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不顾大局 [ bù gù dà jú ]
释义:不考虑整个局面或形势。
出处: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6回:“似此不顾大局,自便私图,若非钦派亲信大员,前往各省详细稽查,认真清理,将来财政竭蹶,根本动摇,其弊当不可胜言……”
2、淡然处之 [ dàn rán chǔ zhī ]
释义: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,不拿它当回事。
出处:刘心武《钟鼓楼》第五章:“嵇志满对詹丽颖的出现淡然处之。”
3、掉以轻心 [ diào yǐ qīng xīn ]
释义:掉:摆动;轻:轻率。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。
出处:唐·柳宗元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“故吾每为文章,未尝敢以轻心掉之。”
4、魂不守宅 [ hún bù shǒu zhái ]
释义:指人之将死。也形容精神恍惚。“魂不守舍”。
出处:三国·魏·管辰《管辂别传》:“何之视侯,则魂不守宅,血不华色,精爽烟浮,容若槁木,谓之鬼幽。”
5、聚精会神 [ jù jīng huì shén ]
释义:会:集中。原指君臣协力,集思广益。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。
出处:汉·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“聚精会神,相得益(章)彰。”
6、马马虎虎 [ mǎ mǎ hǔ hǔ ]
释义:指还过得去。亦形容做事不认真,不仔细。
出处:茅盾《子夜》十二:“单办那八个厂,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。”
7、满腔热忱 [ mǎn qiāng rè chén ]
释义:形容心里充满着热烈诚挚的感情。
出处:毛泽东《纪念白求恩》:“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,而是冷冷清清,漠不关心,麻木不仁。”
8、窃窃私语 [ qiè qiè sī yǔ ]
释义:背地里小声说话。
出处:唐·韩愈《顺宗实录·永贞五年》:“虽叛两使事,未尝以簿书为意,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,谋夺官者兵,以制四海之命。”
9、视而不见 [ shì ér bù jiàn ]
释义:指不注意,不重视,睁着眼却没看见。也指不理睬,看见了当作没看见。
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10、什袭以藏 [ shí xí yǐ cáng ]
释义:什:形容多;袭:重迭。一层又一层把东西包裹起来。形容十分珍重地收藏好物品。同“什袭而藏”。
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九十五回:“人家竞相传钞,什袭以藏。”
11、体贴入微 [ tǐ tiē rù wēi ]
释义:体贴: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,给予关心和照顾;入微:达到细微的程度。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、周到。
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38回:“‘只要心平点,少看点利钱,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。’我笑道:‘这可谓体贴入微了。’”
12、心不在焉 [ xīn bù zài yān ]
释义:心思不在这里。指思想不集中。
出处: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13、心烦意乱 [ xīn fán yì luàn ]
释义:意:心思。心思烦乱,不知怎样才好。
出处:《楚辞·卜居》:“心烦意乱,不知所从。”
14、心猿意马 [ xīn yuán yì mǎ ]
释义:心意好象猴子跳、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。形容心里东想西想,安静不下来。
出处:汉·魏伯阳《参同契》注:“心猿不定,意马四驰。”唐·许浑《题杜居士》诗:“机尽心猿伏,神闲意马行。”
15、心神不定 [ xīn shén bù dìng ]
释义:定:安定。心里烦躁,精神不安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百十三回:“便把丰儿等支开,叫刘老老坐在床前,告诉他心神不宁,如见鬼的样子。”
16、郑重其事 [ zhèng zhòng qí shì ]
释义:郑重:审慎,严肃认真。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。
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回:“所以郑重其事,必得三日后方进门。”
17、置之不理 [ zhì zhī bù lǐ ]
释义:之:代词,它;理:理睬。放在一边,不理不睬。
出处:清·黄小配《廿载繁华梦》第十六回:“各人听了,反不以为是,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,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,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。”
18、专心致志 [ zhuān xīn zhì zhì ]
释义:致:尽,极;志:意志。把心思全放在上面。形容一心一意,聚精会神。
出处: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夫今弈之为数,小数也,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”
19、变化无常 [ biàn huà wú cháng ]
释义:无常:没有常态。指事物经常变化,没有规律性。
出处: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忽漠无形,变化无常。”
20、不屑一顾 [ bù xiè yī gù ]
释义:不屑:不值得,不愿意;顾:看。认为不值得一看。形容极端轻视。
出处:明·方孝儒《送龚彦佐序》:“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,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,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。”
21、精神恍惚 [ jīng shén huǎng hū ]
释义:恍忽:糊里糊涂的样子。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。
出处:战国·楚·宋玉《神女赋〉》:“精神怳忽,若有所喜。”
22、麻木不仁 [ má mù bù rén ]
释义:不仁:没有感觉。肢体麻痹,失去知觉。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。
出处:明·薛己《医案·总论》:“一日皮死麻木不仁,二日肉死针刺不痛。”
23、漫不经心 [ màn bù jīng xīn ]
释义:漫:随便。随随便便,不放在心上。
出处:明 朱国桢《涌幢小品 存问》:“近见使者至城外,仅主家周旋,有司漫不经心。”
24、漠不关心 [ mò bù guān xīn ]
释义:漠:冷淡。态度冷淡,毫不关心。
出处:明 朱之瑜《与冈骑昌纯书二首》:“至于一身之荣瘁,禄食之厚薄,则漠不关心,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。”
25、漠然置之 [ mò rán zhì zhī ]
释义:置:放。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。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,放在一边不理。
出处:宋 高斯得《耻堂存稿 直前奏事》:“今被灾之地既广,旧由比固当悉援,然亦安可漠然视之,然徒责之诸司州郡乎?”
26、全神贯注 [ quán shén guàn zhù ]
释义:贯注:集中。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。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。
出处: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人事太忙,不许我们全神贯注,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。”
27、听而不闻 [ tīng ér bú wén ]
释义:闻:听。听了跟没听到一样。形容不关心,不在意。
出处:《老子》第十四章:“听之不闻名曰希。”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心不在焉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食而不知其味。”
28、魂不守舍 [ hún bù shǒu shè ]
释义:舍:住宅,比喻人的躯壳。灵魂离开了躯壳。指人之将死。也形容精神恍惚。
出处:《三国志·管辂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辂别传》:“何之视侯,则魂不守宅,血不华色,精爽烟浮,容若槁木,谓之鬼幽。”
29、冷嘲热讽 [ lěng cháo rè fěng ]
释义: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。
出处:清 袁枚《随园三十二种 牍外余言》:“人人知之,皆有不平之意。故晋大夫七嘴八舌,冷讥热讽。”
30、三心二意 [ sān xīn èr yì ]
释义:又想这样又想那样,犹豫不定。常指不安心,不专一。
出处:元·关汉卿《救风尘》第一折:“争奈是匪妓,都三心二意。”
形容随随便便不放心上的成语(41个)
••阅读 583
形容随随便便不放心上的词语(2个)
(0)
纠错/补充
猜你喜欢
表达不放弃感情的成语
安贫乐道,跛鳖千里,不耻最后,持之以恒,滴水穿石,动心忍性,坚持不懈,坚韧不拔,艰苦奋斗,精卫填海,驽马十驾,绳锯木断,始终如一,始终不渝,守经达权,铁杵成针,有始有终,抓破面皮,抓破脸子,抓破脸皮,锲而不舍,自强不息,矢志不渝,不离不弃
激励的成语永不放弃
百折不回,不屈不挠,乘风破浪,持之以恒,笃学不倦,坚持不懈,坚韧不拔,精卫填海,前赴后继,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,铁杵成针,闻鸡起舞,卧薪尝胆,一往无前,义无反顾,勇往直前,愚公移山,知难而进,锲而不舍,自力更生,矢志不渝,不折不挠
永不放弃的伤感成语
百折不回,不屈不挠,乘风破浪,持之以恒,笃学不倦,坚持不懈,坚韧不拔,精卫填海,前赴后继,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,铁杵成针,闻鸡起舞,卧薪尝胆,一往无前,义无反顾,勇往直前,愚公移山,知难而进,锲而不舍,自力更生,矢志不渝,不折不挠
描写不放弃的感悟成语
百折不回,不屈不挠,不知不觉,持之以恒,滴水穿石,贯彻始终,毫不动摇,虎头蛇尾,坚忍不拔,坚持不懈,坚定不移,坚韧不拔,坚持不渝,磨杵成针,浅尝辄止,生死存亡,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,一蹶不振,专心致志,孜孜不倦,鹤林玉露,百折不挠,半途而废,…
不放过任何机会的成语
趁热打铁,错过时机,滴水不漏,机不可失,见缝插针,时不再来,无孔不入,雁过拨毛,不失时机,面面俱到
形容中国不放弃的成语
安贫乐道,把素持斋,百丈竿头,百折不回,抱残守阙,抱表寝绳,跛鳖千里,不偏不倚,不可动摇,不屈不挠,不知不觉,不耻最后,长恶不悛,乘风破浪,持之以恒,持斋把素,大是大非,戴圆履方,得失在人,滴水穿石,动心忍性,儿女英雄,各执所见,各执己见,…
鼓励自己不放弃的成语
持之以恒,笃学不倦,坚持不懈,破釜沉舟,矢志不移,水滴石穿,铁杵成针,闻鸡起舞,愚公移山,锲而不舍
对爱的人不放弃的成语
海枯石烂,坚贞不渝,锲而不舍,矢志不渝,不离不弃