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哀声叹气 [ āi shēng tàn qì ]
释义: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八:“终日价没心没想,哀声叹气。”
2、不知轻重 [ bù zhī qīng zhòng ]
释义: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:“今世之人,惑者多以性养物,则不知轻重也。”
3、怆地呼天 [ chuàng dì hū tiān ]
释义:怆:悲伤,凄楚。悲痛地呼天喊地。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十卷:“又延两日,夫妻相继而亡,二子呛地呼天,号啕痛哭。”
4、沉厚寡言 [ chén hòu guǎ yán ]
释义:朴实稳重,不爱多说话。同“沉重少言”。
出处: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末帝本纪上》:“美容仪,性沉厚寡言,雅好儒士。”
6、沉重寡言 [ chén zhòng guǎ yán ]
释义:朴实稳重,不爱多说话。同“沉重少言”。
出处:明·朱国祯《涌幢小品·陈同甫谈兵》:“同甫夜思,幼安沉重寡言,因酒误发,若醒而悟,必杀我灭口。”
7、沉重少言 [ chén zhòng shǎo yán ]
释义:朴实稳重,不爱多说话。亦作“沉厚寡言”、“沉重寡言”。
出处:《魏书·道武七王传·河南王曜传》:“少有父风,颇览书传。沉重少言,宽和好士。”
8、迟疑不决 [ chí yí bù jué ]
释义:形容拿不定主意。
出处:《宋史·侯益传》:“尔往至彼,如益来,即置勿问,苟迟疑不决,即以便宜从事。”
9、大义凛然 [ dà yì lǐn rán ]
释义:大义:正义;凛然:严肃、或敬畏的样子。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,令人敬畏。
出处:清·顾炎武《日知录》卷二十:“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,上配天皇;条高后擅政之年,下系中宗,大义凛然。”
10、对答如流 [ duì dá rú liú ]
释义:对答:回答。回答问话象流水一样快。形容口才好,反应快。
出处:《北史·李孝伯传》:“风容闲雅,应答如流。”
11、谠言嘉论 [ dǎng yán jiā lùn ]
释义:公正、正直而有说服力的言论。
出处:《元史·张孔孙传》:“孔孙素以文学名,且善琴,工画山水竹石,而骑射尤精,及其立朝,谠言嘉论,有可观者,士论服之。”
12、笃论高言 [ dǔ lùn gāo yán ]
释义:确切高明的言论。
出处:清·王悔生《祭海峰先生文》:“笃论高言,谆谆训诫,沃我心灵,开我眉瞆。”
13、扼腕长叹 [ è wàn cháng tàn ]
释义:用手握腕,长声叹息。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。
出处: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臣所以泣血宵吟,扼腕长叹者也。”
14、刚直不阿 [ gāng zhí bù ē ]
释义:刚强正直,不逢迎,无偏私。
出处:明·周楫《西湖二集·救金鲤海龙王报德》:“并一生宦迹,刚直不阿之志,具表奏闻。”
15、过甚其辞 [ guò shèn qí cí ]
释义:指话说得过分,不符合实际情况。
出处:郭沫若《反正前后》第一篇三:“说来恐怕有些人不大肯信,以为我是过甚其辞。”
16、胡说八道 [ hú shuō bā dào ]
释义: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八回:“你那曾见《素问》、《难经》、《本草》、《脉诀》,是甚般章句,怎生注解,就这等胡说乱道,会甚么悬丝诊脉!”
17、疾言遽色 [ jí yán jù sè ]
释义:言语神色粗暴急躁。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
18、疾言厉色 [ jí yán lì sè ]
释义:疾:急速。说话急躁,脸色严厉。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
19、戟指怒目 [ jǐ zhǐ nǔ zhāng ]
释义:指着人,瞪着眼。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。
出处:马辂《国共和谈演义》第六回:“张学良还要解释,蒋早气得七窍生烟,戟指怒目。抗日,抗日,等我死了以后,你再去抗日好了!”
20、结结巴巴 [ jiē jiē bā bā ]
释义:形容说话不流利。也比喻凑合,勉强。
出处:老舍《骆驼祥子》十三:“结结巴巴的,他把昨夜晚的事说了一遍,虽然费力,可是说的不算不完全。”
21、疾言倨色 [ jí yán jù sè ]
释义: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同“疾言遽色”。
出处:《醒世恒言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》:“[二弟]稍不率教,辄跪于家庙之前,痛自督责,说自已德行不足,不能化诲……直待兄弟号泣请罪,方才起身。并不以疾言倨色相加也。”
22、侃侃而谈 [ kǎn kǎn ér tán ]
释义:理直气壮、从容不迫地说话。
出处: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。”
23、口若悬河 [ kǒu ruò xuán hé ]
释义:讲起话来滔滔不绝,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。形容能说会辨,说起来没个完。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
24、老气横秋 [ lǎo qì héng qiū ]
释义:形容老练而自负的神态。现形容自高自大,摆老资格。也形容缺乏朝气。
出处:南朝·齐·孔稚珪《北山移文》:“风情张日,霜气横秋。”
25、目挑眉语 [ mù tiāo méi yǔ ]
释义:以眉目挑逗传情。
出处:清·王韬《淞滨琐话·魏月波》:“彼此目挑眉语,心许已久,苦不得间。”
26、目语额瞬 [ mù yǔ é shùn ]
释义:眉毛眼睛能作态示意。形容处事精明狡猾。
出处:明·王志坚《表异录·邑里》:“目语额瞬,言市人精黠也。”
27、能说会道 [ néng shuō huì dào ]
释义:形容很会讲话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四回:“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,又长了一张巧嘴,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,在人跟前能说惯道,抓尖要强。”
28、喃喃自语 [ nán nán zì yǔ ]
释义:喃喃: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。小声地自己跟自己说话。
出处: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84回:“知圆听到这里,不觉嘻嘻一笑,喃喃自语道:‘救兵救兵,只落得狗咬洞宾。’”
29、能言善辩 [ néng yán shàn biàn ]
释义:能:善于。形容能说会道,有辩才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恰才灵壁之战,项王遣使征布会,布与龙且有隙,称病不赴,若得能言巧辩之士,说他归降,纵项王驰还……破项王必矣。”
30、平心静气 [ píng xīn jìng qì ]
释义:心情平和,态度冷静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四回:“且平心静气,暗暗访察,才能得这个实在;纵然访不着,外人也不能知道。”
形容说话情态成语(102个)
••阅读 1853
形容说话情态词语(1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说话算数讲信用的成语
九鼎一言,千金一诺,言而有信,一言九鼎,一诺千金
形容替别人说话的成语
拔刀相助,路见不平,抛砖引玉,越俎代庖
形容人说话好假的成语
泛泛而谈,口如悬河,口若悬河,能说会道,巧舌如簧,滔滔不绝,天花乱坠,甜言蜜语,心口不一,悬河泻水,有声有色,花言巧语
描写说话声音好听的成语
哀声叹气,唉声叹气,嗳声叹气,鼻息如雷,屏声息气,不断如带,不绝如缕,大音希声,咄嗟叱咤,扼腕叹息,二童一马,耳听八方,耳食之言,发聋振聩,沸反盈天,沸天震地,凤鸣鹤唳,蜂目豺声,风风韵韵,俯仰唯唯,歌声绕梁,鼓乐喧天,鼓吹喧阗,鼓衰力尽,…
形容人说话到位的成语
盛水不漏,持之有故,痴人说梦,打开天窗说亮话,滴水不漏,诡言浮说,海说神聊,好说歹说,和颜悦色,和颜说色,横说竖说,胡言乱语,胡诌乱说,胡说八道,胡说白道,胡说乱道,花说柳说,话长说短,会道能说,混说白道,讲经说法,漫无边际,茅塞顿开,能说…
形容他人说话算数的成语
低声细语,敢做敢当,绘声绘色,娇声娇气,开口见心,侃侃而谈,快马一鞭,灵牙利齿,说一不二,驷马难追,谈笑自若,言而有信,一言九鼎,一诺千金,喋喋不休,运筹帷幄
描述人说话很厉害的成语
出口成章,出言无忌,从容不迫,对答如流,浮文巧语,津津乐道,侃侃而谈,口如悬河,口若悬河,口齿伶俐,唠唠叨叨,理直气壮,伶牙俐齿,没完没了,妙语连珠,能言善辩,能说会道,巧舌如簧,随时随地,滔滔不绝,娓娓动听,娓娓而谈,文思敏捷,一语双关,…
描写人说话时的成语
百感交集,悲不自胜,悲愤填膺,悲痛欲绝,不卑不亢,不厌其烦,不知轻重,不露声色,长吁短叹,沉厚寡言,沉吟不语,沉默寡言,沉重寡言,沉重少言,迟疑不决,出口成章,出言不逊,促膝谈心,大发雷霆,大放厥词,谠言嘉论,低声细语,低声哑气,抵掌而谈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