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哀鸿遍野 [ āi hóng biàn yě ]
释义:哀鸿:哀鸣的鸿雁。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。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、呻吟呼号的饥民。
出处:《诗经·小雅·鸿雁》:“鸿雁于飞,哀鸣嗷嗷。”
2、尺椽片瓦 [ chǐ chuán piàn wǎ ]
释义:指建筑物遭受破坏后所剩无几的砖瓦木料。
出处:宋·陈亮《重建紫霄观记》:“盗平,无尺椽片瓦可为庇依。道士结茅而居。”
3、疮痍满目 [ chuāng yí mǎn mù ]
释义:疮痍:创伤。满眼创伤。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。
出处:唐·杜甫《北征》诗:“乾坤含疮痍,忧虞何时毕?”
4、乘兴而来 [ chéng xìng ér lái ]
释义:乘:趁,因;兴:兴致,兴趣。趁着兴致来到,结果很扫兴的回去。
出处:《晋书·王徽之传》:“人问其故,徽之曰:‘本乘兴而来,兴尽而反,何心见安道邪?’”
5、摧朽拉枯 [ cuī xiǔ lā kū ]
释义:摧折枯朽的草木。形容轻而易举。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。
出处:清·昭槤《啸亭杂录·江阴口谈之诬》:“国初豫通王下江南时,所至摧朽拉枯,无不立下。”
6、大逆不道 [ dà nì bù dào ]
释义:逆:叛逆;道:指封建道德;不道:违反封建道德。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。
出处: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天下所不容,大逆无道。”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为妖恶言,大逆不道,请逮捕治。”
7、地动山摇 [ dì dòng shēn yáo ]
释义: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,山河摇摆。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。
出处:宋·欧阳修《欧阳文忠公集·奏议集·一二·论修河第一状》:“臣恐地动山摇,从此灾祸自此而始。”
8、大杀风景 [ dà shā fēng jǐng ]
释义:意思是损害景物,破坏人的兴致。今泛称败人兴致为大杀风景。
出处:唐·李商隐《杂纂》把“花间喝道”、“月下把火”等列为“杀风景”的事情。
9、焚巢捣穴 [ fén cháo dǎo xué ]
释义:比喻彻底摧毁。
出处:清·李渔《比目鱼·办贼》:“用了第二计,可以焚巢捣穴,削草除根,不留一个余贼。”
10、国仇家恨 [ guó chóu jiā hèn ]
释义:国家被侵略之仇,家园被破坏之恨。
出处:陈荫荣《兴唐传·闹花灯》第九回:“孩子,想当初你姑爹……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呀!”
11、海啸山崩 [ hǎi xiào shān bēng ]
释义:大海汹涌呼啸,高山崩裂倒塌。形容来势凶猛急速。
出处: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十四回:“楚兵人人耀武,个个扬威,分明似海啸山崩,天摧地塌。”
12、枯枝败叶 [ kū zhī bài yè ]
释义:败:衰败。干枯的树枝,衰败的花叶。形容荒凉、破坏的样子。
出处: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·余韵》:“鸽翎蝠粪满堂抛,枯枝败叶当阶罩。”
13、犁庭扫穴 [ lí tíng sǎo xué ]
释义:犁平敌人的大本营,扫荡他的巢穴。比喻彻底摧毁敌方。
出处: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固已犁其庭,扫其闾,郡县而置之。”
14、拉朽摧枯 [ lā xiǔ cuī kū ]
释义:摧折枯朽的草木。形容轻而易举。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。同“摧枯拉朽”。
出处: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》:“以吾愤激之众,击彼骄惰之师,拉朽摧枯,未云其易,解围定霸,在此一役。”
15、犁庭扫闾 [ lí tíng sǎo lǚ ]
释义:犁平他的庭院,扫荡他的村庄。比喻彻底摧毁敌方。庭:庭院。扫:扫荡。闾:里巷的门。
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匈奴传下》:“固已犁其庭,扫其闾,郡县而置之。”
16、礼崩乐坏 [ lǐ bēng yuè huài ]
释义: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。
出处:清·章炳麟《与简竹居书》:“中唐以来,礼崩乐坏,狂狡有作,自己制则,而事不稽古。”
17、难以置信 [ nán yǐ zhì xìn ]
释义:不容易相信。
出处:马克·吐温《竞选州长》:“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,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。”
18、排山倒海 [ pái shān dǎo hǎi ]
释义:推开高山,翻倒大海。形容力量强盛,声势浩大。
出处:《资治通鉴·齐纪高宗建武二年》:“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,步骑数十万,南临瓜步,诸郡尽降。”宋·杨万里《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》:“病势初来敌颇强,排山倒海也难当。”
19、破璧毁珪 [ pò bì huǐ zhǐ ]
释义:璧、珪:均为玉。把玉破坏掉。比喻破坏美好的东西。
出处:北魏·温鹏举《寒陵山寺碑》:“铜马竞驰,金虎乱噬,九婴暴起,十日并出,破璧毁珪,人物既尽。”
20、破坚摧刚 [ pò jiān cuī gāng ]
释义:指攻破摧毁强敌。
出处:汉·张衡《南都赋》:“尔其则有谋臣武将,皆能攫戾执猛,破坚摧刚。”
21、千疮百孔 [ qiān chuāng bǎi kǒng ]
释义:形容漏洞、弊病很多,或破坏的程度严重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:“汉室以来,群儒区区修补,百孔千疮,随乱随失,其危如一发引千钧。”
22、轻而易举 [ qīng ér yì jǔ ]
释义:形容事情容易做,不费力气。
出处:《诗·大雅·烝民》:“人亦有言,德輶如毛,民鲜克举之。”朱熹注:“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,然人莫能举也。”
23、尸横遍野 [ shī héng biàn yě ]
释义:尸体到处横着。形容死者极多。
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回:“坚驱大军,杀得尸横遍野。”
24、扫穴犁庭 [ sǎo xué lí tíng ]
释义:扫荡其居处,犁平其庭院。比喻彻底摧毁敌方。
出处: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2回:“有此机会,扫穴犁庭,指顾间事。”
25、所剩无几 [ suǒ shèng wú jǐ ]
释义:剩:余留下来的。剩下的没有多少了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九十回:“好在所剩无几,待我念完,诸位才女再去慢慢参详,或者得其梗概,也未可知。”
26、天翻地覆 [ tiān fān dì fù ]
释义:覆:翻过来。形容变化巨大。也形容闹得很凶。
出处:唐·刘商《胡笳十八拍》六:“天翻地覆谁得知?如今正南看北斗。”
27、铜墙铁壁 [ tóng qiáng tiě bì ]
释义: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,不可摧毁。也比喻团结一致。
出处:元·无名氏《谢金梧》楔子:“随他铜墙铁壁,也不怕不拆倒了他的。”
28、铜城铁壁 [ tóng chéng tiě bì ]
释义:原比喻防御十分坚固,不可摧毁。也比喻团结一致。同“铜墙铁壁”。
出处:清·严如熤《三省边防备览·策略》:“民间之作寨堡者,亦饬令仿效为之,处之铜城铁壁矣。”
29、一干二净 [ yī gān èr jìng ]
释义:形容十分彻底,一点儿也不剩。
出处: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回:“他是‘一毛不拔’,我们是‘无毛不拔’,把他拔的一干二净,看他如何。”
30、震耳欲聋 [ zhèn ěr yù lóng ]
释义:形容声音很大,耳朵都快震聋了。
出处:沙汀《呼嚎》:“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,而超越这个,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。”
形容摧毁破坏的成语(62个)
••阅读 3169
形容摧毁破坏的词语(8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说女人良心坏的成语
红杏出墙,口蜜腹剑,蛇蝎心肠,水性杨花,大逆不道
气急败坏的成语有什么
拂袖而去,慌张失措,狼狈不堪,老羞成怒,恼羞成怒,怒不可遏,平心静气,气急败坏,上气不接下气,下不了台,心平气和,义愤填膺,暴跳如雷,对牛弹琴
把别人想的太坏的成语
诡计多端,气急败坏,穷凶极恶,如狼似虎,丧尽天良,深恶痛疾,天理难容,心狠手辣,作恶多端,恶贯满盈
形容女人学坏的成语
红杏出墙,口蜜腹剑,蛇蝎心肠,水性杨花,大逆不道
石壕吏中表现战争破坏严重的成语是
匆匆忙忙,荡然一空,和盘托出,暮色苍茫,一将功成万骨枯,异乎寻常,兵荒马乱,草木皆兵,单刀直入,鸡犬不宁
描述一个人变坏的成语
蜕化变质,至死不变,变本加厉
形容一个人不知好坏的成语
不知好歹,不识好歹,不识泰山,大水冲了龙王庙,黑白不分,是非不分,有眼无珠,有眼不识泰山
形容女人脾气坏的成语
聪明伶俐,刀子嘴豆腐心,哄堂大笑,红杏出墙,口蜜腹剑,哭笑不得,捧腹大笑,善解人意,蛇蝎心肠,水性杨花,啼笑皆非,温柔体贴,笑逐颜开,心地善良,大逆不道,笑容可掬,撕心裂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