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唉声叹气 [ āi shēng tàn qì ]
释义: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八:“终日价没心没想,哀声叹气。”
2、安堵如故 [ ān dǔ rú gù ]
释义:堵:墙壁,居所。故:原来的。像原来一样相安无事。
出处: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诸吏人皆案堵如故。”汉·荀悦《汉纪·高祖纪》:“吏人皆安堵如故,民争献牛洒。”
3、安枕而卧 [ ān zhěn ér wò ]
释义:放好枕头睡大觉。比喻太平无事,不必担忧。
出处:《史记·黥英列传》:“使布出于上计,山东非汉之有也;出于中计,胜败之数未可知也;出于下计,陛下安枕而卧矣。”
4、安闲自得 [ ān xián zì dé ]
释义:自得:自己感到舒适。安静清闲,感到非常舒适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蔡瑞虹忍辱报仇》:“不如在家安闲自在,快活过了日子,却去讨这样烦恼吃!”
5、安闲自在 [ ān xián zì zài ]
释义:安静清闲,自由自在。形容清闲无事。
出处:明·李贽《焚书·预约·早晚礼仪》:“有问乃答,不问即默,安闲自在,从容应付,不敢慢之,不可敬之。”
6、哀声叹气 [ āi shēng tàn qì ]
释义: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八:“终日价没心没想,哀声叹气。”
7、嗳声叹气 [ ài shēng tàn qì ]
释义:因伤感、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80回:“薛蟠急得说又不好,劝又不好,打又不好,央告又不好,只是出入嗳声叹气。”
8、才华横溢 [ cái huá héng yì ]
释义:才华:表现于外的才能。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,很有才华。
出处:清·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·道光26年4月16日》:“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,长安诸友多称赏之。”
9、长吁短气 [ cháng xū duǎn qì ]
释义:指叹息不已。
出处:元·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三折:“你家这门馆先生,自从我在学堂中一个月,不曾教我一句书,终日只是长吁短气,不知为何。”
10、东游西荡 [ dōng yóu xī dàng ]
释义:无所事事,到处闲诳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六回:“他因没事干管理,东游西荡,朕又恐别生事端,着他代管蟠桃园。”
11、东游西逛 [ dōng yóu xī guàng ]
释义:无所事事,到处闲诳。同“东游西荡”。
出处:《人民文学》1978年第2期“‘四人帮’横行时,有些学生基本上不上课,东游西逛,学得‘油腔滑调’。”
12、都俞吁咈 [ dōu yú xū fú ]
释义:皆为古汉语叹词。吁,不同意;咈,反对;都,赞美;俞,同意。本以表示尧、舜、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,后用以赞美君臣论政问答,融洽雍睦。
出处:《书·尧典》:“帝曰:‘吁!咈哉!’”又《益稷》:“禹曰:‘都,帝,慎乃在位。’帝曰:‘俞!’”
13、短叹长吁 [ duǎn tàn cháng xū ]
释义:吁:叹息。短一声、长一声不停地叹气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不见时准备着千言万语,得相逢都变做短叹长吁。”
14、凤叹虎视 [ fèng tàn hǔ shì ]
释义:形容谈吐文雅,器宇轩昂。
出处:《文选·曹植〈与吴季重书〉》:“足下鹰扬其体,凤叹虎视,谓萧曹不足俦,卫霍不足侔也。”李善注:“凤以喻文也,虎以喻武也。叹犹歌也。取美壮之意。”
15、鸿鹄之志 [ hóng hú zhī zhì ]
释义:鸿鹄:天鹅,比喻志向远大的人;志:志向。比喻远大志向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士容》:“夫骥骜之气,鸿鹄之志,有谕乎人心者,诚也。”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嗟乎!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
16、浑浑噩噩 [ hún hún è è ]
释义:浑浑:深厚的样子;噩噩:严肃的样子。原意是浑厚而严正。现形容糊里糊涂,愚昧无知。
出处:汉·扬雄《法言·问神》:“虞夏之书浑浑尔,商书灏灏尔,周书噩噩尔。”
17、咳声叹气 [ hāi shēng tàn qì ]
释义:因忧伤、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。
出处:《负曝闲谈》第六回:“江裴度无法,只得咳声叹气的出得行门,偏偏包车夫又不知去向,把他恨得跺脚。”
18、喟然长叹 [ kuì rán cháng tàn ]
释义:喟然:叹气的样子。因感慨而深深地叹气。
出处:《论语·子罕》:“颜渊喟然叹曰:‘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。’”
19、力透纸背 [ lì tòu zhǐ bèi ]
释义:形容书法刚劲有力,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。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,词语精练。
出处:唐·颜真卿《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》:“当其用锋,常欲使其透过纸背,此成功之极也。”
20、器宇轩昂 [ qì yǔ xuān áng ]
释义:形容人精力充沛,风度不凡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三回:“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,器宇轩昂,料到此人必来游说。”
21、人心不古 [ rén xīn bù gǔ ]
释义:古:指古代的社会风尚。旧时指人心奸诈、刻薄,没有古人淳厚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五回:“奈近来人心不古,都尚奢华。”
22、水深火热 [ shuǐ shēn huǒ rè ]
释义:老百姓所受的灾难,象水那样越来越深,象火那样越来越热。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。
出处: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如水益深,如火益热,亦运而已矣。”
23、无所事事 [ wú suǒ shì shì ]
释义:事事:前一“事”为动词,做;后一“事”为名词,事情。闲着什么事都不干。
出处:明 归有光《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》:“然每晨入部升堂,祗揖而退,卒无所事事。”
24、于呼哀哉 [ yú hū āi zāi ]
释义:于呼:感叹词。哉:语气词。原意感叹或悲哀。又用于祭文,表示对死者的哀悼。
出处:《诗·大雅·召旻》:“于乎哀哉!维今之人,不尚有旧。”《荀子·乐论》:“乱世恶善,不此听也。淤乎哀哉,不得成也。”
25、长吁短叹 [ cháng xū duǎn tàn ]
释义:吁:叹息。长一声、短一声不住地叹气。形容发愁的神情。
出处:《乐府群珠·无名氏<金字经>》:“短叹长吁三两声。”
26、木人石心 [ mù rén shí xīn ]
释义:形容意志坚定,任何诱惑都不动心。
出处:《晋书·夏统传》:“统危坐如故,若无所闻。充等各散曰:‘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。’”
27、笔走龙蛇 [ bǐ zǒu lóng shé ]
释义: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。
出处:唐·李白《草书歌行》:“时时只见龙蛇走,左盘右蹙旭惊电。”
28、无可奈何 [ wú kě nài hé ]
释义:奈何:如何,怎么办。指感到没有办法,只有这样了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燕策三》:“太子闻之,弛往,伏尸而哭极哀。既已无可奈何,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,函封之。”《史记·周本纪》:“祸成矣,载可奈何。”
29、呜呼哀哉 [ wū hū āi zāi ]
释义:呜呼:叹词;哉:语气助词。原为表示哀痛的感叹语,旧时祭文中常用。现用以指死亡或完蛋。
出处:《诗经·大雅·召旻》:“於乎哀哉,维今之人,不尚有旧。”《左传·哀十六年》“呜呼哀哉,尼父!无自律!”
30、付之一叹 [ fù zhī yī tàn ]
释义:叹一口气。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。
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一:“前日之事,我也不计较长短,付之一叹罢了。”
形容人每天没事叹气的成语大全(39个)
••阅读 2265
形容人每天没事叹气的词语大全(1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每天迷迷糊糊的成语
不明事理,不明真相,不知所措,惝恍迷离,倒三颠四,颠三倒四,颠颠倒倒,噩噩浑浑,糊里糊涂,胡里胡涂,恍恍惚惚,昏头打脑,昏头搭脑,昏昏沉沉,浑浑噩噩,浑浑沌沌,混混沌沌,魂不守舍,混混噩噩,魂不守宅,稼穑艰难,精神恍惚,瞒上不瞒下,茫然若失…
形容每天刻苦努力的成语
鞭驽策蹇,不知老之将至,尝胆卧薪,尝胆眠薪,持之以恒,穿壁引光,刺股悬梁,刺股读书,冬寒抱冰,夏热握火,笃志好学,发奋图强,发愤忘食,废寝忘食,废寝忘餐,分秒必争,分甘绝少,奋发图强,焚膏继晷,攻苦食淡,积雪囊萤,继晷焚膏,鸡鸣而起,坚忍不…
形容完成了每天任务的成语
大工告成,计日程功,深得人心,速战速决,指日告罄,大功告成,得寸进尺
形容每天不能在一起的成语大全
唾手可得,垂手可得,可望而不可即,可望不可即,力所能及,望尘莫及,虚无缥缈,造化弄人
形容每天做一点点的成语大全
必不可少,得过且过,敷衍了事,马马虎虎,浅尝辄止,有始无终
形容每天都进步一点点的成语大全
八面玲珑,白驹过隙,百废待兴,百依百顺,变化多端,博闻强识,不刊之论,不可动摇,不由自主,不负众望,不足为训,惨无人道,惨绝人寰,灿烂夺目,差强人意,趁火打劫,陈词滥调,川流不息,蹉跎岁月,灯火辉煌,颠扑不破,豆蔻年华,对号入座,多种多样,…
形容每天都陪伴的成语大全
百爪挠心,暴风疾雨,壁垒森严,闭月羞花,飙举电至,鬓影衣香,不惜一切,步步莲花,材德兼备,苍松翠柏,冁然而笑,长舌之妇,尘外孤标,沉鱼落雁,触景伤怀,错综复杂,道貌岸然,多嘴多舌,婀娜多姿,飞砂走石,风云万变,风和日暖,风姿绰约,风娇日暖,…
形容每天过的心惊胆战的成语大全
诚惶诚恐,大惊失色,怛然失色,担惊受怕,胆战心寒,胆裂魂飞,惶恐不安,魂不附体,魂飞魄散,惊慌失色,惊魂未定,毛骨悚然,心惊肉跳,心惊胆寒,心惊胆战,心神不安,不寒而栗,胆战心惊,惊弓之鸟,小心谨慎,胆颤心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