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案兵束甲 [ àn bīng shù jiǎ ]
释义:放下兵器,捆束铠甲。指停止作战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若不能当,何不案兵束甲,北面而事之!”
2、不可胜数 [ bù kě shèng shǔ ]
释义:胜:尽;计:核算。数也数不过来。形容数量极多。
出处:《墨子·非攻中》:“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,不可胜数。”
3、不顾一切 [ bù gù yī qiè ]
释义:什么都不顾。
出处:叶圣陶《孤独》:“既然见到一点儿光,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。”
4、不知所言 [ bù zhī suǒ yán ]
释义:形容说话内容混乱,无法理解。同“不知所云”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臣不胜受恩感激,今当远离,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”
5、诚惶诚恐 [ chéng huáng chéng kǒng ]
释义:诚:实在,的确;惶:害怕;恐:畏惧。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。
出处:汉·杜诗《乞退郡疏》:“奉职无效,久窃禄位,令功臣怀愠,诚惶诚恐。”
6、乘龙快婿 [ chéng lóng kuài xù ]
释义:乘龙:女子乘坐于龙上得道成仙。快婿:称意的女婿。旧时指才貌双全的女婿。也用作誉称别人的女婿。
出处:《魏书·刘昞传》:“……昞遂奋衣来坐,神志肃然,曰:‘向闻先生欲求快女婿,昞其人也。’瑀遂以女妻之。”
7、草船借箭 [ cǎo chuǎn jiè jiàn ]
释义:运用智谋,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。
出处:用奇谋孔明借箭,献密计黄盖受刑。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6回回目
8、赤身裸体 [ chì shēn luǒ tǐ ]
释义:赤:光着。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4回:“耀武扬威,辱骂不绝;多有解衣卸甲,赤身裸体,或谁或坐。”
9、出谋划策 [ chū móu huà cè ]
释义:谋:计谋;划:筹划。制定计谋策略。指为人出主意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:“汝依违观望其间,并不见出奇画策,无非因人成事。”
10、出人意外 [ chū rén yì wài ]
释义:出于人们的意料之外,都没想到的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一:“却又有转眼贫富出人意外,眼前事分毫算不得准的哩!”
11、大获全胜 [ dà huò quán shèng ]
释义:获:擒获俘虏,夺取敌方辎重;全:完全。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葛令公生遣弄珠儿》:“唐兵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,走得快的,逃了性命,略迟慢些,就成沙场之鬼……梁家大获全胜。”
12、大惊失色 [ dà jīng shī sè ]
释义:非常害怕,脸色都变了。
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群臣皆惊愕失色,莫敢发言。”
13、大惑不解 [ dà huò bù jiě ]
释义:感到非常迷惑,不能理解。
出处:《庄子·天地》:“大惑者终身不解,大愚者终身不灵。”
14、箪食壶浆 [ dān sì hú jiāng ]
释义:食:食物;浆:汤。百姓用箪盛饭,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。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。
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箪食壶浆以迎王师。”
15、淡泊明志 [ dàn bó míng zhì ]
释义: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。
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戒子书》: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。”
16、道不拾遗 [ dào bù shí yí ]
释义:遗:失物。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。形容社会风气好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国无盗贼,道不拾遗。”《战国策·秦策一》:“道不拾遗,民不妄取。”
17、得意洋洋 [ dé yì yáng yáng ]
释义:洋洋:得意的样子。形容称心如意、沾沾自喜的样子。
出处: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”
18、度德量力 [ duó dé liàng lì ]
释义:度:估量;德:德行。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,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。
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度德而处之,量力而行之。”
19、毒蛇猛兽 [ dú shé měng shòu ]
释义: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。比喻贪暴者。
出处:孙中山《民权主义》第一讲:“在人同兽争的时代,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,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。”
20、发号施令 [ fā hào shī lìng ]
释义:号:号令;施:发布。发布命令。现在也用来形容指挥别人。
出处:《尚书·冏命》:“发号施令,罔有不藏。”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发号施令,天下莫不从风。”
21、反复无常 [ fǎn fù wú cháng ]
释义:无常:变化不定。形容常常变化,一会儿是这样,一会儿又是那样,变动不定。
出处:南朝·梁·费昶《行路难》诗:“当年翻复无常定。”
22、方寸之地 [ fāng cùn zhī dì ]
释义:指心。
出处:《列子·仲尼篇》:“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,文挚自后向明而望之,既而曰:‘嘻!吾见子之心矣:方寸之地虚矣。”
23、放虎归山 [ fàng hǔ guī shān ]
释义:把老虎放回山去。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,留下祸根。
出处:晋·司马彪《零陵先贤传》:“璋遣法正迎刘备,巴谏曰:‘备,雄人也,入必为害,不可内也。’既入,巴复谏曰:‘若使备讨张鲁,是放虎于山林也。’璋不听。”
24、愤愤不平 [ fèn fèn bù píng ]
释义:愤愤:很生气的样子。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:“王子成父诸人,俱愤愤不平,请于桓公,欲劫鲁侯,以报曹沫之辱。”
25、伏龙凤雏 [ fú lóng fèng chú ]
释义:伏龙:(卧龙)诸葛孔明。凤雏:庞士元。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,军事家。后指隐而未现的有较高学问和能耐的人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襄阳记》:“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。德操曰:‘儒生俗士,岂识时务?识时务者在乎俊杰。此间自有伏龙、凤雏。’备问为谁,曰:‘诸葛孔明、庞士元也。’
26、负阻不宾 [ fù zǔ bù bīn ]
释义:犹言负固不服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亮毗佐危国,负阻不宾。”
27、盖世无双 [ gài shì wú shuāng ]
释义:盖:压倒,超过。才能或武艺当代第一,没有人能比得上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“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。”
28、肝心若裂 [ gān xīn ruò liè ]
释义:比喻极痛心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腾用伤悼,肝心若裂。”
29、攻城略地 [ gōng chéng lüè dì ]
释义:略:掠夺。攻打城市,掠夺土地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兵略训》:“攻城略地,莫不降下。”
30、苟全性命 [ gǒu quán xìng mìng ]
释义:苟:苟且,姑且。苟且保全性命。
出处: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出师表》:“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”
诸葛亮形容诸葛亮的词语故事(7个)
- 一日一夜1.一昼夜。
- 六出祁山三国蜀汉诸葛亮攻魏的战事。相传公元228-234年,诸葛亮六次出祁山(今甘肃礼县东)攻击曹魏,第一次因马谡战败而退兵,后五次因供给不继等原因不果。实际上,诸葛亮率军出祁山仅两次。
- 如意郎君如意:符合心意;郎君:妇女对丈夫的称呼。指称心如意的丈夫。
- 散骑常侍1.官名。秦汉设散骑(皇帝的骑从)和中常侍,三国魏时将其并为一官,称"散骑常侍"。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,以备顾问。晋以后,增加员额,称员外散骑常侍,或通直散骑常侍,往往预闻要政。南北朝时属集书省,隋代属门下省,唐代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,在门下省者称左散骑常侍,在中书省者称右散骑常侍。虽无实际职权,仍为尊贵之官,多用为将相大臣的兼职。宋代不常置,金元以后废。参阅《宋书.百官志下》﹑《通典.职官三》﹑《续通典.职官三》。
- 深入不毛不毛:指不生长庄稼的贫瘠土地或地带。深入到荒凉的地方。
- 豪杰并起豪杰:英雄,也指有杰出才干之人。到处都涌现出英雄人物。
- 随类相从指按类归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