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八斗之才 [ bā dǒu zhī cái ]
释义:才:才华。比喻人极有才华。
出处:《南史·谢灵运传》:“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独得八斗,我得一斗,自古及今共用一斗。”
2、博大精深 [ bó dà jīng shēn ]
释义:博:广,多。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。
出处:明·姜世昌《〈逸周书〉序》:“迄今读书,若揭日月而行千载,其博大精深之旨,非晚世学者所及。”
3、博览群书 [ bó lǎn qún shū ]
释义:博:广泛。广泛地阅读各种书。形容读书很多。
出处:《周书·庾信传》:“庾信,字子山,南阳新野人也。……幼而俊迈,聪敏绝伦,博览群书,尤善《春秋左氏传》。”
4、博学多才 [ bó xué duō cái ]
释义:学识广博,有多方面的才能。
出处:《晋书·郤诜传》:“诜博学多才,环伟倜傥,不拘细行,州郡礼命并不应。”
5、博学多闻 [ bó xué duō wén ]
释义:博学:广博。学识广博,见闻丰富。
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《荀子·修身》:“多闻曰博。”
6、不栉进士 [ bù zhì jìn shì ]
释义:栉:梳头。不绾髻插簪的进士。旧指有文采的女人。
出处:唐·刘讷言《谐喙录·不栉进士》:“关图有妹能文,每语人曰:‘有一进士,所恨不栉耳。’”
7、才貌双全 [ cái mào shuāng quán ]
释义:才学相貌都好。
出处: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·风月瑞仙亭》:“孩儿见他文章绝代,才貌双全,必有荣华之日,因此上嫁了他。”
8、才高八斗 [ cái gāo bā dǒu ]
释义:比喻人极有才华。
出处:《南史·谢灵运传》:“天下才共一石,曹子建独得八斗,我得一斗,自古及今共用一斗。”
9、才气过人 [ cái qì guò rén ]
释义:才:才能;气:气魄。才能气魄胜过一般的人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籍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,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。”
10、才疏学浅 [ cái shū xué qiǎn ]
释义:疏:浅薄。才学不高,学识不深(多用作自谦的话)。
出处: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神思》:“若学浅而空迟,才疏而徒速,以斯成器,未之前闻。”明·高明《琵琶记·南浦嘱别》:“你读书思量做状元,我只怕你学疏才浅。”
11、沧海遗珠 [ cāng hǎi yí zhū ]
释义: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人所遗漏。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。
出处:《新唐书·狄人杰传》:“仲尼称观过知仁,君可谓沧海遗珠矣。”
12、藏龙卧虎 [ cáng lóng wò hǔ ]
释义: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,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。
出处:北周·庾信《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》诗:“暗石疑藏虎,盘根似卧龙。”
13、踔绝之能 [ chuō jué zhī néng ]
释义:踔绝:高超。高超的本领、才能。
出处:《汉书·孔光传》:“非有踔绝之能,不相逾越。”
14、才华横溢 [ cái huá héng yì ]
释义:才华:表现于外的才能。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,很有才华。
出处:清·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·道光26年4月16日》:“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,长安诸友多称赏之。”
15、德才兼备 [ dé cái jiān bèi ]
释义:德:品德;才:才能;备:具备。既有好的思想品质,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娶小乔》第一折:“江东有一故友,乃鲁子敬,此人才德兼备。”
16、登高能赋 [ dēng gāo néng fù ]
释义:赋:写作。登得高,看得远,能够描绘形状,铺陈事势。指国家的有用人才。
出处:《诗经·鄘风·定之方中》:“终然允臧。”毛亨传:“升高能赋……可以为大夫。”
17、汗牛充栋 [ hàn niú chōng dòng ]
释义:栋:栋宇,屋子。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,存放时可堆至屋顶。形容藏书非常多。
出处:唐·柳宗元《陆文通墓表》:“其为书,处则充栋宇,出则汗牛马。”
18、手不释卷 [ shǒu bù shì juàn ]
释义:释:放下;卷:指书籍。书本不离手。形容勤奋好学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吕蒙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:“光武当兵马之务,手不释卷。”
19、学而不厌 [ xué ér bù yàn ]
释义:厌:满足。学习总感到不满足。形容好学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
20、学富五车 [ xué fù wǔ chē ]
释义:五车:指五车书。形容读书多,学识丰富。
出处:《庄子·天下》:“惠施多方,其书五车。”
21、学贯中西 [ xué guàn zhōng xī ]
释义:形容中文、外语都十分好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06回:“博了个熟识时务,学贯中西的名气。”
22、学识渊博 [ xué shí yuān bó ]
释义:指学识深而且广。
出处:孙犁《小说杂谈》:“我们可以说作者的学识渊博,但不会说他是在卖弄。”
23、辩才无碍 [ biàn cái wú ài ]
释义:碍:滞碍。本是佛教用语,指菩萨为人说法,义理通达,言辞流利,后泛指口才好,能辩论。
出处:《华严经》“若能知法永不灭,则得辩才无障碍;若能辩才无障碍,则能开演无边法。”
24、不学无术 [ bù xué wú shù ]
释义:学:学问;术:技能。原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。现指没有学问,没有本领。
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赞》:“然光不学亡术,暗于大理。”
25、不拘细行 [ bù jū xì xíng ]
释义:犹不拘小节。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任诞》“庚即送直,然后得还,经此数四”刘孝标注引《中兴书》:“峤有俊朗之目而不拘细行。”
26、出类拔萃 [ chū lèi bá cuì ]
释义:拔:超出;类:同类;萃:原为草丛生的样子,引伸为聚集。超出同类之上。多指人的品德才能。
出处: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“出于其类,拔乎其萃,自生民以来,未有盛于孔子也。”
27、出将入相 [ chū jiàng rù xiàng ]
释义:出征可为将帅,入朝可为丞相。指兼有文武才能的人,也指文武职位都很高。
出处:唐·崔颢《江畔老人愁》诗:“两朝出将复入相,五世迭鼓乘朱轮。”
28、出口成章 [ chū kǒu chéng zhāng ]
释义:说出话来就成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,口才好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都人士》:“彼都人士,狐裘黄黄,其容不改,出言成章。”
29、满腹经纶 [ mǎn fù jīng lún ]
释义:比喻政治见识和主张。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。
出处:《易·屯》:“云雷屯,君子以经纶。”
30、目不识丁 [ mù bù shí dīng ]
释义:连最普通的“丁”字也不认识。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张弘靖传》:“今天下无事,汝辈挽得两石力弓,不如识一丁字。”
形容人有文学的成语(34个)
••阅读 1391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人有精气神的好成语
红光满面,精神抖擞,精神焕发,炯炯有神,容光焕发,神采奕奕,生龙活虎,意气风发,英姿飒爽,心旷神怡,神采飞扬
关于教学的英语成语
博学多才,博览群书,匆匆忙忙,废寝忘食,精打细算,精益求精,开卷有益,囊萤映雪,牛角挂书,勤学苦练,十年寒窗,微不足道,韦编三绝,温故知新,行远自迩,悬梁刺股,学以致用,学无止境,学而不厌,学而后知不足,业精于勤,有所作为,凿壁偷光,专心致…
赞美人有智慧的成语
不动声色,才华横溢,材高知深,聪明才智,出类拔萃,从容不迫,大智若愚,大智大勇,急中生智,集思广益,教一识百,矜愚饰智,精明强干,绝圣弃智,姱容修态,料事如神,临危不乱,临危不惧,面不改色,神机妙算,无为而治,学贯中西,足智多谋,运筹帷幄
赞美人有本领的成语
八斗之才,百伶百俐,辨日炎凉,别具慧眼,冰雪聪明,博学多才,不慌不忙,不栉进士,不露锋芒,才华横溢,才高八斗,材优干济,超群绝伦,聪明一世,聪明伶俐,聪明能干,聪明绝世,聪明正直,出口成章,出将入相,出类拔萃,绰有余裕,从容不迫,大智若愚,…
花和女人有关的成语
騃女痴男,騃女痴儿,逼良为娼,闭月羞花,冰肌玉骨,冰雪聪明,不栉进士,姹紫嫣红,倡条冶叶,长舌之妇,车载船装,沉湎酒色,沉鱼落雁,痴儿呆女,痴男怨女,愁眉啼妆,出水芙蓉,楚楚动人,绰约多姿,寸男尺女,多嘴多舌,婀娜多姿,蛾眉皓齿,二八佳人,…
让人有上进心的成语
砥砺琢磨,甘心情愿,恨铁不成钢,弘奖风流,积雪囊萤,精进不休,恐后争先,囊萤积雪,如丘而止,孙康映雪,无所作为,下愚不移,朽木不雕,学如不及,映雪读书,诱掖后进,不甘雌伏,不甘落后
夸奖男人有魅力的成语
彪形大汉,才高八斗,才貌双绝,城北徐公,出口成章,唇红齿白,飞鸾翔凤,凤表龙姿,风度翩翩,风流人物,风流倜傥,风流潇洒,惊才风逸,口若悬河,龙潜凤采,龙驹凤雏,眉清目秀,面如傅粉,面如冠玉,明眸皓齿,拈花惹草,气宇不凡,气宇轩昂,千里之足,…
纪念大学的青春成语
白衣送酒,三月三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