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春风得意 [ chūn fēng dé yì ]
释义: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。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。
出处:唐·孟郊《登科后》诗: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”
2、大发雷霆 [ dà fā léi tíng ]
释义:霆:呼雷,喻震怒。比喻大发脾气,大声斥责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。”
3、得尺得寸 [ dé chǐ dé cùn ]
释义:得:取得,获得。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,得多少就是多少。
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 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
4、得寸得尺 [ dé cùn dé chǐ ]
释义:指或多或少皆有所得。后也指能得多少就得多少。
出处:《战国策·秦策三》:“王不如远交而近攻,得寸则王之寸,得尺亦王之尺也。”
5、抖搂精神 [ dǒu sǒu jīng shén ]
释义:振作起精神。
6、和气致祥 [ hé qì zhì xiáng ]
释义:致:招致。和睦融洽,可致吉祥。
出处: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和气致祥,乖气致异。”
7、戟指怒目 [ jǐ zhǐ nǔ zhāng ]
释义:指着人,瞪着眼。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。
出处:马辂《国共和谈演义》第六回:“张学良还要解释,蒋早气得七窍生烟,戟指怒目。抗日,抗日,等我死了以后,你再去抗日好了!”
8、箭在弦上 [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]
释义:箭已搭在弦上。比喻为形势所迫,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。
出处:三国魏·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注引《魏志》:“矢在弦上,不可不发。”
9、骄傲自满 [ jiāo ào zì mǎn ]
释义:看不起别人,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。
出处:宋·王明清《挥麈后录》卷八:“既登宥密,颇骄傲自满。”
10、精神抖擞 [ jīng shén dǒu sǒu ]
释义:抖擞:振动,引伸为振作。形容精神振奋。
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》:“(僧)问:‘光吞万象从师道,心月孤圆意若何?’师曰:‘抖擞精神着。’”
11、恼羞成怒 [ nǎo xiū chéng nù ]
释义:由于羞愧到了极点,下不了台而发怒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一回:“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,便也恼羞成怒。”
12、怒目切齿 [ nù mù qiè chǐ ]
释义:怒目:怒视的样子;切齿:咬紧牙齿。形容极其愤恨。
出处:晋·刘伶《酒德颂》:“闻吾风声,议其所以,乃奋袂攘衿,怒目切齿。”
13、怒目横眉 [ nù mù héng méi ]
释义:耸起眉毛,瞪大眼睛。形容怒视的样子。
出处:五代·后蜀·何光远《监戒录》引陈裕诗:“横眉怒目强干嗔,便作阎浮有力神。祸福岂由泥捏汉,烧香代养弄蛇人。”
14、怒气冲冲 [ nù qì chōng chōng ]
释义:盛怒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十二回:“[钱同秀]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,说道:‘好好,你们做了一路!’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。”
15、气急败坏 [ qì jí bài huài ]
释义:上气不接下气,狼狈不堪。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七回:“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,陆续过渡,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。”
16、气得志满 [ qì dé zhì mǎn ]
释义:形容春风得意,心满意足的样子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荆潭唱和诗序》:“是故文章之作,恒发于羁旅草野,至若王公贵人,气得志满,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。”
17、气满志得 [ qì mǎn zhì dé ]
释义:指志愿实现,心满意足。
18、人怨天怒 [ rén yuàn tiān nù ]
释义:人民怨恨,天公震怒。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,引起普遍的愤怒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自是士林愤痛,人怨天怒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
19、适得其反 [ shì dé qí fǎn ]
释义:适:正,恰好。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。
出处:今议防堵者,莫不曰:‘御诸内河不若御诸海口,御诸海口不若御诸外洋。’不知此适得其反也。 清·魏源《筹海篇·议守上》
20、死去活来 [ sǐ qù huó lái ]
释义:指因极度的疼痛或悲哀,晕过去,又醒过来。多形容被打得很惨,或哭得很厉害。
出处:《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》:“当下众人将那崔宁与小娘子死去活来拷打一顿。”
21、矢在弦上 [ shǐ zài xián shàng ]
释义:箭已搭在弦上。比喻为形势所迫,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。
出处:三国·魏·陈琳《为袁绍檄豫州》注引《魏志》:“矢在弦上,不可不发。”
22、天怒人怨 [ tiān nù rén yuàn ]
释义:天公震怒,人民怨恨。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,引起普遍的愤怒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袁绍传》:“自是士林愤痛,人怨天怒,一夫奋臂,举州同声。”
23、唾手可得 [ tuò shǒu kě dé ]
释义:唾手:往手上吐唾沫。动手就可以取得。比喻极容易得到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李贤注引《九州春秋》曰:“始天下兵起,我谓唾掌而决。”
24、亡戟得矛 [ wáng jǐ dé máo ]
释义: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,或有失有得。
出处:《吕氏春秋·离俗》:“亡戟得矛,可以归乎?”
25、亡羊得牛 [ wáng yáng dé niú ]
释义:丢掉羊,得到牛。比喻损失小而收获大。
出处: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:“亡羊而得牛,则莫不利失也。”
26、小己得失 [ xiǎo jǐ dé shī ]
释义:小己:个人。指个人的得失。
出处: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《小雅》讥小己之丢失,其流及上。”
27、心满意足 [ xīn mǎn yì zú ]
释义:形容心中非常满意。
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三十一回:“两个小的,亦被武松搠死……武松道:‘我方才心满意足,走了罢休!’”
28、心满意得 [ xīn mǎn yì dé ]
释义:心中满足,洋洋得意。
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六:“在这些心满意得的人们面前,他真感得无地自容。”
29、洋洋得意 [ yáng yáng dé yì ]
释义: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。
出处:《史记·管晏列传》:“意气扬扬,甚自得也。”
30、一蹴而就 [ yī cù ér jiù ]
释义:蹴:踏;就:成功。踏一步就成功。比喻事情轻而易举,一下子就成功。
出处:宋·苏洵《上田枢密书》:“天下之学者,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。”
形容被气得发抖的成语(60个)
••阅读 2189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形容身体发抖的成语
胆战心寒,肤粟股栗,股战而栗,洪水猛兽,兢兢战战,栗栗危惧,日慎一日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,褪后趋前,心寒胆战,心惊胆战,羊质虎皮,战战兢兢,战战栗栗,不寒而栗,胆战心惊,小心谨慎,胆颤心惊
形容气得吐血的成语
不顾一切,冲冠发怒,垂堂之戒,雷霆之怒,怒气冲天,怒火中烧,怒火冲天,气冲斗牛,气冲牛斗
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的成语
此起彼落,肤粟股栗,股战而栗,兢兢战战,期期艾艾,如履薄冰,突如其来,战战兢兢,战战栗栗,惴惴不安,不寒而栗,小心谨慎,胆颤心惊
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的成语
肤粟股栗,股战而栗,兢兢战战,战战兢兢,惴惴不安,小心谨慎
形容发抖很厉害的成语
胆战心寒,肤粟股栗,股战而栗,洪水猛兽,兢兢战战,栗栗危惧,日慎一日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,褪后趋前,心寒胆战,心惊胆战,羊质虎皮,战战兢兢,战战栗栗,不寒而栗,胆战心惊,小心谨慎,胆颤心惊
形容生气得说不出话的成语
藏怒宿怨,瞠目结舌,大吃一惊,顿口无言,敢怒不敢言,理屈词穷,目瞪口呆,怒气填胸,如鲠在喉,哑口无言,张口结舌,敦煌变文
形容人生气得很的成语有哪些
变颜变色,勃然大怒,勃然变色,惨淡经营,冲冠眦裂,吹胡子瞪眼,大发雷霆,东怨西怒,儿女英雄,发上冲冠,发上指冠,发怒冲冠,发怒穿冠,发植穿冠,忿然作色,愤愤不平,拂袖而去,艴然不悦,敢怒敢言,赫然而怒,横眉怒目,横眉努目,横眉立眼,横眉怒视…
形容发抖的成语有哪些
不由自主,胆战心寒,胆颤心寒,股战而栗,股战胁息,兢兢战战,栗栗危惧,日慎一日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,提心吊胆,心寒胆战,心惊胆战,羊质虎皮,战战兢兢,战战栗栗,恐耸詟栗,敦煌变文,不寒而栗,胆战心惊,小心谨慎,胆颤心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