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足挂齿 [ bù zú guà chǐ ]
释义:不足:不值得;挂齿:放在嘴上讲。表示不值得一提。
出处:《汉书·孙叔通传》:“此特群盗鼠窃狗盗,何足置齿牙间哉?”
2、大慈大悲 [ dà cí dà bēi ]
释义:慈:用爱护心给予众生以安乐;悲:用怜悯心解除众生的痛苦;慈悲:佛家语,救人苦难。形容人心肠慈善。
出处:《妙法莲花经·譬喻品》:“大慈大悲,常无懈倦,恒求善事,利益一切。”
3、固执己见 [ gù zhí jǐ jiàn ]
释义: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,不肯改变。
出处:《宋史·陈宓传》:“固执己见,动失人心。”
4、可有可无 [ kě yǒu kě wú ]
释义:可以有,也可以没有。指有没有都无关紧要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:“因此把一切都看成浊物,可有可无。”
5、若无其事 [ ruò wú qí shì ]
释义:象没有那回事一样。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。
出处:《晚清文学丛钞》:“雪岩若无其事,说不妨事,一面教人拿名片去县里把人放了,一面教把甥王爷请来商酌其事。”
6、视而不见 [ shì ér bù jiàn ]
释义:指不注意,不重视,睁着眼却没看见。也指不理睬,看见了当作没看见。
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7、熟视无睹 [ shú shì wú dǔ ]
释义:熟视:经常看到,看惯;无睹:没有看见。看惯了就象没看见一样。也指看到某种现象,但不关心,只当没有看见。
出处:晋·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静听不闻雷霆之声,熟视不睹泰山之形。”唐·韩愈《应科目时与人书》:“是以有力者遇之,熟视之若无睹也。”
8、说三道四 [ shuō sān dào sì ]
释义:形容不负现任地胡乱议论。
出处:清·崔灏《通俗编·言笑》:“莫学他人不知朝暮,走启蒙乡村,说三道四。”
9、我行我素 [ wǒ xíng wǒ sù ]
释义:素:平素,向来。不管人家怎样说,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。
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素富贵行乎富贵,素贫贱行乎贫贱,素夷狄行乎夷狄,素患难行乎患难,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”
10、无动于衷 [ wú dòng yú zhōng ]
释义:衷:内心。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。指对应该关心、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,置之不理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三回:“以至顶到如今,偏偏碰着这位制军是不轻容易见客的,他见也好,不见也好,便也漠然无动于中了。”
11、无足轻重 [ wú zú qīng zhòng ]
释义:没有它并不轻些,有它也并不重些。指无关紧要。
出处:宋 欧阳修《答吴充秀才书》:“修材不足用于时,仕不足荣于世,其毁誉不足轻重,气力不足动人。”
12、心不在焉 [ xīn bù zài yān ]
释义:心思不在这里。指思想不集中。
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13、趾高气扬 [ zhǐ gāo qì yáng ]
释义:趾高:走路时脚抬得很高;气扬:意气扬扬。走路时脚抬得很高,神气十足。形容骄傲自满,得意忘形的样子。
出处:先秦·左丘明《左传·桓公十三年》:“莫敖必败,举趾高,心不固矣。”
14、置若罔闻 [ zhì ruò wǎng wén ]
释义:置:放,摆;若:好象。放在一边,好象没有听见似的。指不予理睬。
出处:明 朱国祯《涌幢小品》:“当中书言时,沈宜厉声力折,只因心中恼他,置若罔闻。”
15、不闻不问 [ bù wén bù wèn ]
释义:闻:听。人家说的不听,也不主动去问。形容对事情不关心。
出处: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,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,竟如‘槁木死灰’一般,一概不问不闻,惟知侍亲养子。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
16、不屑一顾 [ bù xiè yī gù ]
释义:不屑:不值得,不愿意;顾:看。认为不值得一看。形容极端轻视。
出处:明·方孝儒《送龚彦佐序》:“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,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,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。”
17、不以为然 [ bù yǐ wéi rán ]
释义:然:是,对。不认为是对的。表示不同意或否定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再乞罢详定役法状》:“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,只当招募,不当定差,执政不以为然。”
18、不以为意 [ bù yǐ wéi yì ]
释义:不把它放在心上。表示对人、对事抱轻视态度。
出处:北魏 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》:“临淄官徒有在京邑,闻怀砖慕势,咸共耻之,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。”
19、满不在乎 [ mǎn bù zài hū ]
释义:丝毫不在意。
出处:朱自清《执政府大屠杀记》:“区区一条生命,在他们眼里,正和一根草,一堆马粪一般,是满不在乎的!”
20、漫不经心 [ màn bù jīng xīn ]
释义:漫:随便。随随便便,不放在心上。
出处:明 朱国桢《涌幢小品 存问》:“近见使者至城外,仅主家周旋,有司漫不经心。”
21、漠不关心 [ mò bù guān xīn ]
释义:漠:冷淡。态度冷淡,毫不关心。
出处:明 朱之瑜《与冈骑昌纯书二首》:“至于一身之荣瘁,禄食之厚薄,则漠不关心,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。”
22、微不足道 [ wēi bù zú dào ]
释义:微:细,小;足:值得;道:谈起。微小得很,不值得一提。指意义、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。
出处:清 阎尔梅《白耷山人文集》:“又好读古人书,遇古人有气谊、事功、文章者,辄慨然欣慕,其卑不足值者,心鄙夷之。”
23、毫不在乎 [ háo bù zài hū ]
释义:毫:丝毫,形容细小;在乎:在意。形容丝毫不在意、无所谓的样子
出处: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四卷第47章:“但仍然毫不在乎地开着车来到这偏僻山庄,给生活于困境的孤儿寡母送这送那,关怀备至……”
24、毫不在意 [ háo bù zài yì ]
释义: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
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一回:“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,毫不在意。”
完全不放在心上的成语(24个)
••阅读 2425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性格完全不同的成语
聪明伶俐,大相径庭,胆小怕事,得意洋洋,多愁善感,干脆利落,好吃懒做,豪放不羁,患得患失,见利忘义,见异思迁,截然不同,迥然不同,快言快语,老实巴交,落落大方,慢条斯理,勉为其难,婆婆妈妈,普普通通,人各有志,善解人意,少言寡语,实事求是,…
形容思想和言行完全一致的成语
表里不一,表里相应,始终如一,心口如一,心口不一,言不由衷,言行一致,言而有信,言行不贰,言行抱一,言行相顾,言行相符,坐言起行,表里如一
形容意思完全相反的成语
北辙南辕,北辕适楚,背道而驰,惩前毖后,承上启下,承前启后,尺短寸长,出力不讨好,除旧布新,大同小异,大街小巷,戴盆望天,顶天立地,东奔西走,东张西望,反其道而行之,反其意而用之,翻天覆地,翻来覆去,返老还童,改天换地,高岸为谷,各执己见,…
形容事物完全消亡的成语
荡然无存,回光反照,灰飞烟灭,天塌地陷,无影无踪,烟消云散,销声匿迹,行尸走肉,自取灭亡,转瞬即逝
形容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成语
掉以轻心,聚精会神,漫不经心,漠不关心,全神贯注,随随便便,专心致志,心不在焉
形容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的成语
大公无私,大义凛然,挺身而出,置之度外
样子完全相同可以用四字成语来形容
别无二致,毫发不爽,毫无二致,平淡无奇,如出一辙,一式一样,一模一样
形容完全不害怕的成语
从容不迫,大惊失色,胆小如鼠,奋不顾身,狗仗人势,毫无顾忌,回嗔作喜,谨小慎微,慷慨就义,临危不惧,临难不惧,面不改容,面不改色,气壮胆粗,室如悬罄,视死如归,所向无敌,无所畏惧,无私无畏,骁勇善战,义无反顾,有恃无恐,镇定自若,大义凛然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