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藏头露尾 [ cáng tóu lù wěi ]
释义:藏起了头,露出了尾。形容说话躲躲闪闪,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。
出处:元·张可久《点绛唇·翻归去来辞》套曲:“早休官弃职,远红尘是非,省藏头露尾。”
2、单刀直入 [ dān dāo zhí rù ]
释义:用短柄刀直接刺入。原比喻认定目标,勇猛精进。后比喻说话直接了当,不绕弯子。
出处:宋·释道元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二:“若是作家战将,便请单刀直入,更莫如何若何。”
3、躲躲闪闪 [ duǒ duǒ shǎn shǎn ]
释义:躲避闪开,以免遇到某些情况。亦形容遮遮盖盖,支支吾吾,不坦率,不直爽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九回:“三人于是躲躲闪闪,联步而行。一面走著,看那国人都是端方大雅;再看自己,只觉无穷丑态。”
4、拐弯抹角 [ guǎi wān mò jiǎo ]
释义: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。比喻说话绕弯,不直截了当。
出处: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:“转弯抹角,可早来到李家门首。”
5、花遮柳掩 [ huā zhē liǔ yǎn ]
释义:比喻行动或说话躲躲闪闪,不实在。亦作“花遮柳隐”。
出处:明·胡文焕《群音类选·窃符记·如姬窃符》:“花遮柳掩防人至,觅常山宝符。”
6、噤若寒蝉 [ jìn ruò hán chán ]
释义:噤:闭口不作声。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。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杜密传》:“刘胜位为大夫,见礼上宾,而知善不荐,闻恶无言,隐情惜己,自同寒蝉,此罪人也。”
7、开门见山 [ kāi mén jiàn shān ]
释义: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,不拐弯抹角。
出处:唐·刘得仁《青龙寺僧院》:“此地堪终日,开门见数峰。”
8、侃侃而谈 [ kǎn kǎn ér tán ]
释义:理直气壮、从容不迫地说话。
出处:《论语·乡党》:“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。”
9、口若悬河 [ kǒu ruò xuán hé ]
释义:讲起话来滔滔不绝,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。形容能说会辨,说起来没个完。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
10、夸夸其谈 [ kuā kuā qí tán ]
释义: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。
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:“进了书房门,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,知道是他已来了,进去作揖,同坐下。”
11、口如悬河 [ kǒu rú xuán hé ]
释义:形容能说会辨,说起来没个完。同“口若悬河”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石鼓歌》:“安能以此上论列,愿借辩口如悬河。”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十七卷:“德称口如悬河,宾主颇也得合。”
13、能言善辩 [ néng yán shàn biàn ]
释义:能:善于。形容能说会道,有辩才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气英布》第一折:“恰才灵壁之战,项王遣使征布会,布与龙且有隙,称病不赴,若得能言巧辩之士,说他归降,纵项王驰还……破项王必矣。”
14、闪烁其辞 [ shǎn shuò qí cí ]
释义:闪烁:光一闪一闪,比喻说话吞吞吐吐。指说话吞吞吐吐,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。
出处: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五:“又诘妇缚伤,则云搔破,其词闪烁,疑乙语未必诳也。”
15、头头是道 [ tóu tóu shì dào ]
释义:本为佛家语,指道无所不在。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。
出处:《续传灯录·慧力洞源禅师》:“方知头头皆是道,法法本圆成。”
16、吞吞吐吐 [ tūn tūn tǔ tǔ ]
释义:想说,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。形容说话有顾虑。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;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?”
17、悬河泻水 [ xuán hé xiè shuǐ ]
释义:悬河:瀑布;泻水:水很快地往下流。河水直往下泻。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。
出处: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郭子玄语议,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《晋书·郭象传》:“听象语如悬河泻水,注而不竭。”
20、支吾其词 [ zhī wū qí cí ]
释义:支吾:说话含混躲闪。指用含混的话搪塞应付,以掩盖真实情况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二回:“余荩臣见王小五子揭出他的短处,只得支吾其词道:‘他的差使本来要委的了。银子是他该我的,如今他还我,并不是花了钱买差使的。’”
21、支支吾吾 [ zhī zhī wú wú ]
释义:指说话吞吞吐吐,含混躲闪。亦作“支支梧梧”。
出处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我既这等苦苦相问,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,怎么问了半日,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?”
22、支支梧梧 [ zhī zhī wú wú ]
释义:指说话吞吞吐吐,含混躲闪。同“支支吾吾”。
出处:鲁迅《故事新编·奔月》:“[后羿]坐在对面的铺着脱毛的旧豹皮的木榻上,搔着头皮,支支梧梧地说——‘今天的运气仍旧不见佳,还是只有乌鸦。’”
23、半吞半吐 [ bàn tūn bàn tǔ ]
释义:形容说话含糊不清,不直截了当。
出处:清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第五卷:“仿王孟以为高,而半吞半吐者,谓之贫贱骄人。”
24、闭口无言 [ bì kǒu wú yán ]
释义:闭住嘴巴不言语。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,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。参见“闭口不言”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六十四回:“关胜连忙答礼,闭口无言,手脚无措。”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百五回:“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,只得别去。”
25、东闪西挪 [ dōng shǎn xī nuó ]
释义:形容有所畏惧,躲躲闪闪。
出处: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还有个东闪西挪,到了他的娘子跟前,却是从来说一不二。”
26、模棱两可 [ mó léng liǎng kě ]
释义:模棱:含糊,不明确;两可:可以这样,也可以那样。指不表示明确的态度,或没有明确的主张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苏味道传》:“处事不欲决断明白,若有错误,必贻咎谴,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。”
27、沉默寡言 [ chén mò guǎ yán ]
释义:沉默:不出声;寡:少。不声不响,很少说话。
出处:《旧唐书·梁崇义传》:“梁崇义,长安人,以升斗给于市,有臀力,能卷金舒钩。后为羽林射生,从来瑱于襄阳,沉默寡言,众悦之,累迁为偏裨。”
28、含糊其词 [ hán hú qí cí ]
释义:含糊:不明确,不清晰。词:话语。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,不清楚,不明确。
出处:唐·陆贽《论缘边守备事宜壮》:“即相执证,理全辨明,朝廷每为含糊,未尝穷究曲直。”
29、讳莫如深 [ huì mò rú shēn ]
释义:讳:隐讳;深:事件重大。原意为事件重大,讳而不言。后指把事情隐瞒得很紧。
出处:《谷梁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:“讳莫如深,深则隐。苟有所见,莫如深也。”
30、闪烁其词 [ shǎn shuò qí cí ]
释义:言语遮遮掩掩,吞吞吐吐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痛史》第25回:“何况这等事本来是缜密的,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,更未可定。”
成语形容躲躲闪闪地说意思是什么(37个)
••阅读 1625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跑得快的成语是什么
暴风骤雨,奔轶绝尘,奔逸绝尘,大步流星,风驰电赴,风驰电掣,健步如飞,快步流星,快犊破车,快马加鞭,快马一鞭,狼狈为奸,老牛破车,雷厉风行,流星赶月,溜须拍马,灭景追风,年轻气盛,踢断门槛,蹄间三寻,蜗行牛步,旋乾转坤,逐日追风,追云逐电,…
同样成语比较的两个意思
白日做梦,百读不厌,闭月羞花,沉鱼落雁,持之以恒,痴心妄想,出类拔萃,唾手可得,刺骨悬梁,弹无虚发,倒背如流,滴水成冰,多如牛毛,多此一举,丰姿绰约,风声鹤唳,风姿绰约,俯拾即是,抚掌大笑,福星高照,改天换地,改邪归正,狗仗人势,固执己见,…
形容思乡的成语是什么
归心似箭,归去来兮,怀乡之情,怀土之情,魂牵梦萦,落叶归根,每逢佳节倍思亲,夙兴夜寐,望眼欲穿,望穿秋水,乡土难离,朝思暮想,背井离乡,莼鲈之思
室无贿赂案无留牍的成语意思
爱民如子,案无留牍,传为佳话,感恩戴德,平易近人,清正廉明,兢兢业业,两袖清风
不好意思打扰的成语
难于启齿,欲说还休
嘘寒问暖的意思成语
关怀备至,体贴入妙,体贴入微,无微不至,嘘寒问暖
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
不切实际,惨无人道,惨绝人寰,称心如意,趁心如意,趁火抢劫,趁火打劫,成群结队,成群结伙,承上启下,承先启后,承前启后,痴心妄想,重振旗鼓,处心积虑,吹毛求疵,此地无银三百两,粗心大意,存心积虑,大张旗鼓,打开天窗说亮话,得过且过,得饶人处…
和身正不怕影子斜意思相近的成语
初生牛犊不怕虎,敢做敢为,光明正大,立身行事,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,名正言顺,明媒正娶,乳犊不怕虎,堂而皇之,问心无愧,无所畏惧,真金不怕火来烧,真金不怕火炼,真金不怕火,敢作敢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