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哀鸿遍野 [ āi hóng biàn yě ]
释义:哀鸿:哀鸣的鸿雁。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。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、呻吟呼号的饥民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”
2、闯荡江湖 [ chuǎng dàng jiāng hú ]
释义:指奔走四方,在外谋生。
出处: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》第60回:“老英雄马元章在外面闯荡江湖数十年,永远不跟绿林人搭过伴。”
3、骖风驷霞 [ cēn fēng sì xiá ]
释义:指仙道者云游四方。
出处:元·揭傒斯《与萧维斗书》:“公诚能高卧空山,远引遐微,则为巢、许、务、涓之徒可,为严陵、鲁连之徒亦可,虽欲骖风驷霞,诙诡变眩如偓佺、安期、羡门、卢敖、徐福之徒亦可。”
4、闯南走北 [ chuǎng nán zǒu běi ]
释义:奔走四方。
出处: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21章:“一个女子会几手武艺不难,难的是她是一个尚未出闺的大姑娘,能够带领一班人在江湖上闯南走北。”
5、大街小巷 [ dà jiē xiǎo xiàng ]
释义:城镇里的街道里弄,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六回:“正月十五日,上元佳节,好生晴朗,黄昏月上,六街三市,各处坊隅巷陌,点花放灯,大街小巷,都有社火。”
6、东西南北 [ dōng xī nán běi ]
释义:指四方、到处、各地、普天下或方向;亦指到处飘泊,行踪不定。
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东西南北,谁敢安处。” 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今丘(孔子)也,东西南北之人也。”
7、登界游方 [ dēng jiè yóu fāng ]
释义:登上天界,游历四方。指周游世界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一回:“猴王叩头道:‘弟子飘洋过海,登界游方,有十数个年头,方才访到此处。’”
8、地网天罗 [ dì wǎng tiān luó ]
释义:天罗:张在空中捕鸟的网。天空地面,遍张罗网。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。比喻对敌人、逃犯等的严密包围。
出处:《大宋宣和遣事》亨集:“才离阴府恓惶难,又值天罗地风灾。”元·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三折:“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,休要走了两洞妖魔。”
9、东播西流 [ dōng bō xī liú ]
释义:指流落四方。
出处:南朝·陈·徐陵《在北齐与扬仆射书》:“又闻本朝王公,都人士女,风行雨散,东播西流。”
10、兼览博照 [ jiān lǎn bó zhào ]
释义:犹言明察四方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胡广传》:“君以兼览博照为德,臣以献可替否为忠。”
11、六通四辟 [ liù tōng sì pì ]
释义:指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时。
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天道》:“明于天,通于圣,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,其自为也,昧然无不静者矣。”
12、陆詟水栗 [ lù zhé shuǐ lì ]
释义:指声威远播,四方畏服。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东都赋》:“陆詟水栗。”
13、飘零书剑 [ piāo líng shū jiàn ]
释义: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,游学四方,到处飘泊。
出处: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6回:“如今虽是飘零书剑,家里也还有一百亩田,三四带房子住着。”
14、人心惶惶 [ rén xīn huáng huáng ]
释义:惶惶:也作“皇皇”,惊惶不安的样子。人们心中惊惶不安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四回:“今人心皇皇,见太叔势大力强,尽怀观望。”
15、桑弧蓬矢 [ sāng hú péng shǐ ]
释义:古代男子出生,射人用桑木做的弓,蓬草做的箭,射天地四方,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。
出处: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射人以桑弧蓬矢六,射天地四方。”
16、尸横遍野 [ shī héng biàn yě ]
释义:尸体到处横着。形容死者极多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回:“坚驱大军,杀得尸横遍野。”
17、首身分离 [ shǒu shēn fēn lí ]
释义:首:头。头和身体分开了。指被砍头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
18、时清海宴 [ shí qīng hǎi yàn ]
释义:时世清平,四方安定。
出处:《敦煌曲子词·献忠心》:“时清海宴定风波,恩光六塞,瑞气遍山坡。”
19、血肉横飞 [ xuè ròu héng fēi ]
释义:形容发生爆炸等灾祸时,死伤者血肉四溅的惨状。
出处:清 陈天华《狮子吼》第八回:“即有几个如狼似虎的狱吏,各执竹条,纵横乱打,打得血肉横飞,足足打了四个小时,方才丧命。 ”
20、西赆南琛 [ xī jìn nán chēn ]
释义:谓四方皆来朝贡为“西赆南琛”。赆,贡物。琛,珍宝。
出处: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赋》:“西赆浮玉,南琛没羽。吴歈越吟, 荆艳楚舞。”
21、言之有理 [ yán zhī yǒu lǐ ]
释义:说的话有道理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四十八回:“陈老道:‘言之有理。’”
22、一动不如一静 [ yī dòng bù rú yī jìng ]
释义:没有把握或无益的事,还是不做为好。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出处:宋·张端义《贵耳集》卷上:“孝守幸天竺及灵隐,有僧辉相随。见飞来峰,问辉曰:‘既是飞来,如何不飞去?’对曰:‘一动不如一静。’”
23、云趋鹜赴 [ yún qū wù fù ]
释义:比喻从四方奔赴而至。
出处:清·魏源《淮北票盐志叙》:“夫票盐售价不及纲盐之半,而纲商岸悬课绌,票商云趋鹜赴者,何哉?”
24、志在四方 [ zhì zài sì fāng ]
释义:四方:天下。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二十五回:“妾闻‘男子志在四方’。君壮年不出图仕,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?”
25、志在四海 [ zhì zài sì hǎi ]
释义:犹志在四方。
出处:北周·庾信《燕射歌辞·角调曲一》:“志在四海而尚恭俭,心包宇宙而无骄盈。”
26、周游列国 [ zhōu yuó liè guó ]
释义:周游:全都走到,游遍。原指孔丘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当时的许多国家,希望得到重用,以便推行儒家的政治主张。后指走遍各地。
出处:曹余章《上下五千年·孔子周游列国》:“孔子的学生说:‘鲁君不办正事,咱们走吧!’打那以后,孔子离开鲁国,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,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。”
27、寸步难行 [ cùn bù nán xíng ]
释义:形容走路困难。也比喻处境艰难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九日寄岑参》:“出门复入门,雨脚但如旧。所向泥活活,思君令人瘦……寸步曲江头,难为一相就。”
28、东流西落 [ dōng liú xī luò ]
释义:指流落四方。同“东播西流”。
出处:郭沫若《归去来·鸡之归去来》:“再从东京失业下来,只好成为放浪奴隶,东流西落地随着工做的地方向四处的乡下移动。”
29、民不聊生 [ mín bù liáo shēng ]
释义:聊:依赖,凭借。指老百姓无以为生,活不下去。
出处: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:“财匮力尽,民不聊生。”
30、琴剑飘零 [ qín jiàn piāo líng ]
释义:琴是古时文人常携带的。旧指潦倒失意,流落他乡。
出处:明 钱晔《赠周歧凤》:“琴剑飘零西复东,旧游清兴几时同?”
形容依靠自己走遍四方的成语大全(53个)
••阅读 3062
形容依靠自己走遍四方的词语大全(5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做好自己的本分事情的成语大全
安分守己,不务正业,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,触类旁通,独善其身,奋发有为,敷衍了事,各司其职,各尽所能,各司其事,各尽其责,功败垂成,规规矩矩,好逸恶劳,精益求精,马马虎虎,埋头苦干,满盘皆输,弄巧成拙,前功尽弃,惹是生非,世外桃源,事不关己,…
形容现在自己要吃苦的成语大全
吃苦在先,享受在后,吃苦耐劳,废寝忘食,风餐露宿,干劲冲天,肝脑涂地,含辛茹苦,汗流浃背,肩劳任怨,艰苦卓绝,艰苦朴素,脚踏实地,筋疲力竭,精疲力尽,精益求精,精耕细作,刻苦耐劳,快马加鞭,乐此不疲,力尽筋疲,埋头苦干,起早摸黑,千辛万苦,…
形容自己好好做人的成语大全
从善如流,幡然悔悟,放下屠刀,改头换面,改过自新,改邪归正,革面洗心,浪子回头,立地成佛,弃恶从善,痛改前非,脱胎换骨,洗心革面,悬崖勒马,弃暗投明
形容自己占了便宜的成语大全
蚌鹬争衡,便宜从事,便宜施行,吃肥丢瘦,东行不见西行利,多贱寡贵,和尚吃八方,浑水摸鱼,价廉物美,物美价廉,将虾钓鳖,两败俱伤,偶变投隙,赔了夫人又折兵,取巧图便,食亲财黑,食言而肥,贪小失大,天值地值,偷鸡不着蚀把米,唯利是图,唯利是视,…
形容自己知识不够用的成语大全
才疏学浅,材疏志大,得薄能鲜,德薄才鲜,孤陋寡闻,渐入佳境,平步青云,食古不化,学浅才疏,学疏才浅,一知半解,相形见绌
形容不是自己本意但不得不做的成语大全
逼不得已,力所不及,勉为其难,迫不得已,情不自禁,情非得已,身不由己,无可奈何
形容自己很明白的成语大全
炳如观火,博物通达,不愤不启,不明事理,不明真相,不清不白,不甚了了,不言而谕,不通时宜,达地知根,躲躲闪闪,耳聪目明,发明耳目,分星擘两,固不可彻,光明正大,罕譬而喻,恍然大悟,豁然确斯,简单明了,简切了当,简明扼要,简要清通,见经识经,…
形容自己很高贵的成语大全
巴人下里,冰清玉洁,不同流俗,不登大雅之堂,不登大雅,不能登大雅之堂,不落俗套,才望高雅,超凡脱俗,崇雅黜浮,舂容大雅,从容不迫,大家风范,大雅之堂,大雅君子,到此为止,典则俊雅,尔雅温文,风华绝代,风尘物表,风尘外物,风度翩翩,风尘表物,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