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好肉剜疮 [ hǎo ròu wān chuāng ]
释义:比喻无事生非,自寻烦恼。
出处:《续传灯录》:“说佛说祖,正如好肉剜疮;举古举今,犹若残羹馊饭。”
2、惹事生非 [ rě shì shēng fēi ]
释义:招惹是非,引起争端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卷三十六:“如今再说一个富家,安分守己,并不惹事生非。”
3、惹是生非 [ rě shì shēng fēi ]
释义:惹:引起;非:事端。招惹是非,引起争端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安分守己,并不惹是生非。”
4、树欲静而风不止 [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 ]
释义:树想要静下来,风却不停地刮着。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。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。
出处: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九:“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也。”
5、推波助澜 [ tuī bō zhù lán ]
释义:澜:大波浪。比喻从旁鼓动、助长事物(多指坏的事物)的声势和发展,扩大影响。
出处:隋·王通《文中子·问易篇》:“真君建德之事,足推波助澜,纵风止燎尔。”
6、无中生有 [ wú zhōng shēng yǒu ]
释义:道家认为,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把没有的说成有。比喻毫无事实,凭空捏造。
出处:《老子》:“天下万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”
7、兴风作浪 [ xīng fēng zuò làng ]
释义:兴、作:引起。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。后多比喻煽动情绪,挑起事端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一折:“嘉州有冷,源二河,河内有一健蛟,兴风作浪,损害人民。”
9、义正辞严 [ yì zhèng cí yán ]
释义:义:道理;辞:言辞。理由正当充足,措词严正有力。
出处:宋·张孝祥《明守赵敷文》:“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,而辞严义正,千载之下,见者兴起,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。”
10、众寡悬殊 [ zhòng guǎ xuán shū ]
释义:形容双方人力的多少相差极大。
出处:《隋书 杨善会传》:“每恨众寡悬殊,未能灭贼。”
11、凭空捏造 [ píng kōng niē zào ]
释义:毫无根据的擅加伪做。
出处:明·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补遗·土司·土官承袭》:“近世作伪者多凭空捏造 ,苟得金钱,兵部武选司吏胥概为准行。”
12、无理取闹 [ wú lǐ qǔ nào ]
释义:毫无理由地跟人吵闹。指故意捣乱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答柳州食虾蟆》诗:“鸣声相呼和,无理只取闹。周公所不堪,洒灰垂典教。”
13、兴妖作怪 [ xīng yāo zuò guài ]
释义:比喻坏人破坏捣乱,或坏思想扩大影响。
出处:明·周辑《西湖二集·救金鲤海龙王报德》:“巡海夜叉道:’你那里得这几件物事,在此兴妖作怪!”
两个字词语形容挑衅的(1个)
- 借端生事端:事端。以某种事由为借口,制造纠纷,惹事生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