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狗仗人势 [ gǒu zhàng rén shì ]
释义:仗:倚仗、仗势。比喻坏人依靠某种势力欺侮人。
出处:明·李开元《宝剑记》第五出:“(丑白)他怕怎的?(净白)他怕我狗仗人势。”
2、挂羊头卖狗肉 [ 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 ]
释义:比喻以好的名义做幌子,实际上名不副实或做坏事。
出处: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第31卷:“悬羊头,卖狗肉,知它有甚凭据。”
3、狐假虎威 [ hú jiǎ hǔ wēi ]
释义:假:借。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。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虎求百兽而食之,得狐。……虎以为然,故遂与之行。兽见之皆走,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,以为畏狐也。”
4、指桑骂槐 [ zhǐ sāng mà huái ]
释义:指着桑树骂槐树。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,实际上是骂那个人。
出处:他每日边指桑树骂槐树,百般称快。 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六十二回
5、沐猴而冠 [ mù hóu ér guàn ]
释义:沐猴:猕猴;冠:戴帽子。猴子穿衣戴帽,究竟不是真人。比喻虚有其表,形同傀儡。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。
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。”
6、为虎作伥 [ wèi hǔ zuò chāng ]
释义:伥:伥鬼,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,死后变成伥鬼,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。替老虎做伥鬼。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。
出处:《太平广记》卷四百三十:“伥鬼,被虎所食之人也,为虎前呵道耳。”宋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逸文》卷四:“凡死于虎,溺于水之鬼号为伥,须得一人代之。”
具有讽刺意义的成语智能推荐
- 顶针续麻 首尾相连,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。如:成语接龙等。
- 顾名思义 顾:看;义:意义,含义。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。
- 牵强附会 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。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,混为一谈。
- 一着不慎,满盘皆输 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,整盘棋就输了。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,结果导致整个失败。
- 意义深长 意思含畜深远,耐人寻味。同“意味深长”。
- 牵合傅会 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。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,混为一谈。同“牵合附会”。
- 牵引附会 犹言牵强附会。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。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,混为一谈。
- 千金买骨 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。比喻求贤若渴,喻重视人才,渴望得到人才。。
- 阿堵物 西晋的一些士族阶层人士自命清高,耻于言钱,钱被称为“阿堵物”。后人指为钱的别称,有讽刺意义。
- 堆积成山 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。形容极多
扩展阅读
(0)
纠错/补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