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、勃然大怒 [ bó rán dà nù ]- 释义:勃然:突然。突然变脸大发脾气。 - 出处:汉·班固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是故皇天勃然发怒。” 
- 3、瞋目切齿 [ chēn mù qiè chǐ ]- 释义:瞋目:发怒时睁大眼睛。瞪大眼睛,咬紧牙齿。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。 - 出处: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“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,以说人主。” 
- 4、嗔目切齿 [ chēn mù qiē chǐ ]- 释义:嗔目:发怒时睁大眼睛。瞪大眼睛,咬紧牙齿。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。 - 出处:丁中江《北洋军阀史话·段祺瑞马厂誓师》:“复辟之贻害清室也如彼,不利于国家也如此。内之不特非清室自动,而孀妃耆博,且不胜其疾首痛心。外之不特非群公劝进,而比户编氓,各不相谋,而嗔目切齿。” 
- 5、冲冠眦裂 [ chōng guàn zì liè ]- 释义:形容愤怒到极点。眦裂,睁裂眼眶。 - 出处:语出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……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 
- 6、大发雷霆 [ dà fā léi tíng ]- 释义:霆:呼雷,喻震怒。比喻大发脾气,大声斥责。 - 出处: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逊传》:“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。” 
- 7、咄嗟叱咤 [ duō jiē chì zhà ]- 释义:咄嗟、叱咤:发怒时大声呵叱、吆喝。形容发怒时大声喊叫的声音。 - 出处:宋·苏辙《三国论》:“昔者项籍有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,咄嗟叱咤奋其暴怒。” 
- 8、发指眦裂 [ fà zhǐ zì liè ]- 释义:发指:头发直竖;眦裂:眼眶裂开。头发向上竖,眼睑全张开。形容非常愤怒。 - 出处: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” 
- 9、愤愤不平 [ fèn fèn bù píng ]- 释义:愤愤:很生气的样子。心中不服,感到气愤。 -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八回:“王子成父诸人,俱愤愤不平,请于桓公,欲劫鲁侯,以报曹沫之辱。” 
- 10、忿然作色 [ fèn rán zuò sè ]- 释义:由于愤怒而变了脸色。 - 出处:《孙膑兵法·威王问》:“田忌忿然作色:‘此六者,皆善者所用,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。然则其急者何也?’” 
- 11、拂袖而去 [ fú xiù ér qù ]- 释义:拂袖:甩袖子,表示生气。形容生了气,一甩袖子就走了。 - 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方正》:“王子敬数岁时,尝看诸门生樗蒲,见有胜负,因曰:‘南风不竞。’……子敬瞋目曰:‘远惭荀奉倩,近愧刘真长。’遂拂袖而去。” 
- 12、艴然不悦 [ fú rán bù yuè ]- 释义:非常生气。艴fú然,也作怫然,生气时表现一付脸色难看的样子。 - 出处:典自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[孟子]曰:“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?”曾西艴然不悦,曰:“尔何曾比予于管仲!……” 
- 13、肝胆欲碎 [ gān dǎn yù suì ]- 释义:欲:将要。肝和胆将要破碎了。形容极度悲痛或非常生气。 
- 14、敢怒敢言 [ gǎn nù gǎn yán ]- 释义:敢于愤怒,又敢于说出来。 - 出处: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一回:“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,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。” 
- 15、赫然而怒 [ hè rán ér nù ]- 释义:形容大怒。火冒三丈的样子。 
- 16、横眉怒目 [ héng méi nù mù ]- 释义:形容怒视的样子。 - 出处:五代·后蜀·何光远《监戒录》引陈裕诗:“横眉怒目强干嗔,便作阎浮有力神。祸福岂由泥捏汉,烧香代养弄蛇人。” 
- 17、火冒三丈 [ huǒ mào sān zhàng ]- 释义:形容愤怒到极点。 - 出处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:“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,火冒三丈。” 
- 18、黄金时间 [ huáng jīn shí jiān ]- 释义:指广播电视在一天中收听、收视人数最多的时间。 - 出处:《文汇报》:“黄金时间黄金节目……欢迎中外厂商特约播出广告。” 
- 19、疾言遽色 [ jí yán jù sè ]- 释义:言语神色粗暴急躁。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 - 出处: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 
- 20、疾言厉色 [ jí yán lì sè ]- 释义:疾:急速。说话急躁,脸色严厉。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 - 出处: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 
- 21、戟指怒目 [ jǐ zhǐ nǔ zhāng ]- 释义:指着人,瞪着眼。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。 - 出处:马辂《国共和谈演义》第六回:“张学良还要解释,蒋早气得七窍生烟,戟指怒目。抗日,抗日,等我死了以后,你再去抗日好了!” 
- 22、疾声厉色 [ jí shēng lì sè ]- 释义:疾:急速。说话急躁,脸色严厉。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。 - 出处:《后汉书·刘宽传》:“虽在仓卒,未尝疾言遽色。” 
- 23、疾言倨色 [ jí yán jù sè ]- 释义: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。同“疾言遽色”。 - 出处:《醒世恒言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》:“[二弟]稍不率教,辄跪于家庙之前,痛自督责,说自已德行不足,不能化诲……直待兄弟号泣请罪,方才起身。并不以疾言倨色相加也。” 
- 24、老羞成怒 [ lǎo xiū chéng nù ]- 释义:由于羞愧到了极点,下不了台而发怒。 -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一回:“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,便也恼羞成怒。” 
- 25、雷嗔电怒 [ léi chēn diàn nù ]- 释义:暴怒的样子。 - 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77回:“如今且说宝玉只道王夫人不过来搜检搜检,无甚大事,谁知竟这样雷嗔电怒的来了。” 
- 26、雷霆之怒 [ léi tíng wàn j ]- 释义:雷霆:霹雳。象霹雳一样的盛怒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。 - 出处:《三国志·吴志·陆逊传》:“今不忍小忿,而发雷霆之怒,违垂堂之戒,轻万乘之重,此臣之所惑也。” 
- 27、脸红筋暴 [ liǎn hóng jīn bào ]- 释义: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,青筋暴起的样子。 
- 28、脸红筋涨 [ liǎn hóng jīn zhǎng ]- 释义:形容发急或发怒时面部红胀,青筋暴起的样子。同“脸红筋暴”。 
- 29、恼羞成怒 [ nǎo xiū chéng nù ]- 释义:由于羞愧到了极点,下不了台而发怒。 -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一回:“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,便也恼羞成怒。” 
- 30、怒不可遏 [ nù bù kě è ]- 释义:遏:止。愤怒地难以抑制。形容十分愤怒。 - 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七回:“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,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,顿时气愤填膺,怒不可遏。” 
形容火气大的成语(64个)
••阅读 4166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描写人气场强大的成语
不拘绳墨,得道多助,浩浩荡荡,宏伟壮观,惊涛骇浪,来者不善,浓眉大眼,排山倒海,铺天盖地,气冲斗牛,气冲霄汉,气势汹汹,气势熏灼,气吐虹霓,气势磅礴,气贯长虹,事与愿违,失道寡助,唯我独尊,威风凛凛,汹涌澎湃,八面威风,不怀好意,心想事成,…
表示外面风大的成语
白浪掀天,暴风骤雨,大风大浪,风卷残云,风潇雨晦,风起云涌,风雨交加,狂风怒号,狂风暴雨,马毛猬磔,飞沙走石
古文形容仇恨很大的成语
报仇雪恨,不世之仇,不解之仇,恨之入骨,怀恨在心,旧恨新仇,苦大仇深,你死我活,千仇万恨,不共戴天,深仇积恨,势不两立,誓不两立,宿怨深仇,新仇旧恨,血海深仇,枕干之雠,切骨之仇
描写老师伟大的成语
不厌其烦,栋梁之才,勤勤恳恳,学而不厌,循循善诱,谆谆教导,诲人不倦
关于从小到大的成语
积水成渊,积沙成塔,聚沙成塔,涓滴成河,跬步千里,累土至山
人只有内心强大的成语
傲然挺立,不可动摇,不屈不挠,不拔之志,超世之才,钢筋铁骨,各种各样,毫不动摇,弘毅宽厚,坚强不屈,坚忍不拔,坚韧不拔,枯枝败叶,狂风暴雨,外柔内刚,铮铮铁汉,铮铮铁骨,知人待士,百折不挠,刚正不阿
形容考试压力大的成语
锋芒逼人,负屈衔冤,负弩前驱,负薪之忧,负重致远,艰苦奋斗,气势汹汹,千斤重担,全力以赴,任重道远,忍辱负重,如牛负重,盛气凌人,事在人为,十全十美,泰山压顶,委重投艰,威武不屈,无所不在,无所作为,无所事事,咄咄逼人
形容人很强大的成语
博学多才,不可动摇,不屈不挠,才高八斗,财大气粗,出类拔萃,出神入化,摧枯拉朽,德艺双馨,顶天立地,洞察一切,独当一面,独霸一方,翻手为云,汗牛充栋,化干戈为玉帛,济世之才,坚强不屈,坚不可摧,坚韧不拔,见多识广,焦头烂额,举世无双,举足轻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