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耻下问 [ bù chǐ xià wèn ]
释义: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,而不觉得不好意思。
出处:《论语·公冶长》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。”
2、不知所措 [ bù zhī suǒ cuò ]
释义:措:安置,处理。不知道怎么办才好。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。
出处: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《三国志·吴书·诸葛恪传》:“哀喜交并,不知所措。”
3、不知肉味 [ bù zhī ròu wèi ]
释义: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,因而辨不出肉味。后形容专心学习,吃东西辨不出味道。也形容生活困难,无肉可吃。
出处: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在齐闻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曰:‘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。”
4、大街小巷 [ dà jiē xiǎo xiàng ]
释义:城镇里的街道里弄,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六回:“正月十五日,上元佳节,好生晴朗,黄昏月上,六街三市,各处坊隅巷陌,点花放灯,大街小巷,都有社火。”
5、反复无常 [ fǎn fù wú cháng ]
释义:无常:变化不定。形容常常变化,一会儿是这样,一会儿又是那样,变动不定。
出处:南朝·梁·费昶《行路难》诗:“当年翻复无常定。”
6、干脆利索 [ gàn cuì lì suǒ ]
释义:简单爽快。同“干脆利落”。
出处:莫应丰《将军吟》第24章:“‘回去,回去!’政委朝门外把手一挥,干脆利索地答复了他。”
7、火冒三丈 [ huǒ mào sān zhàng ]
释义:形容愤怒到极点。
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,火冒三丈。”
8、两面三刀 [ liǎng miàn sān dāo ]
释义:比喻耍两面派手法,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。
出处: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二折:“岂知他有两面三刀,向夫主厮搬调。”
9、六臂三头 [ liù bì sān tóu ]
释义:比喻人的本事非凡,神通广大。
出处:明·孟称舜《死里逃生》第一折:“便六臂三头待怎么,料应飞不出这天罗嘑。”
10、能说会道 [ néng shuō huì dào ]
释义:形容很会讲话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七十四回:“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,又长了一张巧嘴,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,在人跟前能说惯道,抓尖要强。”
11、七窍生烟 [ qī qiào shēng yān ]
释义:七窍:口和两眼、两耳、两鼻孔。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。形容气愤到极点。
出处:清·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三回:“说罢,悻悻然转出来。把邓氏气得七窍生烟,觉得脑中一涌,喉里作动,旋吐出鲜血来。”
12、日上三竿 [ rì shàng sān gān ]
释义: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。形容太阳升得很高,时间不早了。也形容人起床太晚。
出处:《南齐书·天文志上》:“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,日出高三竿,朱色赤黄。”唐·韩愈《岁华纪丽》卷一:“日上三竿。古诗云:日上三竿风露消。”
13、肉跳心惊 [ ròu tiào xīn jīng ]
释义: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
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1回:“凤姐此时肉跳心惊,急急的向秋爽斋来。”
14、肉颤心惊 [ ròu chàn xīn jīng ]
释义: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同“肉跳心惊”。
出处: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回:“吾近日肉颤心惊,恐非吉兆。”
15、肉跳神惊 [ ròu tiào shén jīng ]
释义: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,十分害怕不安。同“肉跳心惊”。
出处:老舍《神拳》第三幕:“知县肉跳神惊坐立不安。”
16、三差两错 [ sān chā liǎng cuò ]
释义:比喻偶然的差错。
出处:魏巍《东方》第四部第七章:“你要出了三差两错,叫小堆八在前方知道了,我们可怎么对得起他!”
17、三茶六饭 [ sān chá liù fàn ]
释义: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。
出处:明 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 快嘴李翠莲记》:“做得粗,整得细,三茶六饭一时备。”
18、三长两短 [ sān cháng liǎng duǎn ]
释义: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。特指人的死亡。
出处:明·范文若《鸳鸯棒·恚剔》:“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,须一路寻上去,万一有三长两短,定要讨个明白。”
19、三朝元老 [ sān cháo yuán lǎo ]
释义:元老:资格最老,声望最高的老臣。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。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,为国元老。”
20、三从四德 [ sān cóng sì dé ]
释义: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。
出处:《仪礼·丧服·子夏传》:“妇人有三从之义,无专用之道。故未嫁从父,既嫁从夫,夫死从子。”《周礼·天官》:“九嫔掌妇学之法,以九教御: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”
21、三寸不烂之舌 [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]
释义: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。
出处: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”
22、三番五次 [ sān fān wǔ cì ]
释义:番:遍数。一再,多次。
出处:元·郑德辉《王粲登楼》第一折:“你将书呈三番两次调发小生到此,萧条旅馆,个月期程,不蒙放参。”
23、三寸之舌 [ sān cùn zhī shé ]
释义: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。
出处:《史记·平原君虞卿列传》:“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”
24、三班六房 [ sān bān liù fáng ]
释义:三班:指皂、壮、快班,均为差役;六房:指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房,均为书办胥吏。明、清时州县衙门中吏役的总称。
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想这新年大节,老爷衙门里,三班六房,那一位不送帖子来。”
25、三曹对案 [ sān cáo duì àn ]
释义:指审问对质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11回:“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,要三曹对案。”
26、三分鼎足 [ sān fēn dǐng zú ]
释义:鼎:古代炊具,三足两耳。比喻三方分立,互相抗衡。
出处: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臣愿披腹心,输肝胆,效愚计,恐足下不能用也。诚能听臣之计,莫若两利而俱存之,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,其势莫敢先动。”
27、三对六面 [ sān duì liù miàn ]
释义: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,办理手续或说明情由。
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:“回头我自会请三先生来,大家三对六面讲个明白。”
28、三过其门而不入 [ sān guò qí mén ér bù rù ]
释义: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,后比喻热心工作,因公忘私。
出处: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、稷当平世,三过其门而不入。”
29、三坟五典 [ sān fén wǔ diǎn ]
释义: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十二年》:“是能读《三坟》、《五典》、《八索》、《九丘》。”
30、三马同槽 [ sān mǎ tóng cáo ]
释义: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。也泛指阴谋篡权。
出处: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三国魏正始后,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,屏除异己,时有‘三马同槽’之目。三马,隐指懿父子三人。”
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(10个)
- 三九之位三:三公;九:九卿。指官位很高的人。
- 三人一龙1.喻三人友善如一体。
- 三仕三已仕:作官;已:指被罢免。三次作官,又三次被罢免。形容心胸开阔,对作官和罢官都不在乎。
- 三军暴骨三军:指所有军队;暴:晒。三军的尸骨暴露于战场。形容战败,使军士尸横战场。
- 三十六策1.犹言三十六计。
- 三十六计中国古代专讲军事谋略的兵书。约成书于明、清之际。分胜战计、敌战计、攻战计、混战计、并战计、败战计六套计谋,每套又分六计,全书共三十六计。每计由解语和按语两部分组成:解语多引用兵法和《易经》;按语是对解语的阐释,引用战例参证。
- 三十六雨指天下太平,五谷丰登。
- 三寸之辖辖:车轴头上穿的小铁棍,管住轮子使其不脱落。指车辖。比喻事物的关键。
- 三尺童儿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。
- 三尺童蒙指年幼还不太懂事的儿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