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闭门思过 [ bì mén sī guò ]
释义:过:过失。关起门来反省。
出处:《汉书·韩延寿传》:“因入卧传舍,闭閤思过。”三国蜀·诸葛亮《黜来敏教》:“自谓能敦厉薄俗,帅之以义。今既不能,表退职,使闭门思愆。”
2、不卑不亢 [ bù bēi bù kàng ]
释义:卑:低、自卑;亢:高傲。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,既不低声下气,也不傲慢自大。
出处:明·朱之瑜《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》:“圣贤自有中正之道,不亢不卑,不骄不诌,何得如此也!”
3、不自量力 [ bù zì liàng lì ]
释义: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。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。
出处: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“不度德,不量力。”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荆甚固,而薛亦不量其力。”
4、车水马龙 [ chē shuǐ mǎ lóng ]
释义:车象流水,马象游龙。形容来往车马很多,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明德马皇后纪》:“前过濯龙门上,见外家问起居者,车如流水,马如游龙。”
5、川流不息 [ chuān liú bù xī ]
释义:川:河流。形容行人、车马等象水流一样连续不断。
出处:南朝梁·周兴嗣《千字文》:“川流不息,渊澄取映。”
6、大智若愚 [ dà zhì ruò yú ]
释义:某些才智出众的人,看来好象愚笨,不露锋芒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贺欧阳少师致仕启》:“大勇若怯,大智如愚。”
7、洞若观火 [ dòng ruò guān huǒ ]
释义:洞:透彻。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,好象看火一样。
出处:《尚书·盘庚上》:“予若观火。”
8、反躬自问 [ fǎn gōng zì wèn ]
释义:躬:自身;问:检查。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。
出处: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好恶无节于内,知诱于外,不能反躬,天理灭矣。”
9、欢声雷动 [ huān shēng léi dòng ]
释义: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。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。
出处:唐·令狐楚《贺敕表》:“欢声雷动,喜气云腾。”
10、尽心竭力 [ jìn xīn jié lì ]
释义:用尽心思,使出全力。形容做事十分努力。
出处:后汉·马融《忠经·武备章》:“行此六者,谓之有利,故得师尽其心,竭其力,致其命。”
11、力不从心 [ lì bù cóng xīn ]
释义:心里想做,可是力量够不上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“今使者大兵未能得出,如诸国力不从心,东西南北自在也。”
12、量力而行 [ liàng lì ér xíng ]
释义: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,不要勉强。
出处: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力能则进,否则退,量力而行。”
13、目中无人 [ mù zhōng wú rén ]
释义:眼里没有别人。形容骄傲自大,看不起人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九十六回:“赵奢子赵括,自少喜谈兵法,家传《六韬》、《三略》之书,一览而尽;尝与父奢论兵,指天画地,目中无人,虽奢亦不能难也。”
14、人山人海 [ rén shān rén hǎi ]
释义:人群如山似海。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五十一回:“每日有那一般打散,或是戏舞,或是吹弹,或是歌唱,赚得那人山人海价看。”
15、人声鼎沸 [ rén shēng dǐng fèi ]
释义:鼎:古代煮食器;沸:沸腾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,就象煮开了锅一样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:“一日午后,刘方在店中收拾,只听得人声鼎沸。”
16、设身处地 [ shè shēn chǔ dì ]
释义:设:设想。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。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。
出处: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体群臣也。”朱熹注:“体,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。”
17、三省吾身 [ sān xǐng wú shēn ]
释义:省:检查、反省;身:自身。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,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。
出处: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曾子曰:‘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’”
18、痛定思痛 [ tòng dìng sī tòng ]
释义: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,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。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与李翱书》:“今而思之,如痛定之人,思当痛之时,不知何能自处也。”
19、万人空巷 [ wàn rén kōng xiàng ]
释义:空巷: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。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。多形容庆祝、欢迎等盛况。
出处:宋·苏轼《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》诗:“赖有明朝看潮在,万人空巷斗新妆。”
20、妄自菲薄 [ wàng zì fěi bó ]
释义:妄:胡乱的;菲薄:小看,轻视。过分看轻自己。形容自卑。
出处:三国蜀·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不宜妄自菲薄,引喻失义,以塞忠谏之路也。”
21、问心无愧 [ wèn xīn wú kuì ]
释义:问心:问问自己。扪心自问,毫无愧色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二回:“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,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,自可以问心无愧。”
22、虚怀若谷 [ xū huái ruò gǔ ]
释义:虚:谦虚;谷:山谷。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。形容十分谦虚,能容纳别人的意见。
出处:《老子》:“敦兮其若朴,旷兮其若谷。”
23、掩耳盗铃 [ yǎn ěr dào líng ]
释义:掩:遮蔽,遮盖;盗:偷。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。比喻自己欺骗自己,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钟者,欲负而走,则钟大不可负。以椎毁之,钟况然有声。恐人闻之而夺己也,遽掩其耳。”
24、夜郎自大 [ yè láng zì dà ]
释义:夜郎: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。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。
出处:《史记·西南夷列传》:“滇王与汉使者言曰:‘汉孰与我大?’及夜郎侯亦然。以道不通,故各以为一州主,不知汉广大。”
25、悠然自得 [ yōu rán zì dé ]
释义:悠然:安闲舒适的样子;自得:内心得意。形容神态悠闲、心情舒适。
出处:《晋书·隐逸传·杨柯》:“常食粗饮水,衣褐缊袍,人不堪其忧,而柯悠然自得。”
26、装聋作哑 [ zhuāng lóng zuò yǎ ]
释义:假装聋哑。指故意不理睬,只当不知道。
出处: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四折:“可怎生装聋作哑?”
27、自不量力 [ zì bù liàng lì ]
释义:量:估量。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。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“荆甚固,而薛亦不量其力。”
28、自高自大 [ zì gāo zì dà ]
释义:自以为了不起。
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勉学》:“见人读数十卷书,便自高大,凌忽长者,轻慢同列。”
29、自命不凡 [ zì mìng bù fán ]
释义:自命:自认为;凡:平凡。自以为不平凡,比别人高明。
出处:清·淮阴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:“娄县沈童者,年甫冠,习帖括,自命不凡,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。”
30、自以为是 [ zì yǐ wéi shì ]
释义:是:对。总以为自己是对的。形容主观,不虚心。
出处:《荀子·荣辱》:“凡斗者必自以为是,而以人为非也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众皆悦之,自以为是。”
形容人能够认识自己的成语(45个)
••阅读 2217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关于结婚的成语表达自己的心情
哀哀欲绝,哀痛欲绝,黯然销魂,百感交集,悲天悯人,悲愤填膺,春风得意,大失所望,动人心弦,额手称庆,感人肺腑,感同身受,感恩戴德,感激涕零,肝肠寸断,欢欣鼓舞,欢天喜地,欢欣踊跃,灰心丧气,激昂慷慨,慷慨激昂,乐不可支,乐乐陶陶,乐以忘忧,…
关于坚守自己的成语是
保固自守,抱柱之信,抱柱含谤,不同流俗,丹书白马,蹈节死义,伏节死义,伏节死谊,坚壁不战,坚守不渝,坚持不渝,坚明约束,坚贞不渝,洁身守道,金石不渝,泥封函谷,凭险作守,确然不群,守正不回,守正不移,守节不移,守道安贫,守节不回,守节不淫,…
累了鼓励自己的成语
保家卫国,不甘后人,不耻下问,晨钟暮鼓,穿壁引光,刺骨悬梁,读书三到,发愤忘食,艰苦奋斗,精诚所至,卷土重来,力争上游,励精图治,良药苦口,破釜沉舟,前车之鉴,勤能补拙,人定胜天,荣华富贵,世上无难事,十年寒窗,手不释卷,铁砚磨穿,温故知新…
有哪些祝福自己的成语
百年偕老,百年好合,博施济众,长命百岁,出类拔萃,春回大地,春风得意,大吉大利,大展经纶,大显身手,多财善贾,凤凰于飞,夫唱妇随,扶摇而上,福如东海,福寿双全,福禄长久,恭喜发财,恭贺新禧,花好月圆,焕然一新,吉祥如意,急公好义,金玉满堂,…
四个字勉励自己的成语
保家卫国,坌鸟先飞,晨钟暮鼓,得失在人,发奋图强,发愤图强,奋发图强,艰苦奋斗,将勤补拙,精益求精,精诚所至,卷土重来,开花结果,力争上游,励精图治,良药苦口,驽马十驾,破釜沉舟,前车之鉴,勤能补拙,求人不如求己,人定胜天,日乾夕惕,荣华富…
勉励自己的唯美成语
保家卫国,不屈不挠,晨钟暮鼓,持之以恒,奋发图强,坚持不懈,坚韧不拔,坚持不渝,艰苦奋斗,精益求精,精诚所至,卷土重来,力争上游,励精图治,良药苦口,破釜沉舟,前车之鉴,勤能补拙,人定胜天,荣华富贵,问心无愧,闻鸡起舞,卧薪尝胆,悬梁刺股,…
形容隐藏自己的成语
避影匿形,藏龙卧虎,藏形匿影,窜端匿迹,遁名匿迹,匿影藏形,匿迹销声,蹑影藏形,隐姓埋名,隐鳞藏彩,销声匿迹
形容鼓励自己的成语
百丈竿头,鞭辟入里,鞭辟近里,勃然奋励,不屈不挠,不甘后人,不知老之将至,策顽磨钝,晨钟暮鼓,持之以恒,蹈厉奋发,得失在人,得过且过,滴水穿石,斗志昂扬,笃志好学,敦世厉俗,多灾多难,发奋图强,发愤图强,发愤忘食,奋发图强,奋发蹈厉,焚膏继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