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顾死活 [ bù gù sǐ huó ]
释义:顾:顾念,考虑。连生死也不考虑了。形容拼命蛮干,不顾一切。
出处: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三回:“这呆子不顾死活,闯上宫殿,一路钯,筑破门扇,打破桌椅,把些吃酒的家伙之类,尽皆打碎。”
2、不顾一切 [ bù gù yī qiè ]
释义:什么都不顾。
出处:叶圣陶《孤独》:“既然见到一点儿光,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。”
3、出生入死 [ chū shēng rù sǐ ]
释义:原意是从出生到死去。后形容冒着生命危险,不顾个人安危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五十章:“出生入死,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。”
4、大节不夺 [ dà jié bù duó ]
释义:大节:临难不苟的节操;夺:丧失。指面临生死关头,仍不改变其原来志向。
出处:《论语·泰伯》:“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”
5、九死一生 [ jiǔ sǐ yī shēng ]
释义: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。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,情况十分危急。
出处:战国楚·屈原《离骚》:“亦余心之所善兮,虽九死其犹未悔。”刘良注:“虽九死无一生,未足悔恨。”
6、口衔天宪 [ kǒu xián tiān xiàn ]
释义:比喻说话就是法律,可以决定人的生死。同“口含天宪”。
出处: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·汉恒帝永兴元年》:“当今中官近习,窃持国柄,手握王爵,口衔天宪。”
7、六趣轮回 [ liù qù lún huí ]
释义:佛教语。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,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。同“六道轮回”。
出处:唐·张说《唐陈州龙兴寺碑》:“圣人有以见六趣轮回,是无明网,故决之以定力。”
8、六道轮回 [ liù dào lún huí ]
释义:佛教语,六道: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罗道、畜生道、饿鬼道和地狱道。指众生轮回的六大去处,即在这六道中轮回生死。
出处:唐·张说《唐陈州龙兴寺碑》:“圣人有以见六趣轮回,是无明网,故决之以定力。”
9、茫无涯际 [ máng wú yá jì ]
释义:辽阔浩渺而无边际。亦作“茫无边际”。
出处:瞿秋白《〈饿乡纪程〉跋》:“如今幸而见着心海中的灯塔,虽然只赤光一线,依微隐约,总算能勉强辨得出茫无涯际的前程。”
10、普度群生 [ pǔ dù qún shēng ]
释义:佛教语。指广济一切生死苦海中的众生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·吕洞宾飞剑斩黄龙》:“讲经说法,广开方便之门;普度群生,接引菩提之路。”
11、七生七死 [ qī shēng qī sǐ ]
释义:佛数谓小乘初果者,尚须往返天上人间,受七度生死,才能证得阿罗汉果。同“七死七生”。
12、七死七生 [ qī sǐ qī shēng ]
释义:佛数谓小乘初果者,尚须往返天上人间,受七度生死,才能证得阿罗汉果。亦作“七生七死”。
13、人间天上 [ rén jiān tiān shàng ]
释义: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。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。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。
出处:唐·崔颢《七夕词》:“仙裙玉佩空自知,天上人间不相见。”
14、舍生忘死 [ shě shēng wàng sǐ ]
释义: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二折:“你须索舍死忘生,建立功勋。”
15、舍死忘生 [ shě sǐ wàng shēng ]
释义:舍死:舍得牺牲;忘生:忘掉性命。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锁魔镜》第二折:“你须索舍死忘生,建立功勋。”
16、生关死劫 [ shēng guān sǐ jié ]
释义:泛指生和死。
出处:昨贫今富人劳碌,春荣秋谢花折磨。似这般,生关死劫谁能躲?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
17、生死肉骨 [ shēng sǐ ròu gǔ ]
释义:生、肉:用作动词。使死人复生,白骨长肉。形容恩惠极大。
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二年》:“吾见申叔夫子,所谓生死而肉骨也。”《左传·昭公二十五年》:“苟使意如得改事君,所谓生死而肉骨也。”
18、生死攸关 [ shēng sǐ yōu guān ]
释义:攸:所。关系到生和死。指生死存亡的关键。
出处:《龙虎风云记》:“这是千百名难友生死攸关的大事体啊!”
19、生死相依 [ shēng sǐ xiāng yī ]
释义: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。形容同命运,共存亡。
出处:毛泽东《中国人民志愿军要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,一草一木》:“中朝两国同志要亲如兄弟般地团结在一起,休戚与共,生死相依,为战胜共同敌人而奋斗到底。”
20、生死与共 [ shēng sǐ yǔ gòng ]
释义:形容情谊极深。
出处:《深情忆念周伯伯》:“几十年来,周总理与我父亲生死与共,休戚相关。”
21、生杀予夺 [ shēng shā yù duó ]
释义:生:让人活;杀:处死;予:给予;夺:剥夺。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、赏罚大权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三守》:“使杀生之机,予夺之要在大臣,如是者侵。”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故丧祭、朝聘、师旅一也。贵贱、杀生、与夺一也。”
22、死里逃生 [ sǐ lǐ táo shēng ]
释义: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,幸免于死。
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半万贼兵,卷浮云片时扫净,俺一家儿死里逃生。”
23、虽死犹生 [ suī sǐ yóu shēng ]
释义:犹:如同。指人虽死,精神不灭,楷模犹存。也指心无牵挂、憾事,虽死犹同活着。
出处:晋·常璩《汉中士女志·文姬》:“先公为汉忠臣,虽死之日,犹生之年。”
24、生死予夺 [ shēng sǐ yǔ duó ]
释义:生:让人活;死:处死;予:给予;夺:剥夺。形容反动统治者掌握生死、赏罚大权。
出处:《韩非子·三守》:“使杀生之机,予夺之要在大臣,如是者侵。”《荀子·王制》:“故丧祭、朝聘、师旅一也。贵贱、杀生、与夺一也。”
25、生死未卜 [ shēng sǐ wèi bǔ ]
释义:或生或死结果尚难测定。
出处: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25回:“急的是母亲生死未卜,深怕见了面不能说话,仍和不见一般,岂不可痛!”
26、生死之交 [ shēng sǐ zhī jiāo ]
释义:同生共死的交谊。
出处:元·郑德辉《绉梅香》:“晋公在枪刀险难之中,我父亲挺身赴战,救他一命,身中六枪,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。”
27、生荣死衰 [ shēng róng sǐ shuāi ]
释义:活着受人尊敬,死了使人哀痛。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。
出处:《论语·子张》:“其生也荣,其死也哀。”
28、生生死死 [ shēng shēng sǐ sǐ ]
释义:犹言一辈子。指从生至死。
出处:清·周亮工《书影》卷二:“宽复洒泣诉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日:‘傥伊父母必欲归,且随其主母起居耳。’”
29、生死不渝 [ shēng sǐ bù yú ]
释义:渝:改变。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。形容对理想、信念、友谊、盟约等忠贞不移。
出处:严复《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》:“然其先必有数十人或数百人,同一心志,生死不渝。”
30、生死关头 [ shēng sǐ guān tóu ]
释义:指极其紧要的契机或时刻。
出处:明·高攀龙《讲义·仁远乎哉章》:“此一转念,是生死关头,千圣都从此做成。”
形容生死战斗的词语大全(4个)
- 人天永隔人天:人间、天上,指生死。生者还在人间,死者已归天,从此永久分离再不能相见。哀悼死者之辞。
- 堪托死生堪:能够,可以。能够将生死大事相托付。比喻完全可以依赖和依靠。
- 存亡有分存:生存;亡:死亡;分:定分。人的生死、物的存亡各有定分。
- 生死搏斗指生与死的激烈斗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