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操之过急 [ cāo zhī guò jí ]
释义:操:做,从事。处理事情,解决问题过于急躁。
出处:《汉书·五行志中之下》:“遂要崤 ,以败秦师,匹马觭轮无反者,操之急也。”
2、车殆马烦 [ chē dài mǎ fán ]
释义:殆:通“怠”,疲乏;烦:烦躁。形容旅途劳顿。
出处:三国·魏·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日既西倾,车殆马烦。”
3、撮盐入火 [ cuō yán rù huǒ ]
释义:撮:以指取物。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。比喻性情急躁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三本二折:“待去呵,小姐性儿撮盐入火。”
4、火烧火燎 [ huǒ shāo huǒ liǎo ]
释义:比喻心里非常着急或身上热得难受。
出处:魏巍《山雨》:“小嘎子火烧火燎地再也忍耐不住,就钻出磨房来。”
5、疾言遽色 [ jí yán jù sè ]
释义:言语神色粗暴急躁。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
6、疾言厉色 [ jí yán lì sè ]
释义:疾:急速。说话急躁,脸色严厉。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
7、气急败坏 [ qì jí bài huài ]
释义:上气不接下气,狼狈不堪。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七回:“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,陆续过渡,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。”
8、热锅上的蚂蚁 [ rè guō shàng de mǎ yǐ ]
释义:形容心里烦躁、焦急,坐立不安的样子。
9、心烦意乱 [ xīn fán yì luàn ]
释义:意:心思。心思烦乱,不知怎样才好。
出处:《楚辞·卜居》:“心烦意乱,不知所从。”
10、心浮气躁 [ xīn fú qì zào ]
释义:形容人性情浮躁,做事不踏实。
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自己没有应付不了的人,也很少心浮气躁过,此刻是怎么回事?”
11、心急火燎 [ xīn jí huǒ liǎo ]
释义: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。形容非常着急。
出处:清 吴璿《飞龙全传》:“那管院的太监,心燎意急,一筹莫展。”
12、心急如焚 [ xīn jí rú fén ]
释义: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。形容非常着急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四折:“要看个十分饱。”金圣叹批:“心急如火,更不能待。”
13、心神不定 [ xīn shén bù dìng ]
释义:定:安定。心里烦躁,精神不安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十三回:“便把丰儿等支开,叫刘老老坐在床前,告诉他心神不宁,如见鬼的样子。”
14、坐立不安 [ zuò lì bù ān ]
释义:坐着也不是,站着也不是。形容心情紧张,情绪不安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回:“自从哥哥吃官事,兄弟坐立不安,又无路可救。”
15、坐卧不安 [ zuò wò bù ān ]
释义:坐着躺着都不安宁。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回:“自从哥哥吃官事,兄弟坐立不安,又无路可救。”
16、粗心浮气 [ cū xīn fú qì ]
释义:浮:浮躁。形容人不细心,不沉着。
出处:清·叶燮《原诗外篇》卷四:“学诗者不可忽略古人,亦不可附会古人。忽略古人,粗心浮气,仅猎古人皮毛。”
17、焦头烂额 [ jiāo tóu làn é ]
释义:烧焦了头,灼伤了额。比喻非常狼狈窘迫。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,带有夸张的意思。
出处: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曲突徙薪亡恩泽,焦头烂额为上客耶?”
18、百爪挠心 [ bǎi zhǎo náo xīn ]
释义: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。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,心神不定
出处:姜树茂《渔岛怒潮》第14章:“那心里的滋味更不必提了,里面好似生了二十五个小老鼠——百爪挠心。”
描写我心中急躁的成语智能推荐
- 顶针续麻 首尾相连,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。如:成语接龙等。
- 描写画角 比喻无中生有。
- 面红面绿 形容因紧张、急躁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。
- 眼想心思 心中思念,眼中流露出思念的神情
- 千金买骨 用重金去买良马的骨头。比喻求贤若渴,喻重视人才,渴望得到人才。。
- 疑云满腹 心中充满了疑惑
- 急躁冒进 想赶快达到目的,不经仔细考虑或准备就急于行动
- 意中人 心意相知的友人,后多指心中所眷恋的人
- 满腔悲愤 满腔:充满心中。心中充满悲痛愤怒
- 少安勿躁 少:略微;安:安定;躁:急躁。稍微耐心点,不要急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