望。”
23、唇干口燥 [ chún gān kǒu zào ]
释义: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。
出处:《古乐府·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。”
24、刺刺不休 [ cì cì bù xiū ]
释义:刺刺:多话的样子。形容说话唠叨,没完没了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送殷员外序》:“持被入直三省,丁宁顾婢子,语刺刺不能休。”
25、词不逮理 [ cí bù dài lǐ ]
释义:词:言语,词句。逮:到;及。指说话、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、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。
出处:南朝·梁·王僧孺《太常敬子任府君传》:“少孺(枚乘)速而未工,长卿(司马相如)工而未速,孟坚(班固)辞不逮理,平子(张衡)意不及文。”
26、词钝意虚 [ cí dùn yì xū ]
释义:形容由于心虚而说话吞吞吐吐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1回:“林之孝家的听他词钝意虚,又因近日玉钏儿说那边正房内失落了东西,几个丫头对赖,没主儿,心下便起了疑。”
27、侈侈不休 [ chǐ chǐ bù xiū ]
释义:说话没完没了;唠叨。
出处:沙汀《闯关》一:“左嘉很快就把问题拉在自己身上去了,侈侈不休的辩解起来,直到好一阵才把话头牵开。”
28、打蛇打七寸 [ dǎ shé dǎ qī cùn ]
释义: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。
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14回:“我也只愿得无事,落得‘河水不洗船’,但做事也要‘打蛇打七寸’才妙。”
29、大辩不言 [ dà biàn bù yán ]
释义:大辩:善于辩论。有口才、善于辩论的人,并不多说话以显示自己。
出处: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大辩不言,大仁不仁。”
30、单刀直入 [ dān dāo zhí rù ]
释义:用短柄刀直接刺入。原比喻认定目标,勇猛精进。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,不绕弯子。
出处:宋·释道元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二:“若是作家战将,便请单刀直入,更莫如何若何。”
形容人话少地成语(226个)
••阅读 1615
形容人话少地词语(2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成语
八面玲珑,卑鄙无耻,表里不一,见风转舵,看人说话,看菜吃饭,口是心非,口蜜腹剑,老奸巨滑,两面三刀,平步青云,千篇一律,取之不尽,趋炎附势,随机应变,惺惺作态,言行不一,阳奉阴违,因人而异,因地制宜,因材施教,应付自如,左右逢源,得心应手,…
形容别人话很多的成语是什么
拔树寻根,百舌之声,薄唇轻言,不可胜言,不着边际,长篇大论,长篇大套,长篇累牍,长舌之妇,侈侈不休,唇焦舌敝,刺刺不休,从容不迫,大发议论,对答如流,多嘴多舌,多种多样,番来覆去,废话连篇,海阔天空,豪放不羁,叽叽喳喳,尖酸刻薄,津津乐道,…
形容人话很多四字成语
拔树寻根,百舌之声,薄唇轻言,不可胜言,不着边际,长篇大论,长篇大套,长篇累牍,长舌之妇,侈侈不休,唇焦舌敝,刺刺不休,从容不迫,大发议论,对答如流,多嘴多舌,多种多样,番来覆去,废话连篇,海阔天空,豪放不羁,尖酸刻薄,津津乐道,酒入舌出,…
形容两人话少的成语
碍口识羞,巴三览四,半吞半吐,帮闲钻懒,薄唇轻言,笨嘴笨舌,比手划脚,闭口不谈,闭口藏舌,不切实际,不加思索,不动声色,不声不响,不声不吭,不慌不忙,不明不白,不知不觉,不知深浅,不知高低,不言不语,不讳之门,不识高低,不露声色,察言观色,…
形容人话多成语有哪些
挨山塞海,挨三顶五,挨肩擦背,拔树寻根,百舌之声,薄唇轻言,比肩接踵,比肩接迹,比肩叠踵,比肩叠迹,比肩而立,比肩迭踵,比肩迭迹,宾客如云,不可胜言,长篇大论,长篇大套,长篇累牍,长舌之妇,车水马龙,成千上万,侈侈不休,川流不息,唇焦舌敝,…
形容个人话多的成语
拔树寻根,百舌之声,薄唇轻言,笨嘴拙舌,闭口无言,不可胜言,不着边际,不言不语,长篇大论,长篇大套,长篇累牍,长舌之妇,沉默寡言,侈侈不休,唇焦舌敝,刺刺不休,从容不迫,大发议论,瞪目结舌,对答如流,多嘴多舌,多种多样,番来覆去,废话连篇,…
形容这个人话多的成语
拔树寻根,百舌之声,薄唇轻言,不可胜言,不着边际,长篇大论,长篇大套,长篇累牍,长舌之妇,侈侈不休,唇焦舌敝,刺刺不休,从容不迫,大发议论,对答如流,多嘴多舌,多种多样,番来覆去,废话连篇,海阔天空,豪放不羁,尖酸刻薄,津津乐道,酒入舌出,…
形容人话太多反而不好的成语
不为已甚,多种多样,泛滥成灾,过犹不及,横冲直撞,洪水横流,极则必反,矫枉过正,七嘴八舌,人多嘴杂,人多手杂,实事求是,适可而止,欲速则不达,欲速不达,寸步难行,物极必反,假冒伪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