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暗箭伤人 [ àn jiàn shāng rén ]
释义:放冷箭伤害人。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。
出处:宋·刘炎《迩言》卷六:“暗箭中人,其深次骨,人之怨之,亦必次骨,以其掩人所不备也。”
2、白眼相看 [ bái yǎn xiāng kàn ]
释义: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,现出白眼珠,表示轻蔑,不屑一顾,对人不礼貌。
出处:宋·杨万里《诚斋集·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》第四卷:“尽今俗客不妨来,白眼相看勿分剖。”
3、不齿于人 [ bù chǐ yú rén ]
释义:指被人看不起。
出处:《续资治通鉴·宋纪·徽宗政和元年》:“燕人马植,本辽大族,仕至光禄卿,行污而内乱,不齿于人。”
4、不堪入耳 [ bù kān rù ěr ]
释义:堪:可,能;入耳:听。指说的话使人听不进去(多指脏话)。
出处:明·李开先《市井艳词序》:“二词哗于市井,虽儿女子初学言者,亦知歌之,但淫艳亵狎,不堪入耳。”
5、不堪入目 [ bù kān rù mù ]
释义:指形象丑恶,使人看不下去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二十三回:“此数肴也,以先生视之,固不堪入目矣。”
6、卑辞厚礼 [ bēi cí hòu lǐ ]
释义:指言辞谦恭,礼物丰厚。参见“卑辞重币”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许劭传》:“曹操微时,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。”
7、不仁不义 [ bù rén bù yì ]
释义:仁:仁爱;义:道义。不讲仁德,不讲道义。形容品性卑劣、残忍。
出处: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·大学三》:“害人与穿窬,因为不仁不义。”
8、趁人之危 [ chèn rén zhī wēi ]
释义:利用别人危险的境况图利。
出处:金城扭头瞪他一眼:‘去你妈的!君子不趁人之危。’ 蒋子龙《开拓者,开拓者》
9、吃里爬外 [ chī lǐ pá wài ]
释义: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,却为那一方面卖力。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。
出处: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 “立此存照”(四)》:“凡一班吃里爬外,枪口向内的狼鼠之辈,读此亦当憬然而悟矣。”
10、出言不逊 [ chū yán bù xùn ]
释义:逊:谦让,有礼貌。说话粗暴无礼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郃传》:“郃快军败,出言不逊。”
11、出言无状 [ chū yán wú zhuàng ]
释义:说话放肆,没有礼貌。
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3回:“他小主人下了第,正没好气,他却自以为本事大的了不得,便出言无状起来。”
12、吃里扒外 [ chī lǐ pá wài ]
释义:接受这一方面的好处,却为那一方面卖力。也指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告诉对方。
出处: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六:“人心隔肚皮,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,叫韩老六跑了。”
13、臭名昭彰 [ chòu míng zhāo zhāng ]
释义:昭:显着。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。亦作“臭名昭著”。
出处:陶菊隐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》第一章:“北洋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往开来、臭名昭彰的一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。”
14、倒打一耙 [ dào dǎ yī pá ]
释义:《西游记》故事: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,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。自己做错了,不仅拒绝别人的指摘,反而指摘对方。
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我输了理可不输气,输了气也不输嘴。且翻打他一耙,倒问他!”
15、倒行逆施 [ dào xíng nì shī ]
释义:原指做事违反常理,不择手段。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。
出处:《史记·伍子胥列传》:“吾日暮途远,吾故倒行而逆施之。”
17、恶语中伤 [ è yǔ zhòng shāng ]
释义:中伤:攻击和谄害别人。用恶毒的话污蔑、陷害人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·洪州法昌倚遇禅师》:“利刀割肉疮犹合;恶语伤人恨不销。”
18、恶意中伤 [ è yì zhòng shāng ]
释义: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,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。
出处: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:“利刀割肉疮犹合,恶语伤人恨不销。”
19、蜚短流长 [ fēi duǎn liú cháng ]
释义:指散播谣言,中伤他人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封三娘》:“造言生事者,蜚短流长,所不堪受。”
20、飞短流长 [ fēi duǎn liú cháng ]
释义:飞、流:散布;短、长:指是非、善恶。指散播谣言,中伤他人。
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封三娘》:“妾来当须秘密,造言生事者,飞短流长,所不堪受。”
21、风言风语 [ fēng yán fēng yǔ ]
释义:没有根据的、不怀好意的、带有讥讽的话。另指私下议论暗中传说。
出处:汉·焦赣《易林》:“华言风语,乱相诳误。”
22、高傲自大 [ gāo ào zì dà ]
释义:自以为了不起,极其骄傲,看不起别人。
出处:毛泽东《学习和时局》:“各种业务专长,都可以成为高傲自大轻视旁人的资本。”
23、狗彘不若 [ gǒu zhì bù ruò ]
释义:彘:猪。连猪狗都不如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。
出处:《荀子·荣辱》:“人也,忧忘其身,内忘其亲,上忘其君,则是人也,而曾狗彘之不若也。”
24、蛊惑人心 [ gǔ huò rén xīn ]
释义:蛊惑:迷惑。指用欺骗引诱等手段迷惑人,搞乱人的思想。
出处:《元史 刑法志》:“诸阴阳家者流,辄为人燃灯祭星,蛊惑人心者,禁之。”
25、寡廉鲜耻 [ guǎ lián xiǎn chǐ ]
释义:寡、鲜:少。旧指不廉洁,不知耻。现指不知羞耻。
出处:汉·司马相如《喻巴蜀檄》:“父兄之教不先,子弟之率不谨,寡廉鲜耻,而俗不长厚也。”
26、鬼蜮伎俩 [ guǐ yù jì liǎng ]
释义:鬼蜮:阴险害人之物;伎俩:花招,手段。比喻用心险恶,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何人斯》:“为鬼为蜮,则不可得。”
27、诡计多端 [ guǐ jì duō duān ]
释义:诡计:狡诈的计谋;端:项目,点。形容坏主意很多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十七回:“绪曰:‘维诡计多端,诈取雍州。’”
28、狗彘不如 [ gǒu zhì bù rú ]
释义:彘:猪。形容品行卑劣到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。同“狗彘不若”。
出处: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四十八回:“君有难,臣当不顾其身而救之,岂言退耶!直狗彘不如也!”
29、狗彘不食 [ gǒu zhì bù shí ]
释义:连狗猪都不吃他的肉。形容其人的品行极端恶劣。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元后传》:“受人孤寄,乘便利时,夺取其国,不复顾恩义。人如此者,狗猪不食其余。”
30、含垢忍辱 [ hán gòu rěn rǔ ]
释义:忍、含:忍受。形容忍受耻辱。
出处:《后汉书·曹世叔妻传》:“有善莫名,有恶莫辞,忍辱含垢,常若畏惧,是谓卑弱下人也。”
形容卑鄙的人的词语(1个)
- 敞胸露怀敞开衣服,露出胸部。亦形容作风粗野,没有礼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