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愧屋漏 [ bù kuì wū lòu ]
释义:愧:惭愧;屋漏: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。原意是虽在宗庙里,但无愧畏之心。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,不起坏念头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:“相在尔室,尚不愧于屋漏。”
2、不愧不作 [ bù kuì bù zuò ]
释义:愧、怍:惭愧。光明正大,问心无愧。
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。”
3、不好意思 [ bù hǎo yì sī ]
释义: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。②害羞;难为情。
出处:?
4、不愧不怍 [ bù kuì bù zuò ]
释义:愧、怍:惭愧。形容光明正大,问心无愧。
出处: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。”
5、惭凫企鹤 [ cán fú qǐ hè ]
释义:比喻惭愧自己的短处,羡慕别人的长处。
出处: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养气》:“若夫器分有限,智用无涯,或惭凫企鹤,沥辞镌思。”
6、车尘马足 [ chē chén mǎ zú ]
释义:①指车马奔波。亦喻人世俗事。②指代车骑。敬称对方时亦用之。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相州昼锦堂记》:“奔走骇汗,羞愧俯伏,以自悔罪于车尘马足之间。”
7、城门鱼殃 [ chéng mén yú yāng ]
释义:城门失火,大家都到护城河取水,水用完了,鱼也死了。比喻因受连累而遭到损失或祸害。
出处:明·李东阳《尹公墓志铭》:“城门鱼殃,昆岗玉碎。”
8、当之无愧 [ dāng zhī wú kuì ]
释义:无愧:毫无愧色。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,无须感到惭愧。
出处:宋 欧阳修《回丁判官书》:“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,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。”
9、耳红面赤 [ ěr hóng miàn chì ]
释义:耳朵和面部都红了。形容过于用力、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。
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61回:“忽见禁子走来,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。倪完吃了一惊,不觉耳红面赤。”
10、俯仰无愧 [ fǔ yǎng wú kuì ]
释义:比喻没有做亏心事,并不感到惭愧。
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愧于人。”
11、忿忿不平 [ fèn fèn bù píng ]
释义: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同“愤愤不平”。
出处:《禅真逸史》第一回:“此时过往人众,见齐德受亏,俱忿忿不平。”
12、光明正大 [ guāng míng zhèng dà ]
释义:心怀坦白,言行正派。
出处:《朱子语类》卷七三:“圣人所说底话,光明正大。”
13、甘拜下风 [ gān bài xià fēng ]
释义:表示真心佩服,自认不如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如此议论,才见读书人自有卓见,真是家学渊源,妹子甘拜下风。”
14、汗流浃背 [ hàn liú jiā bèi ]
释义:浃:湿透。汗流得满背都是。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。现也形容出汗很多,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伏皇后纪》:“操出,顾左右,汗流浃背。”
15、汗颜无地 [ hàn yán wú dì ]
释义:汗颜:脸上出汗。形容极其羞愧,无地自容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朝归》诗:“服章岂不好,不与德相对,顾影听其声,赪颜汁渐背。”
16、厚颜无耻 [ hòu yán wú chǐ ]
释义:颜:脸面。指人脸皮厚,不知羞耻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南朝·齐·孔稚圭《北山移文》:“岂可使芳杜厚颜,薜荔蒙耻。”
17、悔恨交加 [ huǐ hèn jiāo jiā ]
释义:交加:一起袭来,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。既后悔又怨恨。形容非常懊悔痛心。
18、汗流洽衣 [ hàn liú qià yī ]
释义:汗出甚多,湿透衣服。形容极其惶恐羞愧。
出处:明·张居正《答宗伯董浔阳》:“顷贤郎至,辱华翰奖借,烂然盈楮,不匡其所不及,而假其所不能。读之使人汗流洽衣也。”
19、汗流至踵 [ hàn liú zhì zhǒng ]
释义:汗出得多,流到脚跟。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。
出处:《庄子·田子方》:“御寇伏地,汗流至踵。”
20、汗流浃踵 [ hàn liú jiā zhǒng ]
释义:汗出得多,流到脚跟。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晚霞》:“[阿端]意计穷蹙,汗流浃踵。”
21、汗流接踵 [ hàn liú jiē zhǒng ]
释义:汗出得多,流到脚跟。常形容极端恐惧或惭愧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柳氏子》:“柳在椟中,历历闻之,汗流接踵,不敢出气。”
22、江东父老 [ jiāng dōng fù lǎo ]
释义:江东: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;父老:父兄辈人。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项王笑曰:‘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,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和何面目见之?’”
23、积羞成怒 [ jī xiū chéng nù ]
释义:犹恼羞成怒。指羞愧至极,转生愤怒。
出处:梁启超《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》:“既而臣民犯颜,友邦侧目,志不得逞,遂乃积羞成怒,大兴党狱。”
24、慷慨输将 [ kāng kǎi shū jiāng ]
释义:毫不吝啬地捐献财物帮助人。多用在对社会对群众。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陛下幸募民相徙以实塞下,使屯戍之事益省,输将之费益寡。”
25、愧天怍人 [ kuì tiān zuò rén ]
释义:怍:惭愧。对天对人,都感到惭愧。指做了亏心事无脸见人。
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,二乐也。”
26、老羞成怒 [ lǎo xiū chéng nù ]
释义:由于羞愧到了极点,下不了台而发怒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一回:“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,便也恼羞成怒。”
27、狼突鸱张 [ láng tū chī zhāng ]
释义:像狼一样奔突,像鹞鹰一样张开翅膀。形容坏人猖狂嚣张到了极点。
出处:清·林则徐《会谕澳同知再行谕饷义律缴土凶稿》:“如此狼突鸱张,岂能将就姑容,致贻民害。”
28、腼颜天壤 [ miǎn yán tiān rǎng ]
释义:腼颜:厚着脸面。天壤:天地,指人世间。形容厚着脸皮活在人世间。
出处:余虽靦然而人面哉,吾犹禽兽也。 《国语·越语下》岂可偷生屈节,靦颜天壤邪! 《晋书·郗鉴传》
29、内省不疚 [ nèi xǐng bù jiù ]
释义:指自我反省,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,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。
出处: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内省不疚,夫何忧何惧?”
30、恼羞成怒 [ nǎo xiū chéng nù ]
释义:由于羞愧到了极点,下不了台而发怒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一回:“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,便也恼羞成怒。”
形容羞愧的词语有什么(9个)
- 卑陬失色卑陬:惭愧的样子。表示十分惭愧,面失常态。
- 容身之地容身:安身。指安身的地方。
- 忝列衣冠忝:有愧于,常用作廉词;衣冠:指士以上的服饰,引申为士绅。勉强名列士绅的行列之中而感到惭愧。
- 感愧无地无地:没有一丝一毫的空余之地。形容对人的感激、惭愧到了极点。
- 敦煌变文1.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。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。王重民等所编《敦煌变文集》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。参见"变文"﹑"敦煌石室"。
- 桃羞李让桃和李都感到羞愧,只好退让。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。
- 汗下如流汗水像小溪一样往下淌。形容极其羞愧的心情。也形容汗水出得特别多。
- 涤私愧贪涤:清除;私:私心;愧:惭愧;贪:贪心。清除私心,对贪心感到惭愧。这是一种内心自我修养的要求。
- 面有愧色愧:惭愧。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。形容有所内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