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碍口识羞 [ ài kǒu shí xiū ]
释义:碍口:说不出口。指怕羞而不说话。
出处:《石点头·潘文子契合鸳鸯冢》:“这事关系你终身,肯与不肯,明白说出,莫要碍口识羞,两相耽误。“
2、词不逮理 [ cí bù dài lǐ ]
释义:词:言语,词句。逮:到;及。指说话、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、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。
出处:南朝·梁·王僧孺《太常敬子任府君传》:“少孺(枚乘)速而未工,长卿(司马相如)工而未速,孟坚(班固)辞不逮理,平子(张衡)意不及文。”
3、沉毅寡言 [ chén yì guǎ yán ]
释义:沉毅:深沉宁静。深沉文静,不爱多说话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广德元年》:“崇义有勇力,能卷铁舒钩,沉毅寡言,得众心。”
4、点手划脚 [ diǎn shǒu jí jiǎo ]
释义:形容说话时兼用手势示意。多形容说话放任不拘,或轻率地指点、批评。
出处: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只见知观指点扛棺的,正在那里点手划脚时节,公人就一把擒住了。”
5、九鼎不足为重 [ jiǔ dǐng bù zú wéi zhòng ]
释义:形容说话有分量,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。
出处:宋·傅博《邵氏闻见后录》卷十五:“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,今又重之以权位,故其一言之出,则九鼎不足为重。”
6、口吐珠玑 [ kǒu tǔ zhū jī ]
释义:珠、玑:都是珠宝,圆的叫珠,不圆的叫玑。形容说话有文采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醉写赤壁赋》一折:“因俺夫人闻知苏轼胸怀锦绣,口吐珠玑,有贯世之才。”
7、绵言细语 [ mián yán xì yǔ ]
释义:绵:柔软。绵言:柔和的语言。细语:低细的语句。指说话时声音柔和细微,使人容易接受。
8、目目相觑 [ mù mù xiāng qù ]
释义: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,都不说话。同“面面相觑”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五侯宴》第四折:“我恰才见阿妈和四个叔叔都目目相觑,其中必然暗昧。”
9、七搭八搭 [ qī cháng bā dā ]
释义:形容说话漫无边际,没有中心。纠缠;乱搭腔。
出处: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十七回:“这里人瑞却躺到烟炕上去烧烟,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残说话。”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四回:“老爷今天七搭八搭,不知道说些什么。”
10、遣言措意 [ qiǎn yán cuò yì ]
释义:指写文章、说话时的用词立意。同“遣辞措意”。
出处:宋·苏洵《上欧阳内翰第一书》:“陆贽之文,遣言措意,切近的当,有执事之实。”
11、轻言细语 [ qīng yán xì yǔ ]
释义:形容说话轻而柔和。
出处:丁玲《风雪人间》上卷:“我们好像是久别重逢,彼此有说不完的话和藏在这些轻言细语后边的无限的担心。”
12、途途是道 [ tú tú shì dào ]
释义:指头头是道。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。
出处:聂绀弩《题记一》:“女人的幸福是看他的丈夫怎样,应该先努力安排一个家等等,这样或者那样,说得途途是道。”
13、文不对题 [ wén bù duì tí ]
释义: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。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。
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二集 名人和名言》:“所以太炎先生的第三道策,其实是文不对题的。”
14、一言为定 [ yī yán wéi dìng ]
释义:一句话说定了,不再更改。比喻说话算数,决不翻悔。
出处: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程婴,我一言已定,你再不必多疑了。”
15、言简意该 [ yán jiǎn yì gāi ]
释义: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。同“言简意赅”。
出处:清·崔述《读风偶识》卷一:“夫《论语》所载孔子论诗之言多矣,若《关雎》、《思无邪》章,诵《诗三百》以及《兴观群怨》、《周南》等章,莫不言简意该,义深词洁。”
16、言若悬河 [ yán ruò xuán hé ]
释义:形容能言善辩,说话滔滔不绝。同“言类悬河”。
出处:《北史·裴蕴传》:“蕴亦机辩,所论法理,言若悬河,或重或轻,皆由其口,剖析明敏,时人不能致诘。”参见“口若悬河”。
17、言之有序 [ yán zhī yǒu xù ]
释义: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。
出处:《周易·艮》:“言有序,悔亡。”
19、直截了当 [ zhí jié liǎo dàng ]
释义:形容说话做事爽快、干脆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六十五回:“紫芝妹妹嘴虽利害,好在心口如一,直截了当,倒是一个极爽快的。”
20、遮前掩后 [ zhē qián yǎn hòu ]
释义:指说话藏头露尾,欲言又止。
出处:宋·朱熹《答叶正则书》之四:“大家讲究到底,大开眼看觑,大开口说话,分明去取,直截剖判,不须得如此遮前掩后,似说不说,做三日新妇子模样,不亦快哉!”
21、加油加醋 [ jiā yóu jiā cù ]
释义:为夸张或渲染的需要,在叙事或说话时增添原来没有的内容。
出处:赵树理《写作前后》:“有创作才能的人,也把现实中的特殊人物、特殊事件加以表扬或抨击,加油加醋说给人听。”
22、井然有条 [ jǐng rán yǒu tiáo ]
释义:犹言井井有条。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。
出处:宋·周密《癸辛杂识后集·修史法》:“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,分月日先后次第之,井然有条,真可为法也。”
23、量枘制凿 [ liàng ruì zhì záo ]
释义: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。同“量凿正枘”。
出处:唐·杨炯《卧读书架赋》:“从绳运斤,义且得于方正;量枘制凿,术仍取于纵横。”
24、明白了当 [ míng bái liǎo dàng ]
释义: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。
25、滔滔汩汩 [ tāo tāo gǔ gǔ ]
释义:滔滔:形容流水不断;汩汩: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。比喻说话连续不断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三十三回:“说罢,又把题诗的人名字,屈着手指头数出来,说了许多甚么生,甚么主人,甚么居士,甚么词人,甚么词客,滔滔汩汩,数个不了。”
26、轻描淡写 [ qīng miáo dàn xiě ]
释义: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。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。
出处: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四十八回:“臬台见他说得这等轻描淡写,更是着急。”
27、适如其分 [ shì rú qí fèn ]
释义:犹言恰如其分。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。
出处:清·王夫之《读通鉴论·唐高祖》:“权者,轻重适如其分之准也。”
28、牙牙学语 [ yá yá xué yǔ ]
释义:形容婴儿咿咿呀呀地学大人说话的神情。
出处:唐·司空图《障车文》:“二女则牙牙学语,五男则雁雁成行。”
29、言颠语倒 [ yán diān yǔ dǎo ]
释义:说话颠三倒四。
出处:《群音类选·〈绣襦记·蝎蛇炽恶〉》:“他是老年人,言颠语倒,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。”
形容形容好话的成语(30个)
••阅读 2648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喜欢听好话的成语
逢人说项,好大喜功,良药苦口,甜言蜜语,忠言逆耳,花言巧语
形容好话不好听成语
瞠目结舌,含糊其词,华而不实,画饼充饥,脚踏实地,夸夸其谈,埋头苦干,闪烁其辞,望梅止渴,张口结舌,纸上谈兵,坐而论道,吞吞吐吐
形容说好话的成语
瞠目结舌,佛口蛇心,含糊其词,华而不实,画饼充饥,脚踏实地,口蜜腹剑,夸夸其谈,埋头苦干,闪烁其辞,甜言蜜语,望梅止渴,笑中有刀,笑里藏刀,张口结舌,纸上谈兵,坐而论道,吞吞吐吐
形容好话不嫌多的成语
瞠目结舌,逢人说项,含糊其词,华而不实,画饼充饥,脚踏实地,夸夸其谈,良药苦口,埋头苦干,闪烁其辞,甜言蜜语,望梅止渴,张口结舌,纸上谈兵,忠言逆耳,坐而论道,花言巧语,吞吞吐吐
形容想听好话的成语
逢人说项,好大喜功,良药苦口,甜言蜜语,忠言逆耳,花言巧语
形容挑好话听的成语
逢人说项,好大喜功,良药苦口,甜言蜜语,忠言逆耳,花言巧语
形容喜欢说别人好话的成语
逢人说项,好问则裕,良药苦口,甜言蜜语,忠言逆耳,自用则小,刚愎自用,花言巧语,自以为是
形容只喜欢听好话的成语
逢人说项,好大喜功,良药苦口,甜言蜜语,忠言逆耳,花言巧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