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哀哀父母 [ āi āi fù mǔ ]
释义:可哀呀可哀,我的父母啊!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,对父母病痛、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蓼莪》:“蓼蓼者莪,匪莪伊蒿,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。”
2、哀梨蒸食 [ āi lí zhēng shí ]
释义:将哀梨蒸着吃。比喻不识货。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。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南郡每见人不快,辄嗔曰:‘君得哀家梨,当复不蒸食不?’”
3、哀莫大于心死 [ āi mò dà yú xīn sǐ ]
释义:指最可悲哀的事,莫过于思想顽钝,麻木不仁。
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夫哀莫大于心死,而人死亦次之。”
4、哀哀欲绝 [ āi āi yù jué ]
释义:绝:断气,死。形容极其悲痛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:“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。”
5、哀丝豪竹 [ āi sī háo zhú ]
释义:丝、竹:弦乐、管乐的通称;豪竹: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。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》诗:“酒肉如山又一时,初筵哀丝动豪竹。”
6、哀兵必胜 [ āi bīng bì shèng ]
释义: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,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。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,必定能取胜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六十九章:“祸莫大于轻敌,轻敌几丧吾宝,故抗兵相加,哀者胜矣。”
7、哀思如潮 [ āi sī rú cháo ]
释义: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。形容极度悲痛。
出处:京剧《平原作战》第五场:“哀思如潮热泪洒,平川有边仇无涯。”
8、哀而不伤 [ āi ér bù shāng ]
释义:哀:悲哀;伤:伤害。忧愁而不悲伤。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。
出处:《论语·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关雎》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’”
9、哀天叫地 [ āi tiān jiào dì ]
释义:哀:悲哀。悲哀地呼天喊地。形容悲痛至极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5回:“平儿、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,贾政心中也有些烦难,顾了这里,丢不下那里。”
10、哀感天地 [ āi gǎn tiān dì ]
释义:形容极其哀痛,使天地都为之感动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一:“王闻失声号恸,哀感天地。”
11、哀痛欲绝 [ āi tòng yù jué ]
释义:伤心得要死。形容悲痛到了极点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三回:“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。”
12、哀感中年 [ āi gǎn zhōng nián ]
释义: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。
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:“谢太傅(安)语王右军(王羲之)曰:‘中年伤于哀乐,与亲友别,辄作数是恶。’”
13、哀告宾服 [ āi gào bīn fú ]
释义:宾服: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,表示依服、服从。后泛指归顺、服从。指哀求饶恕,愿意服从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一折:“我见他慌悚踌躇,左支右吾,跪在街衢,哀告宾服。”
14、哀鸿遍野 [ āi hóng biàn yě ]
释义:哀鸿:哀鸣的鸿雁。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。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、呻吟呼号的饥民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”
15、哀毁骨立 [ āi huǐ gǔ lì ]
释义:哀:悲哀;毁:损坏身体;骨立:形容极瘦,只剩下骨架。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韦彪传》:“孝行纯至,父母卒,哀毁三年,不出庐寝。服竟,羸瘠骨立异形,医疗数年乃起。”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德行》:“王戎虽不备礼,而哀毁骨立。”
16、爱别离苦 [ ài bié lí kǔ ]
释义:佛家语,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。
出处:《瑜伽师地论》卷六十一:“云何爱别离苦?当知此苦,亦由五相。”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三:“问:‘如何是至极之谈?’曰:‘爱别离苦。’”
17、安贫乐道 [ ān pín lè dào ]
释义:安于贫穷,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。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杨彪传》:“安贫乐道,恬于进趣。”
18、安堵乐业 [ ān dǔ lè yè ]
释义:安堵:相安,安定。犹言安居乐业。
出处:三国魏·钟会《檄蜀文》:“百姓士民,安堵乐业。农不易亩,市不回肆。”
19、安居乐业 [ ān jū lè yè ]
释义:安:安定;乐:喜爱,愉快;业:职业。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。
出处:《老子》:“民各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俗,乐其业,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《汉书·货殖列传》“各安其居而乐其业,甘其食而美其服。”
20、安身为乐 [ ān shēn wéi lè ]
释义:身子安定就是快乐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秦宓传》:“安身为乐,无忧为福。”
21、哀鸿遍地 [ āi hóng biàn dì ]
释义:哀鸿:哀鸣的鸿雁。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。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、呻吟呼号的饥民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”
22、哀毁瘠立 [ āi huǐ jī lì ]
释义: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。
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二回:“众亲戚已到,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,然后大殓治丧。蘧公子哀毁瘠立,极尽半子之谊。”
23、哀声叹气 [ āi shēng tàn qì ]
释义: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八:“终日价没心没想,哀声叹气。”
24、安身乐业 [ ān shēn lè yè ]
释义:指安稳快乐地过日子。
出处:《红楼梦》第六五回:“倘或一日他知道了,岂肯干休?势必有一场大闹。你二人不知谁生谁死,这如何便当作安身乐业的去处?”
25、安生乐业 [ ān shēng lè yè ]
释义:犹安居乐业。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。
出处:《汉书·严助传》:“使元元之民安生乐业,则泽被万世,传之子孙,使之无穷。”
26、安家乐业 [ ān jiā lè yè ]
释义:犹安居乐业。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。
出处: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薄收赋税,毋殚民财,使天下黎元咸安家乐业。”
27、安土乐业 [ ān tǔ lè yè ]
释义:安居本土,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。
出处:汉扬雄《连珠》:“吏不苟暴,役赋不重,财力不伤,安土乐业,民之乐也。”
28、安心乐意 [ ān xīn lè yì ]
释义:原指心情安宁,情绪愉快。后多指内心情愿,十分愉快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十四回:“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乐意的孝敬我妈妈,比亲媳妇还强十倍呢。”
29、勃然大怒 [ bó rán dà nù ]
释义:勃然:突然。突然变脸大发脾气。
出处:汉·班固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是故皇天勃然发怒。”
30、伯乐相马 [ bó lè xiàng mǎ ]
释义:伯乐: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,姓孙名阳,善相马。指个人或集体发现、推荐、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。
出处: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七:“使骥不得伯乐,安得千里之足。”唐·韩愈《杂说》四:“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”
喜怒哀乐生活的词语(1个)
- 喑恶叱咤指发怒而厉声喝叫。形容风云人物威势很大。
喜怒哀乐生活的成语智能推荐
- 大起大落 大幅度地起落。形容变化大。
- 哀乐相生 悲痛和喜乐互为因果
- 喜怒哀乐 喜欢、恼怒、悲哀、快乐。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。
- 喜怒不形于色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。指人沉着而有涵养,感情不外露。
- 看破红尘 旧指看透人生,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。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、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。
- 喜怒无常 一会儿高兴,一会儿生气。形容态度多变。
- 形具神生 形:形体;神:精神。人的形体具备,精神随之产生。
- 千金买骨 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。比喻求贤若渴,喻重视人才,渴望得到人才。。
- 喜怒无处 处:定,常。一会儿高兴,一会儿生气。情绪变化无定
- 喜怒哀惧 喜欢、恼怒、悲哀、恐惧。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