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1、鞍马劳困 [ ān mǎ láo kùn ]- 释义: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。 - 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,皆因老夫年纪高大,鞍马劳困之故。” 
- 2、鞍马之劳 [ ān mǎ zhī láo ]- 释义:鞍马:鞍子和马,指长途跋涉或打仗。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。 - 出处:元·关汉卿《窦娥冤》第四折:“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,皆因老夫年纪高大,鞍马劳困之故。” 
- 3、鞍马劳倦 [ ān mǎ láo juàn ]- 释义: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。 - 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实不相瞒太公说:老母鞍马劳倦,昨夜心痛病发。” 
- 4、白旄黄钺 [ bái máo huáng yuè ]- 释义:比喻有关征战的事。 - 出处:《尚书·牧誓》:“王左仗黄钺,右秉白旄以麾。” 
- 5、百战百胜 [ bǎi zhàn bǎi shèng ]- 释义:每战必胜。形容所向无敌。 - 出处:《孙子·谋攻》:“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。” 
- 6、兵荒马乱 [ bīng huāng mǎ luàn ]- 释义:荒、乱:指社会秩序不安定。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。 - 出处:元·无名氏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那兵荒马乱,定然遭驱被掳。” 
- 7、兵连祸结 [ bīng lián huò jié ]- 释义:兵:战争;连:接连;结:相联。战争接连不断,带来了无穷的灾祸。 - 出处:《汉书·匈奴传》:“虽有克获之功,胡辄报之,兵连祸结,三十余年。” 
- 8、兵强马壮 [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]- 释义:形容军队实力强,富有战斗力。 - 出处:《新五代史·安重荣传》:“尝谓人曰:‘天子宁有种耶?兵强马壮者为之尔。’” 
- 9、兵戎相见 [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]- 释义: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见。指用战争解决问题。 - 出处:吴晗《朱元璋传》第三章三:“从至正十六年起,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,大小数百战,互有胜负。” 
- 10、兵拏祸结 [ bīng ná huò jié ]- 释义:战争、灾祸连续不断。同“兵连祸结”。 - 出处:《宋史·陈良祐传》:“今遣使乃启衅之端,万一敌骑犯边,则民力困于供输,州郡疲于调发,兵拏祸结,未有息期。” 
- 11、兵不污刃 [ bīng bù wū rèn ]- 释义:犹兵不血刃。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。 - 出处:唐·韩愈《论捕贼行赏表》:“威德所加,兵不污刃,收魏博等六州。” 
- 12、兵慌马乱 [ bīng huāng mǎ luàn ]- 释义: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。 - 出处:明·陆华甫《双凤记》第二一折:“乱纷纷东逃西窜,闹烘烘兵慌马乱,一路奔回气尚喘。” 
- 13、不顾一切 [ bù gù yī qiè ]- 释义:什么都不顾。 - 出处:叶圣陶《孤独》:“既然见到一点儿光,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。” 
- 14、残兵败将 [ cán bīng bài jiàng ]- 释义:战败了的部队。 - 出处:明·邵璨《香囊记·败兀》:“我如今连被岳家军杀败,收聚些残兵败将,济不得事,目下就要拔营回去如何?” 
- 15、惨不忍睹 [ cǎn bù rěn dǔ ]- 释义:睹:看。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。 - 出处:唐·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伤心惨目,有如是耶!” 
- 16、常备不懈 [ cháng bèi bù xiè ]- 释义:时刻准备着,毫不忪懈。 
- 17、楚界汉河 [ chǔ jiè hàn hé ]- 释义:楚、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。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。 - 出处: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6回:“霎时间烟焰冲霄……仿佛枪林弹雨,依稀楚界汉河。” 
- 18、春秋无义战 [ chūn qiū wú yì zhàn ]- 释义: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。也泛指非正义战争。 - 出处:《孟子·尽心下》:“孟子曰:‘春秋无义战。’” 
- 19、大动干戈 [ dà dòng gān gē ]- 释义:大规模地进行战争。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。 - 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季氏》:“邦分崩离析,而不能守也;而谋动干戈于邦内。” 
- 20、大获全胜 [ dà huò quán shèng ]- 释义:获:擒获俘虏,夺取敌方辎重;全:完全。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。 - 出处: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葛令公生遣弄珠儿》:“唐兵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,走得快的,逃了性命,略迟慢些,就成沙场之鬼……梁家大获全胜。” 
- 22、倒载干戈 [ dào zài gān gē ]- 释义:倒:把锋刃向里倒插着;载:陈设,放置;干戈:古代的两种兵器,泛指武器。把武器倒着放起来,比喻没有战争,天下太平。 - 出处: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倒载干戈,包之以虎皮……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。” 
- 23、吊民伐罪 [ diào mín fá zuì ]- 释义:吊:慰问;伐:讨伐。慰问受苦的人民,讨伐有罪的统治者。 - 出处: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诛其罪,吊其民,如时雨降,民大悦。” 
- 24、东征西讨 [ dōng zhēng xī tǎo ]- 释义: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。 - 出处:唐·杨炯《左武卫将军成安子崔献行状》:“至如出车授钺,东征西讨,孤虚向背,则虽女子之众,可以当于丈夫。” 
- 25、弹雨枪林 [ dàn yǔ qiāng lín ]- 释义:弹下如雨,枪立如林。形容战斗剧烈。 - 出处:清·孙雨林《皖江血·拒敌》:“且划策,弹雨枪林,木坏山隤,江城付动灰。” 
- 26、刀枪入库 [ dāo qiāng rù kù ]- 释义:没有战争,不用武备;和平麻痹,解除武装,不作戒备。 - 出处: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:“其时天下太平已久,真个是:马放南山,刀枪入库,五谷丰登,万民乐业。” 
- 27、倒戢干戈 [ dǎo jí gān gē ]- 释义:把武器倒着放起来,比喻没有战争,天下太平。同“倒载干戈”。 - 出处:汉·荀悦《汉纪·高祖纪二》:“偃革为轩,倒戢干戈,示不复用兵。” 
- 28、放牛归马 [ fàng niú guī mǎ ]- 释义: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。比喻战争结束,不再用兵。 - 出处:《尚书·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归马于华山之阳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 
- 29、烽火四起 [ fēng huǒ sì qǐ ]- 释义: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。形容边防不安宁,四处有敌人进犯。 
- 30、烽火连年 [ fēng huò lián nián ]- 释义:烽火: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。比喻战火或战争。指战火连年不断。 - 出处:元·戴良《九灵山房集·二四·登大牢山》:“那堪回首东南地,烽火连年警报闻。” 
形容古代征战的人的成语(242个)
••阅读 3277
形容古代征战的人的词语(10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古代描写毒品的成语
骨瘦如柴,糊里糊涂,昏昏沉沉,浑浑噩噩,精神恍惚,神魂颠倒,瘦骨嶙峋,万劫不复,虚度年华,醉生梦死,酒囊饭袋,行尸走肉
小说中描写古代的宫殿内部的成语
暗礁险滩,变化无常,层峦叠嶂,愁眉苦脸,登高望远,多种多样,急急忙忙,玲珑剔透,龙飞凤舞,娉婷袅娜,巧夺天工,倾国倾城,若隐若现,时断时续,诗情画意,熙熙攘攘,相映成趣,心事重重,形胜之地,雄伟壮观,夜半三更,依依不舍,怡然自得,影影绰绰,…
中医治病救人的成语
惩前毖后,从井救人,济世救人,救死扶伤,妙手回春,起死回生,舍己救人,舍己为人,治病救人
岁月不饶人的伤感成语
白驹过隙,年老色衰,日月如梭,盛年不再,一日难再晨
描写车间工人的成语
爱憎分明,百巧千穷,便辞巧说,藏巧于拙,赤胆忠心,聪明能干,浮文巧语,钢筋铁骨,大公无私,豪夺巧取,灰头土脸,肩负重任,精益求精,克己奉公,良工巧匠,玲珑小巧,炉火纯青,能工巧匠,能说会道,能言巧辩,弄巧成拙,奇技淫巧,牵强附会,巧不可阶,…
描写古代女生外貌的成语
闭月羞花,沉鱼落雁,齿如瓠犀,婀娜多姿,肤如凝脂,国色天香,花闭月羞,举止娴雅,君子好逑,螓首蛾眉,倾城倾国,倾国倾城,手如柔荑,亭亭玉立,羞花闭月,窈窕淑女,一笑倾城,雍容华贵,貌美如花
不取笑的说别人的成语
悲天悯人,诚心诚意,尖酸刻薄,口轻舌薄,弃甲曳兵,以五十步笑百步,以貌取人,推己及人,五十步笑百步,自知之明,赤诚相见
想念网络情人的成语
翻来复去,翻肠搅肚,凤愁鸾怨,魂劳梦断,魂驰梦想,剪烛西窗,蒹葭之思,刻骨相思,履信思顺,眠思梦想,切切在心,秋水伊人,拳拳在念,入骨相思,西窗剪烛,心事重重,一日三月,驿寄梅花,驿使梅花,驿路梅花,引日成岁,月明千里,昼思夜想,一日三秋,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