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愧不作 [ bù kuì bù zuò ]
释义:愧、怍:惭愧。光明正大,问心无愧。
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。”
2、不愧不怍 [ bù kuì bù zuò ]
释义:愧、怍:惭愧。形容光明正大,问心无愧。
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。”
3、惭凫企鹤 [ cán fú qǐ hè ]
释义:比喻惭愧自己的短处,羡慕别人的长处。
出处: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养气》:“若夫器分有限,智用无涯,或惭凫企鹤,沥辞镌思。”
4、当之无愧 [ dāng zhī wú kuì ]
释义:无愧:毫无愧色。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,无须感到惭愧。
出处:宋 欧阳修《回丁判官书》:“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,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。”
5、俯仰无愧 [ fǔ yǎng wú kuì ]
释义:比喻没有做亏心事,并不感到惭愧。
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愧于人。”
6、光明正大 [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]
释义:心怀坦白,言行正派。
出处:《朱子语类》卷七三:“圣人所说底话,光明正大。”
7、汗流浃背 [ hàn liú jiā bèi ]
释义:浃:湿透。汗流得满背都是。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现也形容出汗很多,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伏皇后纪》:“操出,顾左右,汗流浃背。”
8、厚颜无耻 [ hòu yán wú chǐ ]
释义:颜:脸面。指人脸皮厚,不知羞耻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南朝·齐·孔稚圭《北山移文》:“岂可使芳杜厚颜,薜荔蒙耻。”
9、后悔无及 [ hòu huǐ wú jí ]
释义:后悔已经来不及了。
出处:《左传·哀公六年》:“既成谋矣,何及其未作也,先诸?作而后悔,亦无及也。”
10、悔恨交加 [ huǐ hèn jiāo jiā ]
释义:交加:一起袭来,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。既后悔又怨恨。形容非常懊悔痛心。
11、汗流至踵 [ hàn liú zhì zhǒng ]
释义:汗出得多,流到脚跟。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。
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御寇伏地,汗流至踵。”
12、汗流浃踵 [ hàn liú jiā zhǒng ]
释义:汗出得多,流到脚跟。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晚霞》:“[阿端]意计穷蹙,汗流浃踵。”
13、汗流接踵 [ hàn liú jiē zhǒng ]
释义:汗出得多,流到脚跟。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柳氏子》:“柳在椟中,历历闻之,汗流接踵,不敢出气。”
14、后悔莫及 [ hòu huǐ mò jí ]
释义:后悔:事后的懊悔。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。
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上》:“反水不收,后悔不及。”
15、后悔不及 [ hòu huǐ bù jí ]
释义:后悔已经来不及了。
出处:《左传·哀公六年》:“既成谋矣,何及其未作也,先诸?作而后悔,亦无及也。”
16、疚心疾首 [ jiù xīn jí shòu ]
释义:疚:久病,忧虑。因歉疚而内心不安。心中不安,头痛脑胀。形容十分悲痛忧愁或不安。
出处:《魏书·显祖记》:“朕思百姓病苦,民多非命,明发不寐,疚心疾首,是以广集良医,远采名药,欲以救护兆民。”
17、愧天怍人 [ kuì tiān zuò rén ]
释义:怍:惭愧。对天对人,都感到惭愧。指做了亏心事无脸见人。
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。”
18、立足之地 [ lì zú zhī dì ]
释义:站脚的地方。也比喻容身的处所。
出处:清 湘灵子《轩亭冤》:“你们这班狂妄之徒,还有立足之地么?”
19、内省不疚 [ nèi xǐng bù jiù ]
释义:指自我反省,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,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。
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内省不疚,夫何忧何惧?”
20、噬脐无及 [ shì qí wú jí ]
释义:自咬腹脐够不着。比喻后悔不及。亦作“噬脐莫及”。
出处:唐·高彦休《唐阙史·卢相国指挥镇州事》:“一失其机,噬脐无及。”
21、痛心疾首 [ tòng xīn jí shǒu ]
释义:疾首:头痛。形容痛恨到了极点。
出处: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:“诸侯备闻此言,斯是用痛心疾首,匿就寡人。”
22、痛不欲生 [ tòng bù yù shēng ]
释义:悲痛得不想活下去。形容悲痛到极点。
出处:宋·吕大钧《吊说》:“其恻怛之心、痛疾之意不欲生。”
23、问心无愧 [ wèn xīn wú kuì ]
释义:问心:问问自己。扪心自问,毫无愧色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二回:“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,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,自可以问心无愧。”
24、无地自容 [ wú dì zì róng ]
释义: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。形容非常羞愧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志·管宁传》:“夙宵战怖,无地自厝。”
26、一言不发 [ yī yán bù fā ]
释义:一句话也不说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卷一:“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,一言不发,啼哭起来。”
27、自愧不如 [ zì kuì bù rú ]
释义:弗:不。自己惭愧不如别人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一》:“明日徐公来,熟视之,自以为不如。”
28、追悔莫及 [ zhuī huǐ mò jí ]
释义:后悔也来不及了。
出处:汉·晁错《上书言兵事》:“夫以人之死争胜,跌而不振,则悔之亡及也。”
29、自觉形秽 [ zì jué xíng huì ]
释义:本指羞愧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。后也泛指与人相比,自愧不如。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容止》:“骠骑王武子,是卫玠之舅,俊爽有风姿。见玠辄叹曰:‘珠玉在侧,觉我形秽。’”
30、自愧弗如 [ zì kuì fú rú ]
释义: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邵九娘》:“妻亦心贤之,然自愧弗如,积惭成忌。”
形容内疚的词语有哪些(9个)
- 卑陬失色卑陬:惭愧的样子。表示十分惭愧,面失常态。
- 忝列衣冠忝:有愧于,常用作廉词;衣冠:指士以上的服饰,引申为士绅。勉强名列士绅的行列之中而感到惭愧。
- 感愧无地无地:没有一丝一毫的空余之地。形容对人的感激、惭愧到了极点。
- 愧汗无地愧汗:因惭愧而流汗。惭愧得无地自容。
- 抱罪怀瑕瑕:美玉上的斑点,比喻缺点错误。指因犯过错误而感到内疚。
- 涤私愧贪涤:清除;私:私心;愧:惭愧;贪:贪心。清除私心,对贪心感到惭愧。这是一种内心自我修养的要求。
- 羞愧满面羞愧:感到羞耻和惭愧。满脸都表现出羞耻和惭愧的表情。形容因做错事而内疚和惭愧。
- 自反无愧摸着胸口自问,毫无惭愧之处。
- 面有愧色愧:惭愧。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。形容有所内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