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大惊失色 [ dà jīng shī sè ]
释义:非常害怕,脸色都变了。
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群臣皆惊愕失色,莫敢发言。”
2、胆战心惊 [ dǎn zhàn xīn jīng ]
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3、寒心酸鼻 [ hán xīn suān bí ]
释义:寒心:心中战粟;酸鼻:鼻子辛酸。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。
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高唐赋》:“感心动耳,回肠伤气。孤子寡妇,寒心酸鼻。”
4、惶恐不安 [ huáng kǒng bù ān ]
释义:内心害怕,十分不安。
出处: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人民正营,无所措手足。”唐·颜师古注:“正营,惶恐不安之意也。”
5、惊魂未定 [ jīng hún wèi dìng ]
释义: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谢量移汝州表》:“只影自怜,命寄江湖之上;惊魂未定,梦游缧绁之中。”
6、惊弓之鸟 [ jīng gōng zhī niǎo ]
释义: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。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四》;《晋书·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7、惊心动魄 [ jīng xīng dòng pò ]
释义:使人神魂震惊。原指文辞优美,意境深远,使人感受极深,震动极大。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。
出处:南朝梁·钟嵘《诗品》卷上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
8、惊天动地 [ jīng tiān dòng dì ]
释义: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。
出处:唐·白居易《李白墓》诗:“可怜荒冢穷泉骨,曾有惊天动地文。”
9、毛森骨立 [ máo sēn gǔ lì ]
释义:森:阴森;立:竖立。阴森可怖,汗毛都竖了起来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桃花女》第二折:“是三更时分了,觉一阵风过,吹的我毛森骨立。”
10、提心吊胆 [ tí xīn diào dǎn ]
释义: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众僧闻得此言,一个个提心吊胆,告天许愿。”
11、心惊胆战 [ xīn jīng dǎn zhàn ]
释义:战:通“颤”,发抖。形容十分害怕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不由我不心惊胆战,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。”
12、心惊肉跳 [ xīn jīng ròu tiào ]
释义:形容担心灾祸临头,恐慌不安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争报恩》第三折:“不知怎么,这一会儿心惊肉战,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。”
13、惊慌失色 [ jīng huāng shī sè ]
释义: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。
出处: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七十三回:“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,看见开门,以为恶奴前来陷害,不由的惊慌失色。”
14、毛骨悚然 [ máo gǔ sǒng rán ]
释义:悚然:害怕的样子。汗毛竖起,脊梁骨发冷。形容十分恐惧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七回:“秦王闻之,不觉毛骨悚然。”
15、坦然自若 [ tǎn rán zì ruò ]
释义:态度安详,一如常态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二回:“宝钗原不妄言轻动,便此时亦是坦然自若。”?
16、天昏地暗 [ tiān hūn dì àn ]
释义:昏:天黑。天地昏黑无光。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。也比喻政治腐败,社会黑暗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龙移》诗:“天昏地黑蛟龙移,雷惊电激雄雌随。”
形容恐怖可怕的成语(18个)
••阅读 2040
形容恐怖可怕的词语(1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没有目标很可怕的成语
百无聊赖,无所事事
渲染恐怖气氛的成语
血肉模糊,月黑风高
描写鬼屋恐怖的成语
毛发尽竖,毛骨悚然
描写阴森恐怖的成语
毛骨竦然,毛骨悚然,怒气冲天,肉跳心惊,心惊肉跳,心惊胆战,不寒而栗,胆战心惊
形容很恐怖哭声的成语
深恶痛绝,声泪俱下,痛不欲生,痛哭流涕,喜笑颜开,喜出望外
形容女人恐怖外貌的成语
混世魔王,面目可憎,如狼似虎,凶神恶煞,妖魔鬼怪,狰狞面目
关于可怕浪花的成语
波光粼粼,波涛汹涌,乘风破浪,大浪淘沙,风平浪静,浮花浪蕊,力挽狂澜,随波逐流,波澜壮阔
形容人性可怕的成语
抱诚守真,杯弓蛇影,博施济众,赤诚相待,聪明伶俐,打抱不平,胆小怕事,多愁善感,好吃懒做,豪放不羁,患得患失,货真价实,济弱扶倾,济困扶危,见利忘义,见异思迁,解囊相助,救困扶危,快言快语,老实巴交,慢条斯理,普普通通,善解人意,少言寡语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