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安不忘危 [ ān bù wàng wēi ]
释义: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。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,提高警惕。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,治而不忘礼,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”
2、报仇雪耻 [ bào chóu xuě chǐ ]
释义:指报复冤仇,洗刷耻辱。
出处:《水浒传》第九八回:“主女琼英,素有报仇雪耻之志。”
3、常备不懈 [ cháng bèi bù xiè ]
释义:时刻准备着,毫不忪懈。
4、措手不及 [ cuò shǒu bù jí ]
释义:措手:着手处理。来不及动手应付。指事出意外,一时无法对付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千里独行》楔子:“咱今晚间,领着百十骑人马,偷营动寨,走一遭去,杀他个措手不及。”
5、大寒索裘 [ dà hán suǒ qiú ]
释义: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。比喻平时没有准备,事到临头十分慌乱。
出处:汉·扬雄《法言·寡见》:“大寒而后索认裘,不亦晚乎?”
6、待时而动 [ dài shí ér dòng ]
释义:等待时机然后行动。
出处: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君子藏器于身,待时而动。”
7、刀枪入库 [ dāo qiāng rù kù ]
释义:没有战争,不用武备;和平麻痹,解除武装,不作戒备。
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:“其时天下太平已久,真个是:马放南山,刀枪入库,五谷丰登,万民乐业。”
8、防患未然 [ fáng huàn wèi rán ]
释义:患:灾祸;未然:没有这样,指尚未形成。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。
出处:《周易·既济》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”《乐府诗集·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。”
9、厚积薄发 [ hòu jī bó fā ]
释义:厚积:指大量地、充分地积蓄;薄发:指少量地、慢慢地放出。多多积蓄,慢慢放出。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。
10、患至呼天 [ huàn zhì hū tiān ]
释义:患:祸患;呼:喊。形容事前不作准备,灾祸临头,求天救助。
出处: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二:“患至而后呼天,不亦晚乎!”
11、急来报佛脚 [ jí lái bào fó jiǎo ]
释义: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。
12、居安思危 [ jū ān sī wēi ]
释义: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,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。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。
出处: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
13、决胜千里 [ jué shèng qiān lǐ ]
释义: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。形容将帅雄才大略,指挥若定。
出处: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:“运筹帷帐中,决胜千里外,子房功也。”
14、居安虑危 [ jū ān lǜ wēi ]
释义: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。同“居安思危”。
出处:《宋书·文五王传》:“龙舟所幸,理必利涉,然居安虑危,不可不惧。”
15、渴而掘井 [ kě ér jué jǐng ]
释义:到口渴才掘井。比喻事先没有准备,临时才想办法。
出处: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!”
16、厉兵秣马 [ lì bīng mò mǎ ]
释义:磨好兵器,喂好马。形容准备战斗。
出处: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郑穆公使视客馆,则束载厉兵秣马矣。”
17、临渴掘井 [ lín kě jué jǐng ]
释义:到口渴才掘井。比喻事先没有准备,临时才想办法。
出处: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:“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!”
18、临难铸兵 [ lín nàn zhù bīng ]
释义:临到危难时,方才铸造兵器。比喻平时不作准备,临时才想办法。
出处:《晏子春秋·杂上二十》:“溺者不问队,迷者不问路。溺而后问队,迷而后问路,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,临噎而遽掘井,虽速,亦无及已。”
19、临阵磨枪 [ lín zhèn mó qiāng ]
释义:到了快要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擦枪。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回:“‘临阵磨枪’,也不中用!有这会子着急,天天写写念念,有多少完不了的?”
20、摩厉以需 [ mó lì yǐ xū ]
释义:磨快刀子等待。比喻做好准备,等待时机。同“摩厉以须”。
出处: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朱佩茞》:“媳妇有妖胎,会将摩厉以需,毋复聒之使不安静也。”
21、能言善辩 [ néng yán shàn biàn ]
释义:能:善于。形容能说会道,有辩才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恰才灵壁之战,项王遣使征布会,布与龙且有隙,称病不赴,若得能言巧辩之士,说他归降,纵项王驰还……破项王必矣。”
22、三年之艾 [ sān nián zhī ài ]
释义: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。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,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。
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上》:“今之欲王者,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。”
23、事预则立 [ shì yù zé lì ]
释义:指无论做什么事,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,没有准备就要失败。
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”
24、桑土绸缪 [ sāng tǔ chóu miù ]
释义:比喻勤于经营,防患未然。
出处:《诗·豳风·鸱鸮》:“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,绸缪牖户。”朱熹集传:“土,音杜。桑土,桑根皮也……我及天未阴雨之时,而往取桑根以缠绵巢之隙穴,使之坚固,以备阴雨之患。”
25、十年生聚 [ shí nián shēng jù ]
释义:比喻培养实力,为报仇雪耻作长期的准备。
出处:越十年生聚,而十年教训,二十年之外,吴其为沼乎! 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哀公元年》
26、未雨绸缪 [ wèi yǔ chóu móu ]
释义:绸缪:紧密缠缚。天还没有下雨,先把门窗绑牢。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。
出处:《诗经·豳风·鸱号》:“迨天之未阴雨,彻彼桑土,绸缪牖户。”
27、严阵以待 [ yán zhèn yǐ dài ]
释义: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,等待着敌人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汉纪·光武帝建武三年》:“甲辰,帝亲勒六军,严阵以待之。”
28、有备无患 [ yǒu bèi wú huàn ]
释义:患:祸患,灾难。事先有准备,就可以避免祸患。
出处:《尚书·说命中》:“惟事事,乃其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:“居安思危,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
29、跃跃欲试 [ yuè yuè yù shì ]
释义:跃跃:急于要行动的样子;欲:要。形容急切地想试试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五回:“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,跃跃欲试。”
30、枕戈待旦 [ zhěn gē dài dàn ]
释义:戈:古代的一种兵器;旦:早晨。意思是立志杀敌,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。形容时刻准备作战,
出处: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。”
形容事前有准备的成语(52个)
••阅读 2106
形容事前有准备的词语(2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没有准备的含有手字的成语
碍手碍脚,碍足碍手,白手成家,比手划脚,别具手眼,别出手眼,搏手无策,不切实际,不知所措,赤手空拳,重归于好,出手得卢,触手可及,触手生春,唾手可得,垂手可得,垂手而得,寸铁在手,措手不及,搓手顿足,大打出手,大显身手,丹青妙手,倒执手版,…
形容事前准备充足的成语
常备不懈,绸缪未雨,绸缪牖户,措手不及,大寒索裘,刀枪入库,厚积薄发,患至呼天,及时行乐,急来报佛脚,江心补漏,居安思危,决胜千里,渴而掘井,练兵秣马,临渴掘井,临阵磨刀,临阵磨枪,临难铸兵,摩厉以需,摩砺以须,摩厉以须,磨刀擦枪,厉兵秣马…
形容没形容没有准备的成语
不知所措,猝不及防,措手不及,事出意外,手忙脚乱,手足无措,惊惶失措
形容没有准备以手为成语
碍手碍脚,碍足碍手,白手成家,白手空拳,白手兴家,比手划脚,别具手眼,别出手眼,搏手无策,不知所措,不龟手药,赤手空拳,重归于好,重手累足,出手得卢,触手可及,触手生春,唾手可得,垂手可得,垂手而得,猝不及防,寸铁在手,措手不及,搓手顿足,…
含有手的成语形容没有准备
碍手碍脚,碍足碍手,白手成家,白手空拳,白手兴家,比手划脚,别具手眼,别出手眼,搏手无策,不龟手药,赤手空拳,重手累足,出手得卢,触手可及,触手生春,唾手可得,垂手可得,垂手而得,寸铁在手,措手不及,搓手顿足,大打出手,大显身手,丹青妙手,…
形容早有准备的成语
百无一失,备而不用,必操胜券,不败之地,擦掌磨拳,擦拳磨掌,常备不懈,持戈试马,绸缪桑土,绸缪未雨,绸缪牖户,蠢蠢欲动,撺拳拢袖,大寒索裘,笃定泰山,防患于未然,非同小可,膏车秣马,弓调马服,觥饭不及壶飧,裹粮坐甲,荷枪实弹,横戈跃马,横戈…
含手的成语形容没有准备
碍手碍脚,碍足碍手,白手成家,白手空拳,白手兴家,比手划脚,别具手眼,别出手眼,搏手无策,不龟手药,赤手空拳,重手累足,出手得卢,触手可及,触手生春,唾手可得,垂手可得,垂手而得,寸铁在手,措手不及,搓手顿足,大打出手,大显身手,丹青妙手,…
形容有准备而来的成语
备而不用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兵马不动,粮草先行,常备不懈,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,膏车秣马,弓调马服,觥饭不及壶飧,坚甲厉兵,狡兔三窟,鸠工庀材,居安思危,居安虑危,卷席而居,渴而掘井,窥间伺隙,励兵秣马,历兵秣马,历兵粟马,厉兵粟马,醴酒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